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暑气渐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咋办嘛?  

如果有时间,李全能这样问上一天,但可惜的是,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这样的问题便没有了任何意义。  

虽然此事关系重大,但对于潍州的影响实在有限。  

“大人不用着急,天塌了自有高个的顶住,咋们上面就是益都府,这些贼寇是跑不过来的”  

李全有了想,继续道:“即使真的过来了,咋们的后边不是还有泰宁军嘛。有他们在,咋们操那些心干嘛?”  

“哎,本官也知道如此,但这心里,始终放不下心来。”  

辛刺史拍了拍胸脯,靠回在椅背上,神色中带着疲惫。  

他担心的倒也不是这些贼寇,而是那些贼寇裹挟而来的流民。  

现在还好,还有田地能将人给拴住,但再往以后走,等到七月八月,甚至九月、十月的时候席卷而来的灾民那才是最恐怖的。  

“局势愈发严峻起来,咋们这边倒也不好拖下去了。”  

李全敲敲檀木扶手,眉头也开始皱了起来。  

辛刺史点点头:“那咋们这边要尽快动手,然后尽全力准备其他的事情”  

“但此事不是着急就能完成的咋们这里粮食还不够,若是现在闹翻了脸,恐怕会出些问题。”  

“现在粮食到了多少?”  

“五千多石。”  

“那咋们需要多少才能动手?”  

“按原本的计划,最少五万石”  

李全淡淡说道,由于时间并未过去多久,所以所到的粮食也极为有限,将汪德海那边的粮食隐去之后,码头那边便只剩下五千多石。  

这点上李全是没有说假话的,辛刺史对此倒也清楚,因此点点头,略带着些苦恼。  

“说来说去,还是这么个粮食问题,哎,难啊”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意义自然不一般。”李全笑道。  

“嗯,那咋们到底还需要多少时间?”辛刺史略显着急。  

“如果只需要五万石的话,从时间上算来,用不上一个月。”  

“七月初?”  

“六月底!”  

李全断然说道,他对这些东西都算得清清楚楚,因此这时候问起具体的时间来,他倒也能给出个具体答案。  

“好,那这些就交给你了。”  

辛刺史略微顿首,然后有些不放心道,“还有那些民壮的事情,要用心点,毕竟咋们的安危都在你手中了。”  

此事说的郑重,因为照这么个局势下去,难免潍州将来不会出些问题。到时候,光靠都军司的一营军卒的话,可远远不够。  

手中有着后手,自己总是要放心些。  

“下官明白。”  

李全微微拱手,“那大人那边还是要继续维持下去,该做的样子不能疏忽。”  

“了然,你去忙吧”  

州内的大小事都安排完毕,发条已经上紧,只要局势没有出现变化,一切都会按照计划的运行下去。  

后面一个月的日子中太大变化之类的,自然是没有的。  

但还是生了一些小的波澜。  

首先是庆云那边南下的乱贼,虽然呼声很大,但其实并未有什么作为。  

先是在滨州城外和守军战了一场,大败而退。然后开始化整为零,往山东路的腹地游散渗透。  

对此益都府这边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办法,除了传令各州府做好防备之外,便是让泰宁军、泰安军北上,分别驻防益都、济宁二府。  

然后伺机而动,主要清剿大部的贼寇。  

至于一些流窜的小股游寇,便也没有了任何办法。  

但成果还是有的,至少在贼寇成气候之前,将之击溃了。但打虎不死,之后的事情将会怎么发展,却也难料。  

粮食这边,在汪德海的努力之下,自然是超额达成目标,四万石的粮食整齐的码放在秘密仓库里,让李全安心不少。  

而徐家那边,请辛刺史赴了几次宴,商谈的事情,大致还是“刺史衙门这边认输,粮食的事情倒也好办”之类的东西。  

但刺史大人的目标是麻痹徐家,所以在虚与委蛇的同时,便半推半就地透露了自己的底线。  

投降是不可能的,但议和却还是有得商量。  

“徐家目前已经伤筋动骨,但刺史衙门还未用力,若是真的将本官逼急了,那肯定是两边都讨不得好!”  

总之都是这类的看起来就外强中干的话。  

原来是个空心萝卜头啊!  

对此徐家那边便也了然,既然刺史衙门撑不下去了都还想着议和,那肯定是教训不够!  

怎么办?  

加大力度呗!  

徐家那边掏出老本,继续买,不过这价格却是降到了五贯,和刺史衙门一个价。  

既有打探虚实的心意,也有坚持不下去的无奈!  

对此,刺史衙门自然是不会让他们如意的,免得被看出了心中打算,因此价格再次提了起来。  

五贯一,来多少收多少!  

口号喊得响亮,但在程序上却是格外麻烦,不会让太多粮商有机会。总之是让徐家看到决心的同时,又不至于亏损太多。  

徐家无奈,只得重新将价格提到五贯五。  

对此,刺史衙门这边便只能偃旗息鼓,恢复了之前的状态。  

这一番的交锋之下,却是不分胜负而商会的事情,进展也十分迅速。  

还是由汪德海出面,先是联系了一些中立的布商和外地的布商,只是说了个提议,然后介绍些广阔前景。  

吸引来的布商便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