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深夜劝谏徼时愿(3/4)
所有宫人都战战兢兢,生怕被愤怒的国王抓到把柄,成了他泄愤的牺牲品。
凡尔赛宫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城堡,是城堡中的城堡。城堡里的大殿里,腓力三世高高在上。
他脸色铁青的看着台阶下的让·马丹将军,这位一直非常器重,甚至破格提拔声名赫赫的将军,此刻的模样狼狈不堪,凄惨的样子连一个巴黎街头的乞丐都不如。
这也难怪,这场大战让·马丹差点成了华夏军队的俘虏。他在亲卫的拼不护卫下,找到了一条小路,一头钻进那莽莽的森林。
这是取苦不堪言的日子,十几日的翻山越岭,缺衣少食。靠着喝山泉水,吃野果,捕猎动物,过着野蛮人一样的生活,这才好不容易才重新回到了巴黎。
心力交瘁,加上极度缺乏营养。现在那位意气风发的将军神情憔悴,瘦骨嶙峋,浑身脏兮兮的发出恶臭。
十几天的时间,让·马丹伯爵一头漂亮的金发全部都白了,脸上也布满了皱纹。不到四十的年纪看上去仿佛已经七老八十。
即使是这样,他的腰杆依然挺得笔直。在腓力三世的面前,让·马丹神情坦然,他已经做了他能够做的一切,问心无愧。
他向国王陛下讲述了一遍所有的战斗过程,并且拿出来一本记录着他这段时间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的日记献给腓力三世,然后他向国王请求辞去侯爵爵位,愿意为战败而承担所有的责任。
令人意外的是,听完所有将领的汇报后,腓力三世陛下虽然很愤怒,并没有当场处罚让·马丹。他压抑着滔天的怒火,语气平静地吩咐让·马丹回家好好休养,然后独自回到了后宫。
此刻已是深夜,凡尔赛宫里万籁俱寂,偶尔有晚风吹拂着窗帘发出沙沙的响声,一切仿佛是那样的宁静。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腓力三世的对面,老人是法兰西最有名的智者皮埃尔·马克龙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曾经获得过华夏帝国的博士学位,是辅佐法兰西王室的三代老臣。
马克龙伯爵一直对华夏帝国的政治制度十分钦佩,也因此对腓力三世的独裁和穷兵黩武非常反感,他反对这种绝对君主制度,因此一直得不到腓力三世的重用。
马克龙伯爵认为君权固然是神授予的,但应该仅被视为上天只给了他们为人民谋幸福的权利。
因此君权必须要加以限制,这种论调在法兰西帝国中层有了一定的市场,甚至导致他被腓力三世逐出了宫廷。
说实话,不到万不得已,腓力三世绝对不想见到这位族中的长老,更不愿意听他那喋喋不休的劝诫。
可惜的是,他把事情玩坏了。如今华夏帝国形势逼人,局势已经恶化到可能亡国的地步,他不得不放下国王的架子,虚心的向这位长老请教,希望听听他的建议,如何能够摆脱如今的困境。
腓力三世耐着性子,听着马克龙依然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华夏帝国的体制。
在他的口中,华夏帝国什么都很先进。华夏虽然也是君主制,却没有欧洲这种绝对君主制度的种种弊端,总体而言是非常先进的。
而且在华夏的朝廷官员,哪怕是贵族家庭出身的,必须通过科考,官员必须先在基层做出成绩证明自己,然后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
相反在法兰西王国,除了吏员这类低伋官员经历过这种类似的模式外,贵族官员成年后就有可能被授予重要职务,哪怕他们对此毫无经验。
在王室议会里,夸夸其谈的议员们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他们只需在辩论中击败其他人,就可以担任重要职务,哪怕他还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证明自己。
马克龙伯爵过去本身受益于目前这种体制,但他又反对这种体制。作为父亲的老臣,这也是腓力三世不喜欢用他的根本原因。
马克龙爵士何尝不了解这位刚愎自用的陛下的好恶,过去他的思想太激进了,在很多人看来过于惊世骇俗,因此他只能将这些东西深埋于心底,表面上驯服地继续服务于现有体制。
但是今天不同了,为了挽救法兰西王国,他不得不挺身而出。
马克龙伯爵诚恳的说道:”陛下,摆脱今天的局面并不困难,向华夏帝国表示臣服就应该可以摆脱战争的威胁。华夏帝国对这块大陆并没有多少兴趣,而恰恰是我们去侵害了他的利益。
陛下,法兰西已经陷入了不得不做出改变的地步。法兰西的危机并不在战场。现在不光是战场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损失,整个王国的经济也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这些年,由于连年征战,没有节制的扩军。国内大批的青壮被征召到军队里,很多国内企业缺乏劳力,法兰西王国的财政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
说到这里,为了加强说服力,马克龙爵士拿出一叠文件说道:”陛下,您看看这些统计,真是触目惊心啊!
