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商 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苏广山愣在原地,没料想寇隼真的没带半点官场腔势,直直说出了‘借粮’二字。  

看来此回初一设宴果真是有事相求,适才心间猜想也是八九没离十。  

苏广山缓过神来,真假掺半地诚恳说道:“唉!寇知府此言真是折煞我等了!这是咱青州百姓自己的的事,我等怎会坐视不理?  

我苏某定是带头上阵呀!”  

“只不过…只不过…”  

苏广山说到此故意拖长语调,佯装出一脸为难之色。  

“苏员外但说无妨,不用顾忌!”寇隼善解人意地接道。  

“既然府尊如此宽宏大量,那苏某就斗胆直言了!”  

“青州城历年都是两次上缴赋税,上半年征收丝绸布匹,下半年朝廷扩增军粮。  

青州城地处偏北,不像南方手工业兴盛,亦不行丝织纺布业。  

故每年朝廷征收丝织布料等,我青州城都是用了府衙官粮去换,这笔买卖着实让青州官民吃足了明亏。”  

“另就是下半年的秋粮扩充,搁以往无大灾大害时还能勉强应付了朝廷。  

有时就算收不齐,这民间募粮我等买卖人还能从自家拿出一些来凑整交了差。  

可今年,黄水破堤冲毁了整座青州城的良田,颗粒无收已是板上钉,这秋粮秋赋绝壁是交不上的哇!  

我等…我等,就算将屯粮都拿了出来,怕也是冰山一角,不够全城百姓吃的!  

着实有心无力呀!”  

苏广山的戏码越演越真切,怕是除了他自己,在场之人都被其真情感染了。  

寇隼看在眼里,等他演完说完,也就顺势堆起无奈之态配合道:“苏员外不愧是青州首富,没想到生意做得好,这心肠也这般良善!  

更难得的是,对青州民情也如此了解,说得字字在理,句句属实。本官甚慰呐!  

只是,今日召集了诸位,当然不能将此千金重担全压于你苏员外肩上。  

所以,还是要群策群力,抱团取暖的嘛!”  

这来来去去的几句话,寇隼重复着说了一遍的同时,又逐个扫过围坐众人,期间不乏有随波点头、连连称是之辈,屋内一时间气势高涨。  

“哎呀呀,寇知府当真是想得周全呀!不知寇知府大约要向我等借多少粮食呢?”  

苏广山见开门见山不好使,又换了个婉转之法,想探一探这位新知府的底。  

“哈哈,苏员外果然是爽快人!  

本官也确实做了估算,向诸位借的粮也不多,不过七百万石!”  

苏广山听到最后三个字时,倒吸了一大口冷气。  

七百万石!  

七百万石!  

居然要七百万石还他娘的说不多!  

这个数字哪怕是聚齐了青州城内边边角角的小商小贩,也绝不可能集满。  

如是想过,脸上不禁浮起一抹轻笑,双手一拱又说道:“苏某惶恐!寇知府怕是估算有误吧?”  

寇隼坐在主位才抿过一口茶水,听见苏广山追来一句质问,不慌不忙地放下杯盏,抬首半笑着:“苏员外莫急!本官既为青州父母,自当是参照了三司度支司做过周详核实。  

数字绝对没有错!”  

笃定的声音穿进这伙商户的耳中,顿时像打翻的鸟窝。  

寇隼全然没有理会,站起身继续说道:“本官听闻各位员外生意买卖间,主顾涉域颇广,眼下青州之难也免不了诸位动一动各自手中的人脉,共同使使力,渡过难关呀?”  

语毕,双脚也停了下来。  

这句话不愠不火,却让适才沸腾的席间顿时冷却下来,包括苏广山在内的诸位商户都不知该如何去接寇知府的话头。  

一时间,气氛尴尬,似乎都在等待着有人能挺身而出,破此僵局。  

大伙儿思量间,不约而同地瞄向了苏广山,以示救场。  

苏广山一直没有吱声,心里不停地盘算着。眉宇间时紧时松,但碍于在众人眼皮子底下不便多做停顿,遂拱手回道:“寇知府,适才众员外定也是被借粮数额惊到了。  

不知寇知府要如何商借这七百万石粮?  

我等…愿闻其祥。”  

短促思虑间,苏广山只得把烫手山芋再扔了回去,好为暂时的下风留个话头。  

寇隼听闻苏广山的问话,不自禁看了眼身后一直未动声色的叶念安。  

二人四目相对,再抬眼间已恢复到平常。  

‘寇知府,经商之人无商不奸,七百万石粮乃天文之数,城中商户绝不可能一口应承。  

那日定会问府尊借粮后拿什么去还,府尊可将青州无钱无粮之实摆于桌面,声明要渡过青州粮荒,府衙能做的只能是分期还粮。  

依着前几年青州城的产收,少不过三年方能平了府库屯粮之赤。  

当然,作为补偿每年多还一成粮食。府尊可以三年为期,还清城中商户借粮。’  

寇隼在心间暗暗赞许过叶念安后,就对在场众人说了商借事宜。  

这寥寥数语不说还好,一说又是炸开了锅。这次跳起来的不再是那门口几个窸窣之人,而是首富苏广山。  

“寇知府,青州贫瘠,你我皆知。今日非苏某藐视朝廷,而是青州府衙确确实实还不起这七百万石粮。  

纵然我等有献身社稷之心,府尊也将借粮时日分了期,可数额之庞大,我等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苏广山将心间所想,一口气全抖了出来,没有一丝隐瞒。在他眼里,这笔买卖没法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