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老孔一家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银州红滩镇小镇很大,方圆百里都属于小镇的范围。  

小镇人少,参差数百户人家。  

地广人稀,西北地区,大体如此。  

除了人少,地上的植被也十分稀少。  

入目处,只有一眼看不到的黄土地,胡地刮起一阵妖风,掀起一大片迷人的灰尘。  

在这片黄土地上,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叫红水河。  

在河流拐弯处有一圈豁牙一般的土围子,纵横一里左右,差不多有上百间土屋,土院子。  

这里就是小镇的中心。  

中午时分,阳光灿烂,瓦蓝瓦蓝的天空上,没有一片白云,偶尔有几只麻雀飞过,飞进了土围子,在东边一户长草的屋顶上落下,想要寻些谷子虫子。  

忽然从屋里传出来一阵惊人的响动,麻雀吓得展翅高飞。  

奇怪!  

以前来这里都没人,今天怎么会有动静?  

今天小镇逢集,听到屋里传来的响动,镇里人好奇地涌过来。  

“奇怪,孔家不是早荒废了吗?怎么里面还有人住?”  

“这动静听着像是在打铁?”  

“杨老汉,你住旁边,知道咋回事吗?”  

在废旧小院旁边,也有一户土院子,一米多高的土墙,三间瓦房,比孔家小院敞亮些。  

在大家议论时,一个年过半百,身材干瘪的老头子赶着一驾驴车从院子里出来。  

这人就是杨老汉。  

听到大家问起,杨老汉停下了驴车,从兜里拿出一包红塔山,用颤颤巍巍的手,小心翼翼地倒出了一根。  

“哟,杨老汉,你家发达了,都抽得起卷烟了?”  

“杨老汉,给我们一人发一根”  

“想得美!”  

杨老汉轻哼一声,吝啬地装起了烟,又拿出火柴点燃了香烟,美美地抽了一口,叭那表情特别享受。  

“杨老汉,你别拿势了,快说说孔家咋回事儿?”  

镇上悍妇刘大婶不耐烦地说,“再不说,我灭了你的烟!”  

“咳咳”  

杨老汉咳了几声,慢慢道:“什么咋回事儿,我孔老弟前两天回来了...”  

“什么?孔家还有人活着?”  

“当初镇上闹饥荒,不是都死光了吗?”  

“当时那叫一个惨呐,镇上一千多人,饿死了好几百,剩下的都出去找食儿,一个都没回来”  

镇上的人大都从长辈那里听说过那次饥荒,脸上不由地惊恐的神色。  

杨老汉叹了口气,不小心被烟呛着了,又剧烈地咳嗽了几声,他看了一下身边的乡亲,从兜里拿出烟,扔给驴前一个小年轻。  

“六子,给大家一人发一根”  

“哈哈,谢谢杨伯!”  

小六子接了烟,在场的男人一人一根,就没有不抽烟的。  

“哈哈,杨老汉,你真阔气啊”  

“杨老汉,平时你挺抠的,咋突然变这么大方了?”  

杨老汉不在意地哼了一声,“知道这烟哪儿来的吗?”  

“你儿子给你买的?”  

“屁!他儿媳妇凶得很,他儿子敢给他买烟?”  

杨老汉自觉脸上无光,也不在卖关子,“这烟是我孔老弟送给我的,知道孔老弟送了多少吗?”  

“难道不至一盒?”  

杨老汉摇了摇头,“整整一条!”  

“嘶”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一盒红塔山五毛,一条四五块钱”  

“我一年都存不下五块钱”  

“真阔气!”  

“杨老汉,孔家叔叔这是发达了?”  

“发达?啧啧,何止是发达啊”  

杨老汉摇着头,连连感叹。  

“到底是咋回事,杨老汉你快说,再卖关子我拔了你的胡子!”刘大婶又发话了。  

杨老汉抽了抽嘴角,摸着花白的胡须叹道:“前天晚上,孔老弟带着两个儿子,还有个漂亮的儿媳妇回来了,赶着两辆驴车,带着不老少好东西”  

“孔家叔叔有儿子了?”  

“废话不是,都五十了,咋可能没儿子”  

正说着,孔家的院子门打开了。  

只见一个穿着白花蓝布褂子的姑娘从院子里走出来,肩上挑着两只小水桶,这是要去水井挑水。  

姑娘注意到了这群人,微笑着点了点头,挑着担子走了。  

等她走了好远,人们才回过神来。  

“这姑娘真俊俏!”  

“有礼貌长得白净,一看就是城里来的姑娘”  

“屁股大,好生养”  

咳咳!  

杨老汉冲着几个还在扭脖子的年轻后生喊道:“都别瞧了,那是孔老汉的大儿媳妇,读过书的人,哪是你们几个泥腿子配得上的?”  

后生不服,“孔家大儿子是干什么的,他能配得上?”  

“孔家老大?啧啧”  

杨老汉竖了个大拇指,“那可真真是一条好汉,就连祁连山的马匪头子都没他...”  

杨老想了半天都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形容词,只得依照原样描述,“他个头高大,他肩膀很宽”  

杨老汉伸手一比,“比我家的大门还宽!”  

“嘶,差不多一米二”  

“真是条好汉!”  

“他的胳膊比我大腿,两个粗,全身都是肌肉疙瘩,声如像锣一样响亮,跟门神尉迟恭似的”  

杨老汉叹道,“我活了六十多,就没见过这样厉害的人”  

“他大儿子是干啥的?”有人问道。  

“你们听!”  

杨老汉指着院子,“老大是个铁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