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按察司的回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驿卒解开马匹的套索,翻上马便远去了。  

送别信使,李全两手一背,微笑着跨进尉司的大门。  

和前些相比,尉司门前多了几名带着佩刀的衙役,四周干干净净的,焕然一新。钱贵在背后跟着,脸上布满忧虑。  

“大人,都军司那边借着整顿兵备的借口,也开始招收民壮,这是跟咋们杠上了啊!”  

“无妨。”  

李全顿住脚步,转回过头来,“他们喜欢练就练吧,和咋们的计划没什么冲突。”  

“可是......”  

“没什么好可是。”  

李全笑着摆摆手,将他的话给打断,另开话题道:“人员召集多少了?”旋即继续往里走去,丝毫没有将都军司放在眼里似的。  

“城南的军营中,目前已经来了七百多人,不过合格的却不不到两百。”  

“四分之一?”  

钱贵点点头:“嗯。”  

“那不错了。”  

李全淡淡地说道,“毕竟咋们的要求比较严格,能有四分之一就不错了。”  

由于是走得精兵战略,所以要求便定的很高。  

首先便是年龄,十七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者才算合格;其次是身体素质,拉弓一石,投枪三十步以上,或者三十步内,弓箭十中一者。  

这样的大抵都是些魁梧强壮、上肢有力的人,而且年纪不大,还有提升的空间,用来当做将来建军的底子再好不过。  

要求虽然很高,但获得的报酬却不少。  

三餐管饱,不时还有肉食供应,然后每月还有月钱一贯。这样的报酬,比一般的差役都好上不少。  

“大人想在事后将这些人保留下来?”  

“这都是好苗子,自然不能放走。”  

李全理所当然地说道,然后回头定定地看着自己的手下,“怎么?”  

“咋们的编制可容不下这么多人。”  

钱贵也有些犯难,现在好留在尉司的人,多是他手下的。如果大人想将那些精兵留下来,倒时裁谁都不好。  

“此事我自有安排,你不用担心。”  

李全也知道他的心思,这才轻声宽慰了手下几句。至于编制的问题,他已经有了眉目。  

虽说各都总管府所辖的各州镇军,才是金朝军事力量的主体,但由于金朝军制的特殊,一些宋人中的杂役军队也同时保留了下来。  

这其中就包括由刺军组成的射粮军,还有由罪配隶组成的劳城军。  

功能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做的都是些杂役的事情,修桥铺路,押粮递邮。  

原本还有着军事职能的,不过章宗皇帝登基后,下了道圣旨:“应役但成队伍,不得持兵器及伤人者。”  

然后又接连的改变军制,将刺配军的役期从五年改变为三年,这其中虽然有减轻百姓负担的原因,但总体上是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做出的改变。  

从此便彻底地转换成了一只工兵军团,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而这些工兵军团,大多数都是挂在按察转运司的辖下,而恰巧的是......山都路按擦使正是李革。  

所以李全便有了些谋划。  

立冬之后,将手下的这几百精兵挂靠到按擦司之下,解决掉编制问题的同时,还能帮他省掉其他麻烦,这些人也是他以后成军的种子。  

至于条件之类的东西,他已经在给李革的回信中写的很清楚。  

小册子上说的东西没有什么错误的,如果有疑虑的话......恰巧潍州马上有一场好戏,倒也需要老头子你帮帮忙之类的。  

而李革也在这次的来信中,询问了李全其他的看法,但大致都是赈灾救民之类的东西,只有在结尾的时候,才旁敲侧击地写了句。  

“按察转运司刚刚合并,其中的人手是很缺的,小友如果有兴趣的话,老夫倒是可以代劳一二。”  

李革这么说的意思就很明显,想请李全去帮帮忙,官职之类的倒是可以谈谈。  

至于缺人手之类的便是些客气话了,李全也没有真的放在心上。  

按察转运司的官职那么吃香,不少人拿着钱都没有门路进呢,怎么可能会缺,不过这也正表现了按察使大人对李全的看重。  

不过对于老头子的邀请,他自然是婉拒的。  

大金朝已经病入膏肓,李全也没有了加官进爵的想法。潍州不大,但他想要做事却没什么压力,不然凭他的出身,去了按察司反倒是压力重重。  

钱贵也是叹道:“大人你为何不答应按察使的邀请?不然屈居于潍州,有些可惜了。”  

李全笑了笑,说道,“只要能做事,在哪里都不会委屈。”  

“凭大人之才,到哪里都能做事......”  

“嘿?”  

李全摇了摇头叹气道,“不一样,不一样啊。”他顿了顿,继续道,“咋们要做的事,不是其他地方能做的。”  

“属下明白大人的意思。”钱贵看着李全。  

“嗯,你明白就好。”  

李全颔首说道,“至于募集军卒的事急不得,一定要按照规定严格审查,不要让其他的探子进来了。  

至于要求之类的,你们那边可以稍稍放松一点,有特殊才能的也都可以收进来。”  

“卑职遵命。”  

钱贵朝着李全半跪着施礼,他虽然不知道李全究竟要做什么,但他明白,自己跟着判官大人混是不会有错的。  

李全留着钱贵一起吃了午饭,吃过午饭,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