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潜移暗化自然似(2/3)
虽然不断有些商人无端指责总督府的政策,这些房屋地处荒野,交通也不方便,周围什么景色也没有,贸然上马这种耗资极大的项目,很大概率会亏本。
但总督府依然不为所动,坚持修建这个被很多人讥讽为面子工程的项目。事实上冒彊总督是有全盘的规划的,未来这里会修建道路,会有公园及游乐设施,会有清洁干净的供水,会有良好的治安,肯定会吸引大批的投资。
欧洲大陆上近百个国家,相互之间从来就没有和平过。这里终究会住满人,冒彊有这个自信,把这里打造成华夏文明在欧洲的灯塔,把那些欧洲的人才吸引到这里来。
新居民区的规划从一开始就反复论证,以免伦敦那种凌乱的布局重现,现在那里已经非常繁华,地价、房价都升了起来,再想改造就难了。
新居民区首要重视的就是卫生状况了,首先附件建设了一家采用最新技术过滤、消毒的供水厂,以确保住在里面的居民有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其次,这里处在工业区的上风口,工厂所产生的废气很难影响到这里,这又是一种有力的保障。两种因素加起来,说实话比普斯茅斯老城市那些居住区要好不少。
像英格兰首都伦敦,因为早期的规模较小,一些工厂当时虽然建在郊外,但在几十年的发展过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张,这些工厂慢慢被包围了进去,进而导致居民区和工厂毗邻的状况发生。
在那种环境下,人是不可能有太好的居住质量的,哪怕是那些收入不错的中产阶级也得呼吸工业废气,谁也不能例外。
有着丰富经验的总督府不可能重蹈覆辙。因此,在获得朝廷的明确支持后,总督府决心重新设计规划,并且准备弄得大气一点,有点超前量。
德文港的这处居民区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应运而生的,这个居民区主要为附近的收音机厂、车辆制造厂(马车)、船舶维修厂(机帆船)的工人们提供的,很明显,这是一个海外产业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居民区不准备给在本地工作五年以下的非国民居住,为此还遭到了一些在本地经商的客商抨击。
但总督府坚持己见,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以普斯茅斯老城区的经验看来,从欧洲各地移居到这里的欧洲土著们不习惯使用自来水、卫生设备或排水管道。
这些欧洲土著经常把垃圾丢在街道上或河里面,以至于街道清洁程度十分堪忧,河面也漂浮着大量腐烂污秽的不明垃圾,这简直是文明的耻辱。
应该说,租界这种政策是相当具有歧视性的,而且在操作上也有问题。毕竟普斯茅斯是一座租界地的新城市,欧洲移民占了多数,符合工作满五年条件的人很少,届时有多少人可以买房居住,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但普斯茅斯总督府并不打算妥协,他们声称会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给予一些人特别许可,比如从欧洲过来的熟练船厂工人。
但这同样遭到了华夏商人的强烈抨击,甚至有人公开宣称,总督府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舞弊,其中肯定有黑幕。
其实这些华夏商人上蹿下跳,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谁的心里都很明白,不就是想像当初在国内一样炒房吗?
如今国内行不通了,海外领地这么大一块肥肉摆在面前,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岂能忍住?人人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
但没人理会他们,总督府已经打定主意,未来居住区的弄堂、街道的打扫,排水暗沟的清理,照明和供水设施的维护,都将追求最高标准,采取招标形式执行。
他们实在不想象伦敦那样被居民们指责甚至是谩骂了,他们更不想居民区时不时遭到乱七八糟的疾病的侵袭,这是最低要求,也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负责。
新建的居住区的主体仍然是这几年非常流行的所谓分层住宅楼。按照新出台的租界建筑条例,住宅楼的高度必须和其屋后的空地成比例。
房屋结构是在同一层内自成一局,即包含客厅、卧室和厨房,面积都不算太大,但足够舒适地居住了。
而自然而然地,这种住宅楼的兴建成本也不会低,总督府和陶氏的信达银行都投入了大笔资金,甚至就连礼部海外领地管理司也出资近百万龙元来帮忙,其政治上的重大意义可见一斑。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这楼卖得出去,能赚钱!前不久本土秣陵城新区分层公寓的销售情况,给了大家以良好的参照,那些房子都能一售而空,更何况这里还集中了欧洲最富有的阶级。
这些规划过的新房子,都是使用了钢筋水泥等新一代建筑技术的优质房屋。也就是说,这些房子其实是能挣钱的,就是前期投资大了点罢了。
在本地的华夏商人,曾经表示愿意入股参与进来,但出于种种考虑,尤其是商人的唯利是图,可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最后还是被总督府婉拒,因此导致了这些人意见很大,上蹿下跳,各种抨击一开始就未停止过。
总督府想先打造一些高标准、高质量的模范房屋,然后让后面进场的投资者比照着来。这种不友好的举动无疑很是得罪了这些人,他们非常愤怒,尤其是那些有背景的商人们,纷纷对其横加指责。
对总督府的指责,并不是修建住宅楼,而是对这些楼宇及其附属物进行管理,尤其是治安、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