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大结局(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战车上,意气风发的大贤良师张角声如洪钟,声传十里。  

百万黄巾军闻言,个个满脸涨红,朝天嚎叫,其中以最前面的三千金光闪闪、双目赤红的黄巾力士最为疯狂。  

“攻城!”张角一声令下。  

三千黄巾力士势如猛虎,往城墙狂奔而去。  

而后便是无边无际、裹着黄色头巾的黑色人潮,疯狂压上,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叫声。  

城墙上,十八路诸侯半数面色苍白,他们麾下的士兵更是不堪,极大多数被吓得两股战战,兵器都差点握不稳。  

骁骑校尉曹操扫视一圈,眼放精光地盯着同样淡定的刘备,豪气大笑道:  

“哈哈哈哈!诸位,虽然黄巾军人数倍于吾等,但他们最不该放吾等通行,如今正是吾等齐心协力,忠君报国之时,大丈夫何惧死乎?!”  

周遭不少士兵立刻胸中热血燃起。  

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则面如死灰,在京都洛阳,你曹操没和黄巾军交战过,是你的幸运,但一会我们都会死。  

江东乌程侯孙坚也挥舞着长枪,自信道:“孟德所言极是,区区黄巾,何足道哉!”  

孙坚话音刚落,便被已经接近城墙的黄巾力士的嚎叫声掩盖。  

在曹操等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金灿灿的黄巾力士一跃而起,瞬间跨过护城河,随后他们在墙体上一踩,便跃上了城墙。  

刀光一闪。  

“我命休矣…”  

这是壮志未酬的曹操心中闪过的最后一个念头。  

宛如猛虎进入羊群,黄巾力士对守城士兵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单方面屠杀,一时间,血流成河。  

守城士兵崩溃了,他们扔下兵器疯狂逃窜,踩踏致死者不计其数。  

没过多久,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被放下吊桥,城门同样被打开,无数普通黄巾军如潮水般涌入,挥舞着刀枪棍冲向内城,冲向皇宫。  

刘备、关羽、张飞等幽州士兵边战边往皇宫方向退去。  

两刻钟后。  

响彻云霄的欢呼声从皇宫内传出。  

“狗皇帝死了!”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振聋发聩的声音彻底击溃了所有还在反抗的汉朝士兵的心理底线,他们好像无头苍蝇一样,扔下武器到处乱跑。  

危难之时。  

幽州刺史刘备挺身而出,义愤填膺地悲呼道:“苍天啊,救救你的子民吧!”  

话音刚落,天空一声巨响。  

样貌奇特的水火神将应声而出,从天而降。  

水神将喷着火,将大贤良师张角与三千黄巾力士烧为灰烬,而水神将则喷着水,将无数黄巾军冲出城门,半个时辰后,黄巾军残部溃败而逃。  

两个月后,盛极一时的黄巾军销声匿迹。  

半年后,无数百姓眼中天命所归的幽州刺史刘备三辞三让,最终顺从民意,无奈地登上皇位。  

汉帝刘备励精图治,整饬官风吏治,大兴科技,改善民生。  

至此,天下太平。  

刀戟如林。  

卫庄站在战车上,冷眼看着高大雄伟的咸阳城。  

血衣侯骑着高头大马,红白双剑别在腰间,他身后是令六国闻风丧胆的十万白甲兵。  

另有五十万身披精钢铠甲,手持刀戟长枪的韩国士兵静静驻立在帅旗之后,每个人眼中都放射出狂热的目光,只等那一声命令。  

因为,赵、魏、齐、楚、燕皆融入韩国国土,而五国士兵也成了韩国士兵,只剩眼前的秦国在垂死挣扎。  

这将是最后一战!  

轰!轰!轰!轰…  

十部破土一郎钻地而出,往着韩国大军狂奔而去。  

与此同时,五条长达六丈的机关蛇从城墙上蜿蜒爬下,目标同样是韩国大军。  

卫庄、血衣侯等人面不改色。  

“大,大,大,大…”  

大娃大步迈出,他每走出一步身体便增大一倍,数声之后,他的膝盖也都高过了咸阳城城墙。  

砰,砰——  

公输家族引以为傲的霸道机关术在大娃脚下化为一堆破铜烂铁。  

“魔鬼!魔鬼!”  

“我要回家!我不打了!”  

在秦兵无比恐惧的目光下,大娃再次抬起脚,将面前的城墙踩碎,而后横推过去。  

“反抗者死!降者不杀!”  

卫庄拔剑一挥,大军立刻喊着口号,如怒潮般汹涌而上,只用仅仅一个时辰,便将咸阳城内所有反抗势力当场镇压。  

至此,七国统一。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秦王嬴政不知所踪。  

半个月后,九州第一位皇帝韩非于新郑改国名为同,年号为大同,即:  

大同世界!  

“小川,别反抗了!哎呦!”  

“冰箱?空调?洗衣机?我,我回来了?!”  

突如其来的天旋地转之后,本在阿房宫劝易小川投降的高要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现代世界。  

易小川哈哈大笑,立刻打电话给爸妈和易大川。  

三十分钟后。  

易小川报完平安挂断电话,又扫视了一圈周围放置的秦朝古董,对面如死灰的高要道:  

“老高,你逼我交出长生不老药的事情就算了,毕竟大家同甘共苦这么久,话说,你的宝贝都带回来了,现在你不高兴吗?你不打个电话给高岚让她高兴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