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圣贤归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李凤栖被妲己从现实世界揪回山河社稷图里时,灰袍道人玄清已经归来,而妖王兀虫、京落、周密卿三人已前往月球背面。  

李凤栖,妲己,玄清三人则从泰山之巅出发。  

不等陈树。  

他会直接去往太阳。  

妲己摘了一片树叶,欲以神通化叶为舟。  

玄清摇头,“挡不住火焰。”  

手上清光闪耀,从秘境之中取出一艘巴掌大小的木舟,顺手往半空一丢,小舟暴涨至长达万米,宽近千米的巨轮。  

巨轮一侧,有三道触目惊心的剑痕,哪怕历经了悠久岁月,也有凛然剑意残留。  

“此船名为‘巨轮’,乃是九州金桐所铸,金桐曾栖凤凰,是以此物天生不畏火,足以抵挡太阳上的烈焰,看见那三刀剑痕了么,是这艘船的上一任主人横渡北冥时,于北冥神兽大战,剑落于北冥海中,这位剑仙刻舟求剑,以三剑印记剑意在船上,召回第四剑。”  

玄清对略有疑惑的妲己点头,“没错,那位剑仙后来成圣,他所背负的四剑,正是诛仙四剑。”  

李凤栖:“…”  

尼玛。  

刻舟求剑还有这种事,剑道圣人也这么蠢?  

妲己解释道:“倒不是圣人蠢,而是北冥在整个九州都是一片禁地,比较诡异,别说剑器、神器落入其中,就是九州圣人跌落其中,也休想破水而出。”  

所以别看刻舟求剑四个字说起来简单。  

实际上…  

这里面蕴含的信息极大,那位在仙坠大战之中陨落的剑道圣人,当年怕是很费力才取回第四剑,已经是奇迹了。  

登船。  

玄清大袖挥动,这艘巨轮缓缓升空,嗡的一声,破开云层,又破开山河社稷图,直奔星空中那颗最为炽热也最为耀眼的恒星。  

三人站立船头,心思各异。  

玄清淡然。  

妲己忧心。  

李凤栖的情绪比较复杂,紧张、担心、好奇,还有恐惧。  

玄清忽然问道:“还在玉璞?”  

李凤栖点头。  

玉璞境,主要是淬炼肉身,自己也没闲着,各种努力,效果倒是很好,如今体内代表肉身的那片世界里,高山如铁铸,河流宽阔,代表血肉生机的青草已经齐腰。  

但始终没看见下一个境界的出口。  

秘境倒是有变化。  

秘境里除了大日东升西落的暖意,还在某个不知道的角落里有一股寒意。  

若是大日西落,这股寒意就越发明显。  

应是明月将要东挂的迹象。  

而陈树送给自己的《春秋》不见了,待之而起的,是一片墨韵形成的广袤大地,并非如秘境一样无边无垠。  

大概约有百多平方公里。  

堤丰便睡在里面。  

李凤栖已经有所感觉,他的秘境发展有点拉风,先有大日悬空,再有明日东挂,最后是墨韵形成的大地。  

俨然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如果以后墨韵大地扩大到宽广无垠,或者形成一颗星辰,再衍生草木山石之类的万物,那就真是一个小世界了。  

有点小期待。  

我李凤栖就是第二个妖皇啊。  

帅气!  

巨轮在星空中遨游,看似很慢,实则很快。  

地球到太阳约一点五亿公里。  

但李凤栖仅仅是盘膝坐在船头修行了一番太虚经,睁开眼时,巨轮已经停在太阳一侧,肉眼可见的巨大火球寂静无声的燃烧着。  

不觉得炽热。  

回首看去,已不见地球和月球。  

船头之上,妲己和玄清并肩而立。  

李凤栖刚想出声,身后传来声音,“没有打扰你修行,所以我们等了一段时间。”  

声音熟悉。  

是陈树。  

李凤栖回身,果然是他。  

陈树穿着类似周密卿那种的大袖长衫,儒气昭彰,握着戒尺背负双手,轻笑道:“倒是不错,仅是从肉身上来说,已经可以媲美玉璞境武夫,但还比不了玉璞境的巫族。”  

剑修么,并不以肉身见长。  

李凤栖也笑了,“老先生别来无恙。”  

陈树叹道:“还行,当日离开地球,已是油尽灯枯之势,本抱着必死之心去九州,所以才说我们可能无法再相见,谁知道啊…”顿了下,有些傲气的道:“谁知道在九州讲道理没输,打了几架也没输,这便又活着和你再次相见了。”  

陈树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和儒家圣人讲道理。  

没输。  

和几个圣人之下的道君、武道仙人乃至与一位妖仙打了几场。  

不仅没输,还赢了。  

天枢上相那位最会打架的二弟子本来要出手,被拦住了,就算要打,陈树也不会退缩——戒尺打不过,我嘴皮子还骂不过?  

读书人嘛,骂架才是本命神通。  

李凤栖笑容灿烂,“那就希望一直不输。”  

陈树摇头,“难。”  

太阳里被封印的大罪之人,实力不输九州九圣人,自己确实是打不赢九州九圣人的,何况这片小星系里还有天道压制。  

李凤栖问道:“老先生去了一趟九州,可曾见过九圣人,可曾知道太阳里封印的大罪之人究竟是何身份?”  

陈树云淡风轻,“谁都无所谓。”  

李凤栖:“???”  

陈树解释道:“无论那大罪之人是谁,有一点可以确定,他若真的脱困,月球上被广寒宫封印的那个古老存在,嗯,就是大罪之人曾经的坐骑,为了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