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章 黄雀在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凤栖和妲己并肩来到地狱门前。  

妲己解释道:“玉石说的没有错,被封印的六道地狱,其实就是六个人的秘境,其中的荒兽,不过是这六个人的麾下喽啰。”  

李凤栖想了想,“和如今传说的六道地狱有什么关系?”  

妲己点头,“算是原型。”  

李凤栖并不意外,小说来源于生活,再狗血的小说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甚至于有些狗血现实,连小说都写不出来。  

略有愁苦,“根据这些日子得到的信息可知:六道地狱这六个秘境的主人,其实被七丈光牢里的古老存在统领,而七丈光牢里的古老存在,又屈居在八荒天牢里的大罪之人下,那么问题来了。”  

妲己:“嗯?”  

“八荒天牢的大罪之人究竟有着什么惊世骇俗的身份?”  

妲己想都不想,“不知道。”  

又补充道:“这在九州都是隐秘,要知道这片星辰的出现,哪怕是放在九州的历史上,都是极为漫长的岁月,需用亿作为时间单位。”  

李凤栖并不意外,灰袍道人说过,太阳系这片小星系,是一位妖皇的秘境。  

妖皇么…  

都是蛮荒传说中的事情。  

久远得连妖王兀虫都不知道。  

那么被妖皇封印的大罪之人,自然也是同时期的人。  

话说,如果最后发现,整个银河系甚至整个宇宙都是某个修士的秘境,那才叫真正的出人意料——这种想法李凤栖不是没有过。  

他曾经想过宇宙是什么,宇宙之外有什么。  

然后有个幼稚的幻想。  

也许,宇宙其实只是另外一个世界里某个母鸡的蛋,宇宙大爆炸,是这个蛋在母鸡体内形成,所有的恒星、行星都是蛋白蛋清里的东西。  

宇宙的膨胀是蛋在不断变大,最后孵化成鸡。  

人类,不过是这个鸡身体里最微渺的寄生虫。  

恒星变成了鸡肉里的细胞,会随着时间衰亡,当所有恒星死亡,形成一个虚无而死寂的世界时,那只鸡也就死了。  

有时候想到这些,李凤栖会觉得无比绝望。  

因为这意味着他的生命毫无意义。  

不过,也就是想想。  

长叹一口气,“走吧。”  

珍惜当下。  

现在自己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封印六道地狱,保护脚下这颗蔚蓝星辰。  

和妲己一起,并肩走入地狱之门。  

这一步跨出,便似走入了时光隧道,置身在一条光彩斑斓的扭曲得毫无丝毫几何形状可言的通道中,流光溢彩令人头晕眼花,隐约可见通道之外,有浩渺星辰。  

眼前骤然一亮。  

遍地红色。  

就是荧惑!  

在李凤栖和妲己踏入地狱之门后,从溶洞上方,一位白袍飘飘道骨仙风,背负一把剑穗金黄道剑的道人飘然而下。  

道家高人白裳。  

白裳悬站在地狱之门前,观望四周,略有谨慎。  

由不得他不谨慎。  

先前商皇神魂出现,一剑斩落之后,惊动了这个星辰,他虽然自诩将来可问圣人之位,但现在连仙人都不是,还没资本和商皇叫板。  

哪怕是一道神魂,他也不敢。  

圣人之下皆蝼蚁。  

这句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是无数人用鲜血和性命换来的真理。  

白裳眸子里闪耀出青色的光彩,于是一幅幅画面在脑海里浮现:从李凤栖和妲己来到这处地下世界,到女妖玉石出现,乃至于最后妲己拔剑…  

商皇神魂现时,哪怕是白裳,也再看不见。  

这一神仙手段,和徐娇在师方市施展时一般无二,受限于境界,徐娇看不见陈树,白裳也看不见商皇的神魂。  

毕竟境界有较大差距。  

但白裳看到了他想看到的,脸上浮起潮红,眸子一片炽热。  

宛若洞房花烛夜的新郎。  

他不是觊觎妲己的美色。  

虽然他有炉鼎无数,但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世间男人,但凡在修行上有一丁点的问鼎巅峰志向,都不敢和妲己有男女之欢。  

一旦沦落,便会永坠无边欲海。  

他看见了妲己腰间的剑,于是笑容灿烂,“原来诛仙四剑之一的戮仙剑,天枢上相端的大气魄大手段,舍得送出这等神器,还骗过了所有人。”  

诛仙四剑,哪怕是对于圣人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宝物。  

既然被我发现了…  

白裳哈哈一笑。  

商皇和天枢上相远在九州,坐镇泰山玉皇顶的灰袍道人要主持大局,那么在荧惑之下,封印六道地狱的妲己和李凤栖出点什么小意外,比如和某只荒兽同归于尽,也是合情合理的。  

我白裳作为九州修士,为大局着想,顺手杀了那只荒兽封印六道地狱,取回戮仙剑,想来九州的圣人们说不得什么。  

至于最后谁来封印?  

白裳一点也不担心。  

身为道家高人,就算不是这片世界的狱卒后裔,难道还翻不动萤火之上的那本道家源书?  

那真是笑话了。  

白裳极为兴奋。  

杀妲己和李凤栖而得戮仙剑,再封印六道地狱而得道家源书,千百年之后,就算九圣人依然巅峰,我白裳也有机会将天枢上相挤下圣人之位。  

大家同为道家,自己背后的师门可不比天枢上相差。  

白裳收敛心神。  

大袖挥动。  

于是青色的风拂过这一整片小世界,最后汇聚在他面前,化为青烟,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