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章 实力划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苍茫无边的十万大山北境,一条百丈多长的黝黑巨蛇蜿蜒穿梭在山谷密林之中,时不时高昂蛇首,吐着蛇信仔细观察周围环境。  

此蛇正是陈炎,偷袭国师后败逃而去的陈炎。  

没和国师交手之前,陈炎本来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靓仔,真正领教到国师实力后,陈炎俨然变成了垂头丧气的扑街仔。  

“想不到国师竟然强到这种地步,不愧是敢自称真君的家伙。”  

由于体内能量的亏空,潜藏在森林的陈炎小心谨慎,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的警觉,如果被国师追上,绝对会被那丑八怪吸干身体精华。  

陈炎想想国师那张干枯起皱的紫薯灭霸脸就不寒而栗,如果是年轻貌美的白蛇和青蛇将他吸干那该多棒啊,哪怕就是风韵犹存的蛇母将他吸干,陈炎也无怨无悔,甚至还会主动配合。  

偏偏遇上了这么一个老家伙!  

陈炎心头万般咒骂国师吃饱撑的寻他麻烦,全然忘记了从一开始就是他主动骚扰国师,对方不过是正当防卫而已。  

“国师都这么厉害了,他的老相识蛇母大妖还能弱了吗?”  

陈炎扪心自问,渐渐打消了杀去万蛇谷直捣黄龙的打算,以他现在的状态,去万蛇谷无异于茅坑点灯。  

太阴真君与蛇母大妖同为电影中的boss强者,二者的最强实力应该在伯仲之间,这里的最强实力是指借用道法锁妖阵的太阴真君和吸收珠钗法力后的蛇母大妖。  

寻常状态下的太阴真君和蛇母大妖实力并没有强大到离谱,但依然是足以秒杀寻常大妖级别强者的存在。  

像是陈炎之前遇见的胖虎精和大熊怪,在国师和蛇母眼里根本不值一提,这也正是胖虎精和大熊怪会断背联手,共同对抗蛇妖族的原因。  

两头大妖如果不团结互助,等待它们的只有被蛇母灭族一条路可走。  

经过与国师一战,陈炎总算是准确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实力定位。  

道法大阵护佑下的国师和吸收珠钗法力后化身黑色巨蟒的蛇母是顶尖战力,寻常状态的国师和蛇母是上游战力,胖虎精和大熊怪那样的老牌化形大妖则是中游战力,而小青和小白这种刚刚进入化形阶段的大妖强者,只不过才是下游战力。  

总得来说,如果把白蛇缘起里出现过的所有化形大妖和道法修士统称为大妖级强者,那么满状态的国师和蛇母就是大妖圆满,寻常状态下的国师和蛇母就是大妖后期,胖虎和大熊就是大妖中期,小青和小白则是大妖初期。  

而陈炎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大妖中期到后期的强者,太阴真君的那个小道士徒弟估计是大妖中期的强者。  

因为电影中,小白通过珠钗吸收了小道士法力,紧接着实力暴涨,化身巨蟒的她竟然能与大妖后期的太阴真君斗上几个回合不落下风。  

“哎吞噬进化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再次确认了四周环境安全,陈炎轻轻溜进了一条深山密林之中,既然还不能对蛇母下手,那就拿万蛇谷的小妖们开刀吧。  

十万大山疆域极大,山里的大妖都是珍惜物种,而小妖兽们却是多如繁星,所谓勤能补拙,只要多吞一些小妖怪,总能量变引起质变。  

毕竟,地球海洋中体型最大的动物蓝鲸也是靠着滤食小虾米才得以成长茁壮。  

陈炎离开之后,国师的宫船之上弥漫着一股死一般的寂静,没有敢开口说话,谁都能看出太阴真君此刻像是吃了翔一样不开心。  

“哼说什么大妖强者,不过一鼠辈尔!”  

太阴真君阴沉着脸,干枯似树皮的嘴里嘟囔不止,魁梧的道袍身躯踏着纸鹤飘然落在甲板,脚下纸鹤迅速缩小钻回了道袍裆下,周身飞旋的金色符纸也纷纷群鸟归巢一般飞进了乾坤袖口。  

“师父,那大妖是何来头?”  

等到国师站定,小道士徒弟从宫殿楼顶一跃跳下,恭谨地俯首立于国师身侧,小心开口问道。  

“哎,徒儿啊,师父的事你都知道,咱们师门与万蛇谷内的蛇妖族同属一脉,只不过它们是妖,而我们是人!”  

太阴真君宠溺地望着自己的乖徒弟,面色缓缓阴郁,陷入到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回忆,猛地摇了摇头,咬牙切齿道,“徒儿,记着,刚才那大妖就是十万大山北境万蛇谷的妖怪,我们在十万大山里抓了不少蛇妖,它们是来找我们报仇的。”  

“哼区区妖物,妄图挑战人族天威,不自量力!”  

小道士心道果然如此,难怪他一开始就在那名女刺客身上感受到了蛇族妖力气息,原来女刺客和刚刚的大蛇妖是一伙的。  

“人族天威,所向披靡可惜,可叹,却不能长生”太阴真君幽幽叹了一声,想起了那位远在朝堂的皇帝陛下,有些惶恐。  

“师父,您可曾亲眼见识陛下天威?”似乎是被国师的叹息勾起兴趣,小道士顺势轻声发问。  

“嘘,徒儿慎言,隔墙有耳!”  

太阴真君闻言面色一惊,举头四顾并未发现有人注意,这才压着嗓子发出涩哑的声音,“天威不可测,切忌切忌,除非上天不眷,否则绝对不要挑战天威!”  

“是,师父,是徒儿失言了!”  

听着国师的叮嘱,小道士目光闪烁,他已经得到了答案。  

一直以来,小道士都有一个疑问,像他们师徒这样实力高强的道法修士为何要臣服于一介凡人皇帝之下?  

强大如师父,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