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激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拓跋龙跟田野激战,仍不忘关注峡谷中的战局,看到敌军势如破竹,斩杀烈(rì)将士如砍瓜切菜,便大声下令不顾一切向前冲。  

众将士遭受陷阱和伏击,心态崩塌,想要扭转战局,唯有离开峡谷。  

毕竟敌军不超过两万,而己方足足有十万大军,峡谷窄小,根本不适合大军作战。  

烈(rì)城的众将士得到命令,奋不顾(shēn)地杀向前方。  

然而前方的谷中,到处都是陷阱。  

每前行一步,都会面临巨大的危险,冲在最前面的兵士,有不少或惨死,或受伤,很快就战战兢兢,不敢向前。  

但拓跋龙的命令是向前出谷,此刻他们想要转(shēn)撤退,也是不能,后方密密麻麻全是人。  

十万人挤在峡谷中,完全可以说是密不透风。  

“前面就是谷口。”最前方有兵士突然大喊。  

这一声大喊,顿时给了所有人信心,他们有十万众,即便在谷中折去众多,只要出了峡谷,仍是他们的天下。  

一支利箭从正前(射)来,直接洞穿了喊话的那个兵士。  

众兵士微微一愣,只见羽箭如蝗,密密麻麻地朝他们(射)来。  

惊慌之中,他们使出浑(shēn)解数,对抗利箭。  

但倒在利箭下的人却是越来越多。  

镇守谷口的正是孙小空。  

孙小空牢记魏和的叮嘱,并不轻举妄动,严格按照计划行事。  

弓箭手的修为都不低,所用的弓都是上等货,平时他们就训练有素,此刻对准想要出谷的敌人,更是箭箭都不留(qíng)。  

看到敌兵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孙小空心痒难耐,恨不能冲进谷中,挥棍杀敌。  

但他清楚这是战争,不能好勇逞强,一旦破坏魏和制定的计划,极有可能会导致全线溃败。  

利箭之下,出谷的地方,烈(rì)城的兵士堆积如山。  

后面的兵士刚翻过尸山,就被利箭(射)中,让那尸山变得更高。  

“上面。”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此处已是两翼山的边缘,他们完全可以从高空突围,没必要非得像之前那样,总是贴地飞行。  

听到这样的提醒,瞬间有数百人,御剑冲向高空。  

轰隆。  

两侧的山顶发出巨响,然后便有无数巨大的火球,从空落下。  

火球密密麻麻,完全罩住天空。  

腾空的数百人,虽拼尽全力,还是葬(shēn)火海。  

火球落地,顿时引燃谷口。  

烈焰中,许多兵士来回跑动,想要弄灭(shēn)上的火,却在惨嚎中纷纷倒地。  

孙小空看在眼里,忍不住感概道:“禅主这计,真是太毒了。”  

但只要能守住谷口,不让烈(rì)城大军突破出来,再毒的计谋,对月影城战士而言,都是莫大的鼓舞。  

本来他们都很怀疑魏和的部署,至少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魏和的计划中。  

田野举弓一挡,整个人向后飞出,重重砸在树冠上,张嘴喷出一大口鲜血。  

拓跋龙紧随而至,冷笑道:“不自量力。”  

但田野纠缠他快一个时辰,着实让他恼火,就这一个时辰,鬼知道有多少烈(rì)城的勇士惨死。  

田野唾掉嘴里的血液,起(shēn)笑道:“来啊,再跟你田爷爷大战三百回合。”  

“三百回合?”拓跋龙缓缓举起刀,别说三百回合,接下来的一刀,他就能让田野的人头飞出去,毕竟田野已经(shēn)负重伤。  

拓跋龙凝聚修为到刀上,整把刀都发出璀璨的光芒。  

当他挥刀的刹那,田野满心绝望,嘴角露出苦笑,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对决靠的是真实力,而非嘴皮子。  

拓跋龙比他强大得多,能够拖住拓跋龙这么久,为魏和争取到充足的时间,田野感觉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颗巨大的墨球滚来,径直挡住拓跋龙致命的一刀。  

墨球爆碎,却有无数墨点激(射)向拓跋龙。  

魏和趁机来到田野(shēn)边,顺手将田野送向远处,嘱咐道:“田将军,找安全的地方藏起来。”  

“城主,你绝非…”田野随即惊讶地发现,在他周围,赫然出现一种诡异的结界。  

他很熟悉这种结界,正是盘婷的护体结界。  

只是他从来都不认知,护体结界不但能够自用,居然还能用来保护别人。  

魏和待他如此,不知不觉,他早已(rè)泪盈眶。  

“魏和,你终于肯现(shēn)了。”拓跋龙举着刀,满脸杀意。  

魏和笑道:“该做的事,我都做完了。”  

“所以你现在跑来送死。”拓跋龙一刀劈出,“那我成全你。”  

此前拓跋龙都不确定魏和是否逃离烈(rì)城,现在看到魏和在两翼山所做的布置,让他满心后悔。  

早知如此,当时就该毫不犹豫地杀了魏和,也不会让这么多的烈(rì)城勇士在此白白丢了(性)命。  

刀芒宛如太阳,光芒刺目。  

魏和刚瞬移避开,又一道刀芒劈来。  

拓跋龙不用太过花哨的招式,就是在那里不断挥刀,每一刀都能劈散一座山头,但刀芒在撞崖的瞬间,却又及时收势。  

拓跋龙知道谷中更多的是自己人,劈开崖壁,让石块落下,反倒是烈(rì)城会蒙受更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