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交底(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茶摊上的茶棚是用竹篾编制的,稀稀疏疏的带些缝隙,阳光从上头照下来,落进桌上的茶碗里,晃晃悠悠的格外闪亮。  

“不信,或许可以试试......”  

茶棚内,李全淡淡地说出这些话来。  

其实他并未想过会有这样的发展,本以为徐家会死硬的对抗下去,一点粮食什么的,砸了就砸了呗。  

反正都是这些,输人不输阵。  

这明显是高估了徐家的气魄和现在的体量,也低估了那些粮食对徐家的重要性。  

只是在今天之前,李全真的是那样以为的,根本就没想过徐家会自己跑过来,跟他一个九品小判官认输。  

“你......”  

徐大少爷咬牙切齿道,“你以为你真的动的了我徐家?我二伯父好歹是当过吏部左侍郎的人,门生不计其数......”  

“道理是这个道理。”  

李全摇摇头说道,“但形势比人强啊,我之所以敢这么说,那我背后肯定是有依仗的。所以我的意思也很简单,你们将粮食全部拿出来,我也不欺负你们,一贯一石的价钱,便也差不多了......”  

徐大少爷闻言嘴角微抽,如今已经撕破脸皮,那他便也没有再给李全脸面的意思了。  

“你背后的依仗,恐怕也不会起多少用的,毕竟我徐家这么多年的经营,都总管府哪里也能说上几句话的。”  

“都总管府?呵呵......”  

“笑什么,你们若是真的要动我们,到时候自然有人会帮着说话的,我徐家或许会损失也东西,但你们刺史衙门也休想好过。”  

李全看着他这憨厚的模样,心中差点升起一股罪恶感,想了想,重重地叹出一口气。  

“嗨......有些话说出来,便没有多少意思了。”  

“说出来听听,不然我徐家的粮食你一石也别想拿去!”徐大少爷表情有些得意,甚至可以说是扭曲。  

其他地方都无法和李全抗衡,只有在这个地方,能稍微为自己挣回点脸面,因此便也不要脸了。  

“粮食。”  

“嗯?”  

“你知道我这粮食从哪里来的吗?”  

“不是你自己买的?”  

“我哪有这个能力......”李全摇摇头,笑了起来。  

“那?”  

“我手中的粮食,都是按察司运过来的。”李全点点头,“......嗯,按察司运过来的,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吧......”  

“按......”  

徐大公子脸色顿时变得煞白,山东路按察司,这关系基本上是顶天了,就算他二伯父还未退下来,也管不到那位大人头上去。  

特别是想到,那位大人上次带着泰宁军在潍州杀得个血流成河。  

霎时间,一股凉意从背脊骨的地方往上爬起,直到天灵盖上,徐大公子开始纠结起来,犹自嘴硬。  

“按察司也管不到我徐家头上,买粮卖粮又不犯法,何况此事还是你们带的头......”  

囤积居奇的罪责的确不好定,而且此事还是因刺史衙门而起,处理起来更是麻烦无比,李全若是不想自找麻烦的话,的确不会用这个理由去收拾他们。  

说完这话,徐大公子便直直地望着李全,希望从他脸上看出什么来。  

但李全面沉如水,只有最基本的微笑保持在他的脸面上,从一开始到现在局势一直都在把握中,所以情绪波动之类的东西是不可能出现的。  

“原本是管不上的,可现在却不一定了。”  

“嗯?”徐大公子微微一怔。  

李全咧开嘴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其实潍州的这次生意之中,按察转运使大人也有参与,如今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便是不想管也得管,何况这本来就在按察转运司的职权之内。”  

语气十分平缓,如同在陈述一个事实,只在“转运司”这三个字的时候,音调才发生起伏。  

“这.......”  

徐大公子闻言之后,努了努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脸色如同一张白纸。  

“今年灾情严重啊,徐大爷。”  

李全望着竹棚漏下的金光,犹自探出口气,自言自语地说了起来。  

“这几年水旱不停,粮食便格外的稀缺,大家也都是聪明人,都想着考这些个发财,不然仓平常的粮食也不会被你们掏空......潍州如此,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皋台大人初任转运使,这粮食的职责也就背负到了肩上。”  

他低下头来,望着徐大公子。  

“虽然没有仔细调查过,但各州各府的缺额拢共算下来,你觉得会差多少?这样的无底洞拿什么来填?”  

“此事本来是无解的,大家也都在为此事发愁.....不过也巧了,你们徐家这时候刚好撞上来,这诱饵就有了。”  

“拿着你们钓钓鱼,从外地弄些粮食过来,既不用自己运输,还能便宜不少,你说这计划怎么样?”  

只是说到这里,徐大公子脸色煞白无比,战战栗栗地坐都有些坐不稳了。  

李全见状,有些心疼的叹出口气,轻言安慰起来。  

“其实事情不大,这些外地来人太多,也不好得罪,将他们引过来,自然不可能让他们亏了,这以后的生意还是要做的......  

不过嘛,像你们这样的本地商贾,这日子恐怕就有些不好过了,皋台大人不但缺粮还缺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