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目标周最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看这名字,就知道,纽约尼克斯队的内线实力很强,比公牛队还要强上不少。  

这场比赛公牛队注定内线的压力会非常大。  

布泽尔和诺阿这几位内线有得苦头吃了。  

很快,比赛也就开始了。  

比赛开始后,布泽尔和诺阿确实在内线扛得非常吃力。  

无论是面对谁,公牛队的内线都没有半点优势。而布泽尔面对着安东尼,更是被压制得很惨。  

可篮球的比赛,决定一支球队有着怎么样的发挥,往往是取决于后卫。  

纽约尼克斯队的内线很强,这是不假。  

可他们的后卫并不是像外界以为的那样比公牛队更强。  

相反,无论尼克斯队的那个后卫对上李达或者巴特勒都没有优势。  

尤其是对上李达更是惨。  

一开始,纽约尼克斯的还是普瑞吉奥尼这位经验丰富,防守能力很强很擅长于抢断的后卫。  

可问题是普瑞吉奥尼实在是太老了。77年的他,对上90年的李达,后者都不需要使用技能,往往是一个加速就抹过去了。  

发现瑞吉奥尼对付不了李达,很快纽约尼克斯队就换上了此前被外界认为能在防守中压住李达的哈达威二世。  

可真正对上后,哈达威二世根本就不是李达的对手。  

外界原以为的优势,在李达面前全都没有体现。  

眼见没有人制住李达,纽约尼克斯队还让司职得分后卫的jr.史密斯去对付李达。  

很多人觉得,这下肯定能限制住李达了。毕竟jr.史密斯的速度是nba一流的。  

然而,接下来,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不是说jr.史密斯的速度很快吗?不是说他在脚步上绝对能跟上李吗?”  

“可是怎么看不出他在速度上有什么优势啊?”  

“难道是jr.史密斯的状态不好,速度变慢了?”  

换了一圈下来,纽约尼克斯队的所有人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后卫能限制住李达。  

相反,他们的后卫被李达限制得很厉害。  

哪怕是素速度快突破犀利著称的jr.史密斯在李达的防守下也是吃尽了苦头。  

这让很多原本都不看好李达的人懵逼了。  

“这个中国李,怎么看着比上一场比赛还要凶猛啊!尤其是他的突破看着好像快了很多。”  

“这到处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这个中国人好像又变强了!?”  

纽约尼克斯队的后卫们,没一个能限制住李达的。这让赛前那些对李达弱点的分析全部都变得没有半点作用。  

李达是助攻能力不强。可你们连一个限制住他的球员都没有,那有什么用?  

李达是没有像基德那样神乎奇技般的传球能力,可他突破后的分球确实是能给公牛队带来大量的机会。  

你不补防吧,他直接就攻击篮框。甚至是给你来一个暴扣。  

你补防吧,他只需要往旁边简单的一个分球,公牛队的空位机会就来了。  

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安东尼在对阵布泽尔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可尼克斯队依然是在整体的较量中,占不到半点儿便宜了。  

放开了让你安东尼打,你能保持多大的命中率?难道还能比李达的突破上篮更高?  

在后卫落下了下风的情况下,打完二节比赛,领先的却是公牛队,而不是主场作战的尼克斯队。  

这半场一打完。大家冷静下来一回想,顿时有些不敢相信。  

尼克斯队那边的人是:“噢,!!谁说,那个中国人速度不快的?他完全跟得上jr.史密斯的脚叔啊!明显实力比想像得更强。”  

公牛队这边的人是:“我了个抄!李真的是比上一场比赛变强了好多啊!尤其是他的速度,感觉起码快了差不多一档。还有他的突破,明显更加犀利。”  

所有人都感叹李达比上一场强了不少。尤其是在突破能力方面。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李达还有5次的《罗斯旋风》没有使用呢。  

如果他使用出来,那完全就是如入无人之境。  

很快,双方进入了第三节的比赛。  

因为有了前二节的比赛,中场休息时,尼克斯队那边在对付李达的防守策略上有了很大的调整。  

他们不但派出了队中防守最好的后卫,还在战术上明显增加了协防。  

“我们有了更有针对性的布置。这一下,中国李肯定无法像前两节比赛那样发挥了。”  

可等第三节的比赛真正开始后,尼克斯队的人就发现自己还是太低估了李达。  

李达一上来后,面对尼克斯队明显加大了力度的防守,选择了强硬单打。  

五次《罗斯旋风》使出来后,尼克斯队在中场休息时的防守布置就直接被打溃。  

李达连续五次成功的突破,不但打破了尼克斯队的防守战术,还信心上给予了尼克斯队巨大的打击。  

而且还借机打出一波小,确立了8分的领先优势。  

虽然之后,身为尼克斯队核心的安东尼站了出来。可他也扛不起整个尼克斯队。  

哪怕是他多次在布泽尔身上砍下得分,可终究是局势。  

士气不足的尼克斯面对士气高昂的公牛队,结果是第三节比赛打完,被客场作战的公牛队领先了12分。  

带着这样领先优势进入第四节,公牛队根本就不可能给尼克斯队反盘的机会。  

最终是公牛队在麦迪逊花园以10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