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入虎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人掀开炉盖,从丹炉里取出一颗乌黑如墨的药丸。  

围观的百姓纷纷为其鼓掌。  

那人拿着丹药来到葛正阳面前,单膝跪地,双手高高捧起那颗药丸。  

葛正阳将药丸拈在手里,轻轻一捏,药丸便碎成渣渣。  

“葛侯爷,您这是…”那人彻底懵了。  

好歹这是他炼制的第一颗凝气丸,哪怕是失败品,也可留做纪念。  

葛正阳道:“忘却此前的成就,方能炼出更好的丹药。”  

“多谢葛侯爷指点。”那人磕头以示感谢。  

葛正阳点点头,道:“收拾收拾,明日随我回京。”  

“真、真的?”突如其来的惊喜,让那人如在梦中,充满不真实感。  

葛正阳的目光挪向魏和。  

事实上,所有人都在看着魏和。  

魏和将火候控制得非常好,这样虽不容易爆炉,却很难炼成凝气丸。  

不过丹师最难掌控的就是控制火候,葛正阳倒是觉得,可以带魏和回京历练历练,魏和或能成为优秀的扇火道人。  

灵草加入,魏和逐渐加大火力,丹炉里发出嗡嗡声。  

百姓都在哄笑,认为魏和的丹炉很快就会炸开。  

朱有味双手捂眼,只从指缝里看着那丹炉,看来很有修行天赋的魏和,完全没有炼丹天赋。  

嗡鸣消失,魏和掀开炉盖,只看到了一炉的黑灰。  

他无奈地道:“回葛侯爷,我失败了。”  

葛正阳却是目露赞许,问道:“可愿随我回京?”  

众人哗然。  

赵阿大和牛钢镚却丝毫不觉得意外,炼丹首先要学的就是掌控火候,葛正阳正是看中了魏和的这点。  

魏和抱拳道:“葛侯爷,我自知非此道中人,请恕我不能从命。”  

四下一片安静。  

数万人报名丹师征选赛,挤破头颅,甚至付出性命,只为得到去京城的机会,魏和却在得到机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自然惊得众人鸦雀无声。  

葛正阳道:“地藏,此丹炉和丹经送你,千锤百炼,亦可成功。”  

“多谢葛侯爷。”魏和愣了愣,抱拳道谢,并将丹炉收进储物袋,默默离开。  

牛钢镚和赵阿大同时唤来亲信,低声嘱咐。  

能在牛头县选中一人,葛正阳已很满意。  

“就差一点,太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回到客栈,朱有味一直在捶桌子。  

魏和被吵得头疼,如实说道:“我是故意的。”  

“什么故意的?”朱有味听不懂魏和这话的意思。  

魏和笑道:“我的凝气丸炼得非常好,就是在最后关头,我稍稍加大火力,让其化成了灰。”  

“你…”朱有味算是明白了,魏和根本不想去京城。  

牛头县周围的山中,灵草众多,不愁找不到炼制凝气丸的材料。  

魏和喝着茶,继续看丹经的“凝气卷”,看似简单的炼丹方法,每读一遍都会有全新的感悟。  

砰砰砰。  

急促的敲门声,仿佛无常来索命。  

魏和戴上面具,示意朱有味去开门。  

门外站着两人,一个是县衙的捕快,一个是悬镜卫。  

两人同时抱拳行礼,恭声道:“地藏先生可住这里?”  

“两位官爷有何贵干?”朱有味一紧张,猪耳朵差点就露了出来。  

那个悬镜卫笑道:“我们赵统领请地藏先生一叙。”  

“我们牛大人已经备下酒菜,就等地藏先生赏脸。”那个捕快的态度更加诚恳。  

朱有味回头看向魏和,眼眸眨动,显然在说他们要发了。  

魏和权衡利弊,摆手道:“我累了,两位明天再来吧。”  

那二人听话地离去。  

“牛大人官大,咱选牛大人吧。”朱有味给魏和出主意。  

魏和道:“我觉得我们应该跑路。”  

朱有味一脸懵。  

此后数日,那捕快和悬镜卫每天晌午都来,但都被魏和婉拒。  

魏和基本上可以肯定,牛钢镚和赵阿大并不知道地藏就是魏和,他们费尽心思地拉拢地藏,只是想让地藏帮他们炼丹。  

本来魏和想躲到山中,采摘灵草炼制凝气丸,现在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次日清晨。  

一人出现在魏和的房间门口,赫然是赵阿大。  

赵阿大穿着布衣,轻轻敲门。  

魏和开门,看到是赵阿大,心头狂跳,故作镇定地道:“赵统领。”  

“地藏,我此来只是想问你。”赵阿大神情平静地问道,“你可愿来我悬镜卫炼丹?”  

魏和苦笑道:“赵统领太抬举我了,我若会炼丹,早就跟葛侯爷去京城了。”  

“我看到了。”赵阿大说完这四个字,眼睛直勾勾盯着魏和。  

魏和明白赵阿大在说什么,轻叹道:“让赵统领见笑了。”  

赵阿大道:“我有残缺的丹经,但凝气卷和筑基卷都是完整的。”  

魏和恍然,赵阿大亲自来请,帮魏和学会炼丹后,魏和便可给赵阿大炼制筑基丹。  

赵阿大想要铸就完美道台,需要大量筑基丹,但在牛头县搞到一颗都不容易。  

“赵统领,我需要安静的地方。”魏和提出要求。  

赵阿大面露喜色,道:“没问题。”  

魏和将朱有味喊过来,二人跟着赵阿大前往悬镜卫,途中碰到县衙的捕快。  

那捕快很快就将消息传给牛钢镚。  

牛钢镚听后只是冷冷地一笑。  

而在悬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