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大师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的对手是只大熊猫?!  

这个结界让李凤栖哭笑不得,又深感不安。  

大熊猫,也叫猫熊。  

是熊,不是猫。  

它拥有顶级猎食者应有的咬合力,一巴掌能拍烂人的脑袋,如果都没修炼,一个成年男子赤手空拳还真打不过。  

现在么,自己是剑修,可它…  

特么的成妖了。  

这么一想,李凤栖忽然觉得有些绝望,自己明显被它天赋碾压了。  

妲己瞧着伪封神榜上的名字,略有意外,“竟然五人放弃了继续参与天选,如此没有争雄的心境,就算去了九州,也是泯然众人。”  

李凤栖这才注意到,加上自己,只有二十个人的名字是绿色的。  

问道:“那个练拳的少年叫什么名字。”  

“张泽世。”  

李凤栖扫了一眼,张泽世这个名字竟然是灰色的,讶然不已,“他输了还是放弃了?”  

妲己沉吟半晌,“他不可能会输,天选之子前十之中,没有谁敢说能稳赢他,如他名字一样,他是杏林世家子弟,不愿意杀人罢。”  

虚假的杀人也是杀人。  

又补充道:“他不一样,就算放弃天选,回到九州,也依然是世间天骄。”  

李凤栖口头上用虚伪的口吻说羡慕。  

实际上他真的羡慕。  

妲己笑得很乐呵,觉得身畔的李凤栖越发鲜活,话锋一转,却道:“你不用羡慕他,虽然他放弃了天选,但我相信,他一定会留下来,和你们一起去承受地狱的怒火。”  

李凤栖:“????”  

地狱的怒火,什么鬼。  

妲己自知失言,不着痕迹的岔开话题,“友情提示你一点,你对位的那尊食铁兽已成妖,是我们妖族在这颗星辰上最为青睐的天选者,你最好不要轻视它。”  

李凤栖欲哭无泪,“我轻视它?”  

我天赋被它碾压啊!  

谁轻视谁?  

无语的道:“它的师门传承不会就是你吧?”  

妲己摇头,“它得到的传承出自九州一位蛇妖,嗯,要不了几百年,她就会跻身妖仙了,须知她存在的岁月比我还早,说起这位蛇妖,她的另外一位弟子你可能会有点熟悉,因为也在这颗星辰的神话传说中出现过。”  

蛇妖?  

神话传说里的?  

白素贞?!  

虱子多了不怕咬,反正也这样了,妲己也好白素贞也罢,这光怪陆离的世界,总会一点一点在自己面前揭开。  

妲己欲走,临走前最后问道:“确定不弃剑修道?”  

李凤栖摇头。  

忽然想起了一个经典的表情包,于是做出了豹子头的神情,双手在胸前一握,“我全都要!”  

妲己叹气。  

身影飘渺,就这么在李凤栖面前消失不见。  

下一刻,她便站在天穹云端之上,对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灰袍道人施礼:“小妖妲己见过大仙。”  

灰袍道人微微颔首,道:“造化弄人,谁会料到,师尊的太虚经和商皇的朝歌会落入同一个天选之子手中。”  

妲己略有遗憾,“是他福浅。”  

如果李凤栖选择弃剑修道,这位天枢上相首席大弟子肯定会在这段时间内,尽心尽力的代师传授,一旦熬过了地狱怒火,回到九州,李凤栖证道成仙不过是时间问题。  

灰袍道人却摇头,“未来不可测,谁知福祸。”  

剑道真的已死?  

只要商皇还在,剑道就永远还在,只是要突破那层桎梏成为剑仙太难,就算成了剑仙,要成为剑道圣人,更难。  

九圣人的位置,不好抢。  

放眼九州亿万修士,至少数百人盯着九圣人之位。  

转身化清风而去,声音随风飘渺,“贫道暂行离开,去那几处牢狱之门查探一番,小狐狸你继续奉行本职,这一轮天选之后,再行一轮,只留五位天选之子即可。”  

妲己行礼。  

仰首望向星空,笑眯眯的,“老先生,你知道了吗?”  

陈树欲救人。  

然而那件事必须有天选之子参与。  

也不知道陈树去九州做了什么,会让天枢上相首席大弟子出现在这颗星辰上主持最后的事,这间接的救了其余的天选之子。  

原本最后五十个天选之子都要去!  

和天选不一样,在最后这件事情中死了的话,是真的死。  

而最后这件事,别说天选之子,就是灰袍道人这位天枢上相的首席大弟子,身死道销的可能也在九成以上——绝对的九死一生!  

当妲己消失后,高台也消失。  

李凤栖站在了师方市的城市街道上,凭空又起了一座结界。  

只笼罩城市。  

李凤栖试了一下,不能进出。  

心中了然,一场大战之后,要让参与下一场厮杀的天选之子休憩一阵,恢复灵力,稳固境界,再重起高台天选。  

李凤栖回到住所,第一件事不是修行,而是看电影。  

找出功夫熊猫系列。  

认真的看了一遍。  

没啥用。  

毕竟那是武侠,现在这个世界很玄幻。  

在网上百度了一番,也没有发现熊猫成妖的故事,于是对这个食铁兽对手,万分茫然,无奈之下,只能努力修行加强自身。  

时间流逝,转眼一旬。  

这一日傍晚,李凤栖正在练剑的时候,忽然间收剑,默默的看着仿佛从虚空里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灰袍道人。  

灰袍道人衣衫褴褛,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