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屋顶上的身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位同志,您醒醒,醒醒…  

额…什么?  

睡梦中,小刘觉得肩头被重重地晃了好几下,他猛然睁开双眼,看见面前一排排蓝色座椅上空无一人。而他的左肩侧则站着一位穿车站制服的女同志。  

请问,您是去陇南市的吗?这位车站工作人员很有礼貌地弯着腰,字正腔圆地问小刘,广播里已经叫了好多遍了,是您吗?车马上就要开了。  

哦,是是是,谢谢您。小刘这才想起来,自己是在车站里,正等着最后一班车回陇南市呢,于是,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赶紧拿起公文包,向检票口走去。  

临迈出脚步,他还不忘回头向那位工作人员又道了声谢谢。  

昨天晚上,因为听老王讲述埋葬师傅,以及成年后相亲的故事,小刘和妹妹回到家已经是夜里一点多了。  

那时候,母亲早已睡下了。  

小刘和妹妹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之后,随即就回到各自的房间,赶紧休息了。  

可是等躺到床上,小刘脑海里始终萦绕着老王那止也止不住的哀伤与悲痛,内心里波澜起伏,叹息不止,直到凌晨三四点才昏昏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小刘先去了文史馆跟主任见了面,之后就忙着办理相关的调任手续,一直到下午四点多才忙完。  

等小刘再次跟主任道了别,匆匆忙忙中,发现离最后一班车只剩下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了,索性就连家也没有回,只在电话里跟母亲道了别,就紧赶慢赶地来到车站购票了。  

可是,就在候车室里刚坐下来,还没有五分钟的时间,小刘头一垂,就去梦周公了。  

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出汽车站,睡意全无的小刘坐在靠窗的位置上,眼望着车窗外熟悉的街道一步步倒退,一栋栋略显陈旧的高楼大厦渐渐由大变小,紧接着,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片吊车林立、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了。  

那是正在建设中的各类大型基础设施、如新游泳馆、体育馆、图书馆,以及全省最大的博览中心等,而更远的地方,还有新的商业中心和大型住宅楼盘也在紧张的施工中。  

那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建筑,就如雨后刚刚冒出地面的春笋般一天比一天拔高,建设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这是继“深圳速度”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的效仿反应。  

据政府相关部门报道说,这是市政府新近推进开发的城市新区——城西新城,也是未来陇西市新的金融中心、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  

市政府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全市的主要机关单位和金融机构的总部都迁移至此,届时,由陇西市政府规划的四大城市版块,就赫然成形了。  

小刘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在心里感慨,人的意志,该有多么的强大。  

相比老王饥寒交迫的那个年代里,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再对比下眼下所处的日益革新的新时期、新时代的种种变化,小刘越发在心里深刻地体会到,在时代发展的面前,一旦把人的智慧集合起来,用集体的力量去改变自然,改变生活,其创造出来的成果与带来的变化,是何等的巨大,又是何等的令人难以想象。  

只是…小刘转念又想到,那些游离于集体之外的生命与个体呢?倘若在他们命若浮萍孑然无依的生命旅程中,无法享受到集体光辉所带来的温暖与和煦,那对他们来说,岂不是命运的不公?  

或许,这是社会制度该改进的缺陷吧?  

小刘突然间觉得这个问题过于庞大了,远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年轻人或者市民该思考的问题,于是,就把视线投向了远处模糊的地平线。  

只见地平线上,高空如洗,碧蓝无垠,已是深秋的时节了。  

小刘在心里细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老王的描述,他埋葬师傅的时节,应该正是现在这个季节。  

万物凋零,秋风萧瑟。  

尤其晨昏之间,袭身入骨的寒意每每吹进单薄的衣衫,总容易让人染上风寒,感冒或者发烧,难以痊愈。  

那么,年仅十五岁的二娃,能抵挡住这彻骨的寒意吗?  

小刘不由地又回想起老王昨晚深情又无奈的讲述…  

我呀,等招待他们在家里吃完了饭,就又跑到师傅的坟上去了。  

是埋完师傅回来吃的饭吗?小刘问道。  

是哩,老王回答说,总要谢谢大家呀,酬劳一下,这是黑子他爸教我的。  

哦…那吃完饭,你为啥又跑师傅的坟上去?小刘有些不解。  

哎,小刘干部,你应该知道呀,我还能去哪里呢?老王的语气变得有些低沉,我早就习惯跟师傅在一起了,师傅在哪儿,我就在哪儿,几十年来,都是这么过来的,你让我一下子怎么能习惯呢?  

小刘沉默地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  

等圆完坟,过了头七,我一看日子已经不能再耽搁了,平原县的刘家还在等着我干活儿呢,于是,又硬撑着多待了两天,我就启程了。  

多待了两天?小刘一时半会儿绕不过弯来,又怕老王说不懂他,犹犹豫豫地把话停在那里。  

我是怕干娘来寻我寻不见呗。  

小刘这才恍然醒悟过来,紧接着问道,那你是咋等的?  

还能咋等,我就跑到大路边去等呗,左等右等等不来,回到院子里,就爬到屋顶上继续等,有时候就连吃饭也端着碗,坐在屋顶上等哩。  

说完这话,老王苦笑了一声,继续说道,谁曾想,就因为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