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班师回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为时已晚,为时已晚!  

此时就算是秦王再后悔,也挽回不了赵高创下如此庞大功劳的事实。  

“我这不是怕陛下你担忧嘛,而且当时齐王殿下刚刚将林峰所统帅的边疆大军全部屠灭,如果此时上报上来的话,刚刚经历过胜利的大军,突然更换三军主帅,先不说齐王殿下会不会答应?  

就说那边将30万大军恐怕也会心有怨言!毕竟齐王的实力摆在那里。”  

被秦王的语气吓了一跳的李景岩急忙解释道。  

同时他心中更担忧的事情是李虎卫所属于的另外一个陇西李家,陇西李家位高权重,当今的皇后,乃至当今的皇太后,都是陇西李家的子女。  

自己得知赵高将李虎卫斩杀之后,立即派人拦截住了此消息,为的就是防止李家突然动乱,在秦王耳边吹耳边风,让突然得来胜利的秦军更换三军主将。  

可如今事情已经过去,齐王更是攻打下了楚国,将楚国所有的地盘收为己有。  

原本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的事情,却在齐王公高盖主,一身实力通天的份上,越发越严重。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个道理李景岩岂会不懂?他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齐王登机大位的时候,能记住自己这个当叔叔的这一点。  

能记住自己当叔叔的为他做的贡献,为他皇位做的铺垫。  

看着自己哥哥秦王的脸色,李景岩又想到实力通天的齐王殿下,脸上充满了挣扎之色。  

他实在是有点犹豫不决,到底是帮自己的哥哥秦王全力的稳住他的皇位,还是直接帮助现在实力通天,并且功高盖主的齐王殿下登上皇位。  

“唉!罢了,罢了,就先听你的话吧,先稳住齐王,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追究也无用。”  

秦王最终叹了一口气,似乎认清楚了眼前的事实,他心底也怕自己这个儿子反叛,忍不住20年之久,直接推翻自己,自立为帝!  

毕竟这种事情很常见,这种兄弟残杀,父子相争的事情在皇家当中很常见,非常的常见。  

自己这个皇位也原本是属于自己的哥哥的,可却在自己一步一步的谋划之下,不仅让自己的哥哥成为废人,让他此生再无修炼可能。  

更是毁坏了他的名声,让他臭名远扬,被自己父皇打入冷宫当中,永生永世不得踏出冷宫半步。  

有着自己的经历,秦王很是害怕传说中的报应不爽,很是害怕自己的二儿子会做出叛逆父亲的事情。  

“现在先稳住齐王吧,只希望他能忍住,我还能继续在位的20年时间,让我安稳的退位,回到家族当中。”  

说完,曾经叱咤风云整个秦国的秦王叹息一声,整个人仿佛老了10多岁,背着手缓缓的走进房间当中。  

看着自己哥哥颓废的背影,以及听到他的话,李景岩咬了咬牙,不禁跺了跺脚,也叹息一声,走出宫外。  

自己这个哥哥真的老了,没有以前的雄心壮志了,没有以前指点江山,笑谈风云的壮志了。  

如果此刻自己这位哥哥的态度再强硬一些,自己说不定就收起那些小心思,全力帮助他稳固皇位。  

可如今,自己这位哥哥只想着守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自己就算跟着他再造就20年,恐怕也难以混出什么名堂。  

倒不如…  

想到这,李景岩眼睛当中明亮了许多,走出皇宫当中的脚步也加快了。  

倒不如自己现在全力辅佐这个还未上位的齐王殿下,日后做个从龙之臣,说不定还能将自己国共的位置提上一提,被封个王位。  

走出皇宫当中的李景岩微微抬起头,这阳光似乎有些刺眼…  

“埋骨何须桑梓地,天下何处不青山?”  

班师回朝的赵高,路过牧野之地之时,看到此时此刻时间已经过去了数10余天,牧野之地的怨气竟然还没消散,不禁感慨一声。  

牧野之地的这一片土地,相隔在秦汉之地之间,两国之间不断的征战,近千年来,不知道在此埋葬了多少英雄豪杰的尸骨。  

可在这之前,自己与楚国决战之前,这里的怨气还没有此时重,还没有此时的一半重。  

可以说,自己在此处埋藏下的数百万楚军的尸体,已经完全可以比拟这近千年来所有战争的总和了。  

不过这很正常,战争哪里不死人的,赵高放眼望去,秦军身着的铁甲反射的光芒竟然有如此热烈,在这血煞之气当中,显得非常妖娆。  

他看着下面堆积如山的尸体,脸上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心里还暗暗感到有一丝自豪,这些可都是记载自己功绩的人啊,这些可都是为自己名扬千里之外的人啊。  

你们的贡献,实在太大了,我赵高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既然无能力偿还,我只能送你们投个好胎,送你们进入碧落黄泉之地。  

这就是乱世啊!  

这就是男儿所向往的战场啊!  

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在战争当中,如果你不想死,就必须不断的杀人,直到杀到敌人灭亡,直到杀到你名声大振,无人再敢面对你。  

不过这区区百万大军的尸体在这秦楚之地或许是唯一个壮观,但外面的世界呢?  

人不知天知广阔,不知东海之无垠,不知天外有天,不知地之博大,天底下人口光是秦楚之地就近百亿人口。  

这天下到底多广阔啊,恐怕足以有万万亿人口以上了吧,而我赵高又多么的渺小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