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铁树开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石俊、东方卓、赵俊哲、陶微,这四个人的能力在国内都不错,要身体有身体,要意识有意识,要技术也有技术。  

两个前锋有身体,东方卓进攻意识不错,石俊更勤恳。  

赵俊哲比较全能,威望高。  

陶微技术更好,传球、组织能力比较出色。  

这四个人在边路以多打少的时候,还是可以玩出不少花活儿的。  

陶微和赵俊哲两个人一起抢到二点球,陶微控球,赵俊哲立刻沿着边线前插,石俊扛着伊拉克左边后卫雅西姆背身要球,而东方卓则迅速往中路跑去。  

这么一跑,以多打少的情况下,陶微就处于被放空的姿态。  

所以陶微直接带球转身往禁区方向推进,推进了十米左右在伊拉克后腰逼抢上来之前一个斜传,传到左路进攻三区边线附近,那里有赵俊哲。  

沿着边线前插的赵俊哲就像上半场的许浩峰一样在边路无人防守的情况下追上皮球,看到东方卓已经插入到禁区之,直接起脚传中。  

这个时候,伊拉克的两个中后卫中的一个已经离开位置前去封堵陶微的持球推进,禁区内只有一个中后卫在防守东方卓。  

东方卓懒归懒,体能不好也是真的,可这下半场才开始,所以体能挺充沛,看到赵俊哲的传中球后,挤开伊拉克中后卫4号雅赛尔抢前点,迎着来球蹭了一下。  

“唰——”  

皮球轻飘飘的钻进球门,鼓荡起一片白色的浪花。  

1:2。  

中国队反超比分。  

进球的是目前在比利时甲级联赛进球榜排第二的东方卓。  

助攻的是赵俊哲赵队。  

策划这粒进球的是赵绪日和陶微。  

但场上这些球员都知道,这粒进球的主要功臣是许浩峰,如果不是许浩峰做出有效的战术调整,以前场四人组的能力根本没有机会组织起这么有效的进攻,更别说进球。  

只是这样的功劳,实在没办法宣之于口,连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推搡克劳琛的东方卓,看到许浩峰对待朱光琥的手段之后也被吓到噤若寒蝉。  

东方卓敢推搡克劳琛,是建立在当时的“倒琛”大环境上的,当时国人以及足球协会甚至球员都把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罪与克劳琛,克劳琛背锅下课已成定局,所以东方卓可以完全不鸟克劳琛。  

可现在的朱光琥虽然执教成绩也不太好,可能吹牛脾,所以尽管输了不少比赛,但不管是球迷还是球员,又或者协会那边,都对朱光琥还抱有希望,再加上朱光琥也确实有些功劳,不管是带领健力宝留洋团在巴西学习,还是在国内带领国青队,都做的还算不错,因此在国家队的地位还算稳固。  

也正因如此,一个国家队只踢了半场比赛的新人,直接挑战各种光环加身、地位比较稳固的朱光琥,是目前这支国家队里所有球员都无法想象的。  

上一场比赛许浩峰主动提出登场的事情就让这些球员很惊讶,现在直接不留情面的抢走朱光琥指导战术权,更让朱光琥完全不敢反抗,这在这些球员眼里无异于天方夜谭。  

所以很多球员已经在私底下猜测,许浩峰可能是有大佬撑着的。  

因此哪怕是跟朱光琥关系很不错的李钢等球员也没有替朱光琥出头。  

也正因如此,许浩峰布置的这个略显怪异的战术,才能被执行的如此彻底。  

不然的话,这些球员可不会这么听话。  

现在,许浩峰布置的战术看到成果,这些球员就算再怎么别扭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许浩峰确实比朱光琥强。  

所以在庆祝这个进球的时候,跟这个进球几乎没有什么关系的许浩峰反而比进球功臣东方卓更受欢迎。  

赵绪日更是搂住许浩峰的肩膀不断的高声囔囔:“许哥牛脾!这战术太特么的好用了。”  

陶微也笑道:“原来伊拉克也不过如此。”  

赵俊哲则拍了拍许浩峰的肩膀:“干得漂亮。”  

连李钢也露出了些许笑容。  

别看李钢平时话不多,但这个球员在国家队的威望却仅次于赵俊哲,甚至某些程度上比赵俊哲更强一些,毕竟人是在英超踢球的,在国家队是绝对的主力,国内这些老油条们很多都以李钢唯马首是瞻,是某个小团体的绝对核心,也是个绝对的狠角色。  

所以许浩峰并没有直接触动李钢的利益,只是进行战术调整,并没有排挤李钢的意思,反而在新战术中给李钢布置了更多的任务。  

此时见李钢也露出开心的笑容,许浩峰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能不跟李钢起冲突,是最的好。  

他可没心思跟这些国家队的大佬们搞什么宫斗,因为国足想要踢的更好,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虽然李钢除了体能好、能跑之外也没什么特长,但能做好这两点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防守型球员,是目前这支国家队里最不可或缺的。  

要是能彻底搞定李铁,那么目前这支国家队基本上就没什么刺头了,虽然李威风和杜伟也是大佬,但这俩人怎么说呢,在国家队其实没什么地位,赢球跟他们没什么关系,输球就是他们背锅,过的可以说是相当的窝囊了,只要能赢球,这俩人比谁都开心。  

当然,还有一些大佬们因为伤病原因没有被征兆,像年轻的郑志和在英超曼城俱乐部效力的孙冀海,还有张宇宁、李金玉等人。  

但那是以后的事情,许浩峰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