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暗 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叶先生真是折煞苏某了!  

作为大宋子民,听命于朝廷实属分内之事,当不起此大礼!”  

苏广山面上如此说,心里却没有一丝臣服之意。  

苏广山面容阴沉地瞟了一眼施礼的少年书生后,便悻然转身离去。  

叶念安不以为意,竖直身体,成竹在胸轻轻一笑,径直向内城走去,只是嘴里又飘出一句不相干的话。  

两个相背而驰的身影,遥遥相语。  

“苏员外,粮食押运事关重大,可是要让伙计们都打起精神喽!”  

“哼!不劳叶先生记挂,苏某自有分寸。”  

元月初四的清晨,虽经了苏家粮食在城门处多耽搁了半个多时辰的事儿,可之后一整天都太平无波,未生波折。  

西门值守似是有了知府示意,苏氏运粮的马车进城时未经检查就顺利放行,少了不去查检盘问的复杂手续。  

苏广山一路跟随粮车辗转于青州街巷,直到新眼见了一袋袋粟米‘簌簌’倒进了粮仓,才慰劳了几句押运伙计返身回家。  

对于这次收粮,苏广山一掷重金,下了大本钱。他将苏氏名下的全部产业皆以明契之式悉数质押了出去,转手换成了现银。  

只是如此,依然不够采办府衙要借的七百万石粮食。  

所幸,自己在青州城还有一席地位,遂聚集了城中所有商户,从诸位员外的手中高利借贷所缺银两。  

借银期限与府衙纸约一致,翘首以待十五日后与官府的钱粮交接。  

苏广山清楚,经商一道,只需将钱银盘活运转,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今日之事,面儿上看是因不知府衙新令,绕了一些弯路。  

可越是看似简单的事情,其背后越有可能掩藏着惊天阴谋。  

府衙下令封了三门,不贴告示,不诏百姓,只限货商,不限城民。  

苏广山活了一大把年纪,似隐隐预感到了潜藏于此中的天大阴谋。  

一直坐于书房里的苏广山,呷了一口滚烫的茶水,从口腔顺着喉咙流入胸腹,这小股热流极为熨帖的舒展开,温暖了原本冰冷的身子。  

苏广山摇了摇昏胀的脑袋,想让自己清醒一些。  

活的久了,怎么胆子越来越小了?  

苏广上自嘲地笑了笑,搁下手中茶盏。灰白眉须轻轻一蹙,盯向对面竖起的屏风,笑意顿失,冷冷说道:“既然来了,就出来喝杯茶吧!这把年纪了,还是不能安分一点!”  

“哈~哈~哈,苏老三,想当年你兄弟二人同是上山学艺,就属你心思最重,难怪你武艺不精啊!  

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竟还是这幅德行,你就不累么?”  

说话声音在屏风后响起,来人也不躲藏,大刺刺地走出来,坐到了离屏风最近的木椅上。  

面前乔装成农夫的老人,头上胡乱扎着块已发白褪色的璞头,一件灰白外衣裹起略显佝偻的身子。  

苏广山瞟了此人一眼,并没有打趣玩笑的兴致,直接说道。  

“都是半身埋进黄土的人,提那些往事作甚?说吧,交代你的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急甚?真是越老越沉不住气了,这可不像你!大清早的,冻死老子了,赶紧倒杯热茶。”老人嬉皮笑脸地说道。  

苏广山脸色一沉,怒意浮起。  

不过是一个快到眨眼不及的瞬间,面色又舒缓开来。  

站起身子,倒过一杯茶,递到老人面前,贴着耳朵小声说道:“师兄,北面你也去过,苦寒之地,不知宏儿可有热茶喝!“  

“啪~”  

才端过茶盏被称作师兄的人,乍听到‘宏儿’二字,倦在方椅里的身子一僵,嚯地从弹跳起来,全失了适才从屏风后悠然踱步而出的轻松模样。  

老人挺直背脊,如剑一般直直站在那里,牙齿咬合间,抬手拍翻递来的茶盏盯着苏广山,眼中尽是吞噬寒意。  

二人面对面矗立了良久。  

半晌,随着老人一声轻轻叹气,脸上紧绷之色刹时委顿瓦解,眨眼间又苍老了许多。  

“苏老三,当年你诓骗我下山,并用宏儿性命相要挟。  

我答应过你,为你效命十五年,今年已是最后一个年头。  

我希望你能信守承诺,到了期限就将宏儿从北边带回见我。”  

“答应你的事,我自然做到。  

只不过,我听说宏儿在北边过的还不错,到时他愿不愿意回来就另说了。”  

苏广山又坐回初时喝茶的高椅上,端起茶盏,轻磕杯盖。  

“你不要食言就好,宏儿是我的孙儿,我比你更了解他。”  

老人看着苏广山古井无波的老脸,强压住心中四起的怒火,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便从衣袖中掏出几张折叠整齐的白纸扔了过去。  

“你让我查的,都在这里面了,我先告辞了。我要去北边一些时日,短时间内别再来寻我。”  

老人讲完,一纵身子,如狸猫灵活转过屏风,顷刻间消失无踪。  

苏广山迅速打开手里接过的纸笺——「死囚?这新来的寇知府胆子还真是不小!」  

自元月初一芙蓉酒楼收粮谈判起,苏广山对寇知府的身边几人,都逐一去摸过了底细。  

身边那位年纪稍长,气质沉着之人,是在江湖、朝堂之上都颇有些名声的‘穿堂燕’。  

宫燕年轻时混迹江湖,自寇隼入朝为官之日起,便一直不离左右,让不少对寇隼心生歹心之人,忌惮不前。  

只是,另一个近身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