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雨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积累了一个夏天的雨,都在这两天下了个干净。  

这几天的时间,城内的雨淅沥沥地下着,地上到处都是水坑,风一吹,就是阵阵涟漪,人们那也去不了。  

原本烦闷无比的潍州城,这几日也渐渐清冷下来,或许也和那些离开的粮商有些关系。  

这几日,  

潍州虽然在下雨,但在远一点的地方,是看不到雨点的,天阴沉沉的,正好到田地里收割粮食。  

时间上并没有过去许久,早粮也刚好收割完毕,市面上已经隐隐能看到今年的新粮。  

不过相比起人心,这些粮食对于价格的影响并不大。  

此次前来潍州城的,都是些老行家,新粮上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他们或许比李全更清楚。  

但在人心的把控上,显然则是李全更胜一筹。  

只是让人散播些消息出去,某地的新粮要出来了,价格是些什么,再不回去恐怕都被其他人收了去。  

便能让那些粮商心惊胆颤。  

新粮上市,陈粮的价格自然也卖不起来。  

他们原本也是做得这种算盘,打算在新粮上市之前,将手中的陈粮全都卖出去,然后再拿着卖出去的钱,回去买新粮。  

不过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卖粮的这一路上坎坎坷坷,被官府和徐家一拖再拖,硬是将时间给拖到秋粮上市。  

成本上升不少不说,反倒是将回去收粮的生意给耽搁了。  

做粮食生意的坐吃山空可不行,手中总得有点粮食才踏实,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年会是个什么年景。  

对于这样的困境,粮商们面面相觑,只得在今年的亏本和明年的赚头上做出选择。  

而答案则很明显,今年到潍州这一趟是亏定了,早卖早脱手,还是回去好好打算明年的事情。  

如今粮价两贯三,虽然很低,但也不是不能接受,这时候说亏,只是因为赚的少。  

等过两天,粮价再跌下去,两贯不到的价格,或许那才是真的亏了。  

到时候银钱上会亏不少,未来的生意都有可能耽搁。  

思索良久之后,大多数粮商都艰难的做出了选择,以两贯三的价格将自己手中的粮食都卖了出去。  

而李全那边自然高兴无比,这几日将交易都敲定了下来。  

过程很简单,先核对粮食数目、品质,没什问题的话,李全这边就给钱。  

就是这么简单的几样动作,尉司这边已经连续忙了三天,甚至连晚上都没法合眼,是格外的忙碌。  

到了昨天,已经有二十几家粮商将粮食卖出,累计的数额更是达到十四万石以上。剩下的粮商还有十家左右,基本上都是在排队等候的。  

今天下午,最后的一批粮商在尉司完成了交易的程序,粮食的总数已经高达十八万石以上。  

尉司这边支出的现银也有四十二万贯之多!  

这些钱,李全自然是拿不出来的,仅靠刺史衙门也不够......  

好在李革派人送出的五十万贯,在几天前便已经抵达了潍州城,这才没有让李全陷入无钱购粮的尴尬境地。  

送钱的队伍是左兴国带队的,上百辆马车浩浩荡荡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因为他此次过来,不只是担着送钱过来的目的,还要负责将李全收购来的粮食都运回去。  

二十万石,一石都不能少。  

这便是左兴国的原话,一点也不客气。  

不过李全也不怕他,因为他光是从这些粮商手里购来的粮食都已经足够。  

前些时间做样子时,高价购入了一万多石粮食,加上如今的十八万石,将近二十万石的总数已经够了。  

当然这其中肯定是有粮商赌气没卖的,这样的人李全也没有办法,他总不可能将别人关起来吧。  

不过按察使大人对于这些是很小气的......当然也不是针对人,只是眼红那些粮食。  

所以这些人,出手的便是转运司那边了。  

我也不为难你,但你陆运船舶之类的,我检查一下没问题吧?一来二去敲诈几下,然后拖些时间。  

总之是将这些粮食都消化在了山东路之内。  

如丝细雨中,李全坐在沿街的酒家二楼,看着那些离城而去的粮商,嘴角不由得挂起一抹微笑。  

“大家都是赚了钱的,这点倒是没什么问题。”  

“呵呵......你们都赚得盆满钵满,最后这账还不是由我们按察转运司付的。”  

李全闻言,将头偏向了窗外,嘴上没有说话,但嘴角的笑意却是间接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你不认没关系,”左兴国见状也是摇摇头,“但其中的事情我知道的清清楚楚......两贯三的价格.......”  

这倒也不是嫉妒,只是他的性格就是如此,有话就是直说的。  

何况他本来就觉得李全这事做得不地道,皋台大人允诺的虽然是两贯五,但这其中多少都有些看重的关系。  

少了或许还会补上,但多了绝不会开口要回来。  

而这样的前提下,李全便要识趣些,主动将银钱退回来,或是多给些粮食。  

但李全两样都没有做,反倒是心安理得地将那些银子收了下去,在这点上他多少有些不舒服。  

对于这样的误解,李全倒也难得解释,世上不是所有事情都得解释的。  

比如说,潍州码头上的八万石粮食?凭什么就白送给按察转运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