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章 彼岸花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一旁的李凤栖听着这些对话,心里真是个山呼海啸天崩地裂。  

狐妖女子,名叫玉石的女妖。  

还有个天枢上相。  

在数千年众多的神话传说中搜索这几个关键词,稍微有点常识就能发现出处:封神。  

难道…  

身畔的女子真是妲己。  

从岩浆里出来的女子,就是那玉石琵琶精,一个在传说中和妲己争宠商纣王的绝世尤物。  

何谓天枢上相?  

天枢上相是道教对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宰相的尊称,他们在人间为辅佐帝王的宰相,在天庭则为协助玉帝治理三界的圣贤。  

道教历史上被尊为天枢上相的一共有七人,他们分别是姜子牙、张良、诸葛亮、许逊、魏征、文天祥、刘基。  

其中许逊是这七人之中唯一没有担任过人间宰相的人。  

而神话之中的天枢上相只有一个。  

百家之祖姜子牙。  

自己腰间的佩剑朝歌,恰好就是当年大商王朝的京都名字,这就耐人寻味了。  

如此看来,已知真相仅是冰山一角!  

李凤栖多了个心思。  

面上不动声色,拉了拉身畔狐妖女子的衣衫,“看来道理说不通,只能打了?”  

妲己沉默。  

从内心深处而言,她不愿意和这个妹妹生死相见。  

抬头看向玉石,声音略略柔和,“玉石,可曾记得我们当年的那些话,我知道这些年你承受的痛楚和孤独,可这不是你坠入地狱的理由。”  

玉石愣了下,眼眸里涌起怀念,呢喃着说了句是么。  

旋即一笑,“地狱有何不好?”  

挥手。  

脚下岩浆涌动,一道青色光影破空而出,带起漫天岩浆洒落如雨,落在绿色的海洋上,灼烧着那些青苗,发出滋滋的声音。  

青色光影落在手上,幻化出真身,是一把琵琶。  

提着琵琶,玉石笑靥如花,“姐姐不是说了么,我们妖族从不讲情分!”  

要过此门,先杀我。  

妲己示意李凤栖稍稍后退一些,道:“她是你如今如法战胜的存在,这些年蛰伏在此处,不知境界攀升如何,我出手试试。”  

话落,月华绽放。  

吊在耳畔的那枚月轮变幻,化作一轮残月在身畔缓缓翻滚。  

李凤栖看着这轮宝物,分外眼熟。  

这似乎是…  

蜀山传里面,昆仑孤月大师的月金轮?  

手提琵琶的玉石云淡风轻,“纵然姐姐你重塑九尾,又炼化一轮残月为宝物,然而妹妹也已不是当年的玉石。”  

缓缓落下。  

脚尖点在一株青苗上。  

那株青苗,迅速枯萎,旋即从枯萎的青苗中灿然绽放出一朵雪白的花。  

原本覆盖着岩浆的绿色海洋,随着玉石的走动,无数青苗青苗枯萎,又从枯萎的青苗中,无数花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绽放。  

以女妖玉石脚下为中心,如涟漪一般,转瞬之间绿色海洋不复存在。  

只剩雪白的花海。  

无穷无尽的白色花朵,在岩浆之上摇曳,洋溢着磅礴妖力。  

李凤栖盯着这些花,猛然想起。  

曼珠沙华!  

这无穷无尽的雪白花海,正是曼珠沙华。  

它还有个名字。  

彼岸花!  

盛开在地狱彼岸的花朵。  

然而…  

那是血色的彼岸花。  

而白色的彼岸花,传说中盛开在天堂。  

这里和天堂没有丝毫关系。  

为何会盛开白色彼岸花?  

站在李凤栖前面的小狐狸妲己神情亦是震惊不已,“佛家手笔?!如此说来,荧惑地狱里封印镇压的荒兽之王,其实修的佛?”  

玉石呵呵俏笑,“姐姐你怎么如此愚钝了,谁告诉你六道地狱镇压的就一定是荒兽了?”  

也可以是佛。  

更可以是魔。  

妲己浮起苦笑。  

玉石一手握琵琶,一手伸于弦处,轻拂。  

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激越声音,在整个地下世界响起。  

沙沙声随之而起。  

白色的彼岸花海,无数花瓣漂浮起来,扭曲变幻,形成无数个手握琵琶的女妖玉石,漫天飞舞,宛若女子飞天。  

美轮美奂。  

李凤栖眼前,漫天霞光,彩虹靡靡,流云飘舞,仙气渺渺,宛若神仙仙境,且有无数赤身裸体的女妖玉石在对他搔首弄姿,在呼唤,在喃语。  

烈焰红唇,靡靡酥心。  

在女子飞天飘舞中,似乎有人耳畔在轻歌,在温言软语,在浅笑吟吟的诉说着欲望,银铃般的笑容如溪流淌过心田。  

来啊,快活啊…  

旖旎无比。  

李凤栖心中再无丝毫杀念,只想抛掉手中长剑朝歌,醉卧美人膝,愉快的和这些女妖玉石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天人合一。  

这就是男人天堂啊!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脸上露出了放纵的笑容,整个身心都充斥着言语无法描述的愉悦,伸出一只手拉住了一个赤身裸体的妖女玉石。  

另一只手甚至要弃剑。  

然后去左拥右抱那些对他搔首弄姿投怀送抱的女子。  

“静心!”  

骤有春雷炸响。  

那即将进入李凤栖怀抱的妖女玉石,从胸腔前穿出一轮月牙,旋即整个月轮透体而出,将她彻底击碎,重归漫天飞舞的花瓣。  

又再次幻化成手握琵琶的妖女玉石。  

李凤栖骤然清醒。  

有些尴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