第66章 刘璋丧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突然城门开启,黄忠拍马舞刀率领一支骑兵杀到城外,附近的益州兵没等反应过来,便被黄忠杀开一条通道冲了过去。  

益州兵攻城的将士多是步兵,因为战马在攻城的时候几乎没什么作用,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骑兵,益州兵根本束手无策,几百步的距离几乎一眨眼的功夫便被黄忠杀到了霹雳车的阵营近前。  

黄忠面无表情,冷冷的举起砍山刀,刀芒如一道闪电快速划过,两个益州兵当场被黄忠斩杀,很快,一辆霹雳车便被黄忠用大刀毁掉了。  

“黄忠?”  

目光落在黄忠的脸上,刘循眼冒凶光,勃然大怒,急忙带人杀了过去。  

魏延正在率军攻城,见黄忠带人出城,只匆匆的看了一眼,魏延便猜到了黄忠的意图。  

他马上下令“停止攻城。”  

除了已经爬上云梯的士兵,剩下的几千人都迅速聚拢在魏延的身边。  

魏延看了他们一眼,一摆手:“随我来!”  

魏延带着几千人迅速移动,距离城门一箭之地,摆开了阵势。  

刘备站在城墙上,左手拿着盾牌,抵挡不时飞来的弩箭和石块,右手举着宝剑,壮着胆子往城下看去。  

当目光落在魏延的身上,刘备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的抽搐了几下。  

魏延原来是他的人,为刘备东征西讨,立下了不少战功,刘备很欣赏魏延,这样的大将用着实在太顺手了,可现在魏延却背叛了他。  

“魏延要做什么?”  

魏延文武兼备,最擅长就是临机应变,按说,刘循没有下令停止攻城,魏延这么做是在抗命!  

可很快刘备就发现了魏延的意图,他带人守在城门附近,是想切断黄忠的退路。  

站在一辆巢车上面的庞统,居高临下,也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魏延!你可真狡猾啊。”  

黄忠带人冲杀了一阵,毁掉了几十架霹雳车,即便刘循带人从后面冲了过来,黄忠依然没有停手,忽然他发现了不远处有一群人,居中有一辆马车,上面站着一个气度华贵的老人。  

“那是?刘璋!”  

黄忠认识刘璋,随着刘备刚刚入蜀的时候,刘璋曾在涪城摆酒设宴,足足请刘备喝了一百多天,黄忠一眼就认出了刘璋。  

“真是天助我也!”  

黄忠冷静的把刀放在鞍韂上,从背后取下弓箭,快速瞄了一下,弓弦一振,便猛然射出了一箭。  

“不好!”利箭直奔刘璋前胸而去,刘循登时目瞪口呆。  

刘循距离黄忠还有一段距离,他做梦也没想到刘璋会来到前线。  

刘璋根本躲不开,噗的一声,一箭正中刘璋的胸口,刘璋身子一翻,倒在了马车上。  

“主公!主公!”刘璋身边的亲随顿时一阵大乱。  

刘循不顾一切的催马冲向马车,战马卷起一路黄尘,一眨眼便来到了马车前。  

“父亲!父亲!”  

刘循滚鞍下马,几步来到马车前,挤开人群扶住了刘璋。  

刘璋胸口插了一支箭,血迹已经把衣服染红了,他脸色苍白,连嘴角都变成了青灰色。  

刘璋气息奄奄,身上的生机正在迅速溜走,在刘循的呼喊下,刘璋勉强睁开了眼睛。  

“循儿…为父…不行了。”  

刘璋的声音弱不可闻,刘循紧贴在他的身上,硕大的汉子忍不住流出了眼泪。  

“父亲!”刘循失声大喊,泣不成声。  

刘循知道刘璋不行了,哪怕两人没有多少感情,几乎没说过几句话,可他们的身上却流淌着同样的鲜血,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即便拥有了穿越者的灵魂,也无法割舍开。  

李严、郑度这些没有参战的人,也都以最快的速度赶了过来。  

刘璋咳嗽了几声,目光无比慈祥的看着刘循,“循儿!就凭今日我军的表现…为父相信,益州你一定能够守住,今后这副重担就要…靠你了!”  

刘璋艰难的抬起头,目光逐一在李严等人身上扫过,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自即日起,我儿刘循为益州之主…诸位务必齐心协力,辅佐刘循!”  

众人齐声回道:“我等遵命!”  

刘璋再一次扭头,看向远处的绵竹城墙,他想最后再看一眼刘备,对他说:“刘备!别看我死了,可我还有一个好儿子,你休想染指这里的一寸土地!”  

只可惜,刘璋看不到刘备,也无力再开口了!  

“父亲!”  

刘循痛哭着大喊了一声,俯身趴在了刘璋的身上,眼泪夺眶而出,心如刀搅一般。  

“主公!节哀!还望以大局为重。”郑度马上改口,出言劝说。  

李严等人也跟着跪倒在地,高喊道:“主公节哀!”  

刘循止住悲声,重新抬起头来,盯着人群中骑马狂奔的黄忠,咬牙切齿的说:“我一定要杀了黄忠,为家父报仇。”  

攻城的将士都有些发愣,后面的士兵发现刘璋死了,消息层层传递,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将士们的情绪难免受到影响。  

刘循急忙传令:“继续给我攻城,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停止。”  

泠苞、邓贤、邓芝、张任纷纷传达刘循的命令,只有魏延一路人马继续死守在城门前。  

魏延选择的位置,正好在守军的射程之外,所以刘备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刘备从城墙上已经看到刘璋被射杀了,他非常高兴,心说:“刘璋死了,益州兵必然士气受挫,说不定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