截止到今年七月低,卡昂丧失了全部的纺织机,里昂和图尔丧失了四分之三的纺织机,昂古姆瓦六十家造纸厂倒闭到只剩十二家。
商业重镇梅济耶尔九十三家商铺倒闭了八十五家,图尔三百八十家制革厂只剩下了四十一家,马赛、波尔多等商业港口也受到重创,法国经济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衰退之中。
而这些逃离法国的工商业者,到南尼德兰、德意志、英格兰重新办厂,生产出大量当地原
凡尔赛宫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城堡,是城堡中的城堡。城堡里的大殿里,腓力三世高高在上。
他脸色铁青的看着台阶下的让·马丹将军,这位一直非常器重,甚至破格提拔声名赫赫的将军,此刻的模样狼狈不堪,凄惨的样子连一个巴黎街头的乞丐都不如。
这也难怪,这场大战让·马丹差点成了华夏军队的俘虏。他在亲卫的拼不护卫下,找到了一条小路,一头钻进那莽莽的森林。
这是取苦不堪言的日子,十几日的翻山越岭,缺衣少食。靠着喝山泉水,吃野果,捕猎动物,过着野蛮人一样的生活,这才好不容易才重新回到了巴黎。
心力交瘁,加上极度缺乏营养。现在那位意气风发的将军神情憔悴,瘦骨嶙峋,浑身脏兮兮的发出恶臭。
十几天的时间,让·马丹伯爵一头漂亮的金发全部都白了,脸上也布满了皱纹。不到四十的年纪看上去仿佛已经七老八十。
即使是这样,他的腰杆依然挺得笔直。在腓力三世的面前,让·马丹神情坦然,他已经做了他能够做的一切,问心无愧。
他向国王陛下讲述了一遍所有的战斗过程,并且拿出来一本记录着他这段时间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的日记献给腓力三世,然后他向国王请求辞去侯爵爵位,愿意为战败而承担所有的责任。
令人意外的是,听完所有将领的汇报后,腓力三世陛下虽然很愤怒,并没有当场处罚让·马丹。他压抑着滔天的怒火,语气平静地吩咐让·马丹回家好好休养,然后独自回到了后宫。
此刻已是深夜,凡尔赛宫里万籁俱寂,偶尔有晚风吹拂着窗帘发出沙沙的响声,一切仿佛是那样的宁静。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腓力三世的对面,老人是法兰西最有名的智者皮埃尔·马克龙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曾经获得过华夏帝国的博士学位,是辅佐法兰西王室的三代老臣。
马克龙伯爵一直对华夏帝国的政治制度十分钦佩,也因此对腓力三世的独裁和穷兵黩武非常反感,他反对这种绝对君主制度,因此一直得不到腓力三世的重用。
马克龙伯爵认为君权固然是神授予的,但应该仅被视为上天只给了他们为人民谋幸福的权利。
因此君权必须要加以限制,这种论调在法兰西帝国中层有了一定的市场,甚至导致他被腓力三世逐出了宫廷。
说实话,不到万不得已,腓力三世绝对不想见到这位族中的长老,更不愿意听他那喋喋不休的劝诫。
可惜的是,他把事情玩坏了。如今华夏帝国形势逼人,局势已经恶化到可能亡国的地步,他不得不放下国王的架子,虚心的向这位长老请教,希望听听他的建议,如何能够摆脱如今的困境。
腓力三世耐着性子,听着马克龙依然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华夏帝国的体制。
在他的口中,华夏帝国什么都很先进。华夏虽然也是君主制,却没有欧洲这种绝对君主制度的种种弊端,总体而言是非常先进的。
而且在华夏的朝廷官员,哪怕是贵族家庭出身的,必须通过科考,官员必须先在基层做出成绩证明自己,然后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
相反在法兰西王国,除了吏员这类低伋官员经历过这种类似的模式外,贵族官员成年后就有可能被授予重要职务,哪怕他们对此毫无经验。
在王室议会里,夸夸其谈的议员们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他们只需在辩论中击败其他人,就可以担任重要职务,哪怕他还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证明自己。
马克龙伯爵过去本身受益于目前这种体制,但他又反对这种体制。作为父亲的老臣,这也是腓力三世不喜欢用他的根本原因。
马克龙爵士何尝不了解这位刚愎自用的陛下的好恶,过去他的思想太激进了,在很多人看来过于惊世骇俗,因此他只能将这些东西深埋于心底,表面上驯服地继续服务于现有体制。
但是今天不同了,为了挽救法兰西王国,他不得不挺身而出。
马克龙伯爵诚恳的说道:”陛下,摆脱今天的局面并不困难,向华夏帝国表示臣服就应该可以摆脱战争的威胁。华夏帝国对这块大陆并没有多少兴趣,而恰恰是我们去侵害了他的利益。
陛下,法兰西已经陷入了不得不做出改变的地步。法兰西的危机并不在战场。现在不光是战场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损失,整个王国的经济也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这些年,由于连年征战,没有节制的扩军。国内大批的青壮被征召到军队里,很多国内企业缺乏劳力,法兰西王国的财政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
说到这里,为了加强说服力,马克龙爵士拿出一叠文件说道:”陛下,您看看这些统计,真是触目惊心啊!
截止到今年七月低,卡昂丧失了全部的纺织机,里昂和图尔丧失了四分之三的纺织机,昂古姆瓦六十家造纸厂倒闭到只剩十二家。
商业重镇梅济耶尔九十三家商铺倒闭了八十五家,图尔三百八十家制革厂只剩下了四十一家,马赛、波尔多等商业港口也受到重创,法国经济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衰退之中。
而这些逃离法国的工商业者,到南尼德兰、德意志、英格兰重新办厂,生产出大量当地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