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一本小册(二)(1/2)
前面的小半册防疫条例,十分的详细。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说起,一直说到最后的管理者的责任,全都十分详尽。
李革和左兴国一边翻看着,一边小声讨论,手中的其他事情都被放下了。
这时有书办路过,疑惑地忘了里面几眼,但也不敢进去打扰。
等将前面的防疫条例看完,后面便是大半册的赈灾建议,没错后面的用词便十分谨慎了,只说是建议。
因为这年头的赈灾章程已经十分完善,减租、放粮、朝廷借贷、异地就食一气呵成,至于剩下的就只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反正朝廷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让老百姓们自己解决吧,毕竟几千年来都是这么过来的。
步骤基本上都是公式化的。
大灾一旦发生,朝廷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大方面上给地方减免租税。
先是总体上减免具体的赋税,比如田税、市租等皆会减半,如果灾情太过严重的,夏秋两税全免也有过。
接下来便是具体到每家每户,按人头进行减免。一户人家死三人则减免一年赋税;死两人另伤一人,同样如此;贫民死则给钱三千作为安葬费用。
政策是好的,考虑的也十分周全,李全也不会对这些做什么更改,那样反倒是令人笑话。
但这其中依然是有问题的,那就是在施行过程中,地方官员欺上瞒下。
往上面虚报受灾人数,往下跟百姓虚报减免的税收数目,甚至有不说的。
由于夏秋两税的运输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各地州府都是提前向百姓征收的两税。等灾情发生的时候,该收的税都已经收齐,所谓的减免自然是无从谈起了。
而多出的钱粮则全部跑到了地方官员的口袋里,这基本上是地方的潜规则,李全也是清楚一二的。
所以在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便需要改变下减免的形式了。
“首先便是沿海置仓,为海运做准备的同时,渐渐取缔一下亏空较大的常平仓。同时由转运司负责管理,按擦司负责监督,地方负责征收。
......总之是要将各方的权利都分割开来,互相制衡的同时,将应有的效率提升上来......至于得罪很多人是肯定的,因此还望您老不要说出我的名字。”
李全就在这里提了一句,表明自己低调的意图,然后继续在后面写道:
“等要减免的时候,先将原本该征收的全部都征收上来,然后让百姓自行到转运司领取应有的退额......或许会麻烦一点,
但钻空子的人应该不会有那么多了,即使有一些,在三方的监管下,秋后算账也是一件极为容易的事情。”
“李判官可真是敢说啊......”
左兴国一张嘴惊讶地都闭不上了,一脸复杂地望着李革,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李革也不看他,因为所有的目光都被这小册子给吸引了过去,他看着这有些潦草的字迹,脸上也渐渐沉了下去。
“我这小友倒是没有说错啊!朝廷就是被这些蛀虫给祸害了......但此事说着简单,做起来却十分的困难,毕竟涉及太多人的利益了,
就算是我,也有些力有不逮啊。”
李革摇了摇头,沉沉一叹:“将这条隐去,等过几年再拿出去吧。”
他说完又看着左兴国,“吏治已腐败如斯,我却拿他们没什么办法,真是讽刺啊!”
“大人,此话却不能这么说的。”左兴国想了想,“世上重要的事情,不止这一件,大人还要留着有用之躯,为百姓多做些好事。”
“你这马屁拍的。”
李革笑了笑,然后颇有些自嘲的问道:“多半也是如此,李全那小子,才不愿意亲自拿着这东西去做官吧。”
“属下也有些看不明白他了......做那么多的事,却也只是为了一个九品判官。”
他稍稍犹豫,又有些疑惑道:“可要说他是个官迷,拿着此册却不愿意扬名,世上居然有如此矛盾之人,真是怪哉。”
“其实不算什么矛盾的,他只是想做些实事而已。”
李革摇摇头,扬了扬手中的册子,“至于这个,不过是承我之前的情罢了。”
“那倒也是。”左兴国笑了起来,“哈哈,大人你这人情可值大了。”
李革同样笑了起来,不过却是苦笑,他摇摇头,继续看着手上的东西。
至于接下来的大致都是这些了,大多是对现有赈灾条例的补充,不过也有少数的例外。
比如赎身法、募兵法两种。
意思从字面上就能理解。自然灾害发生后,灾民们无家可归,卖儿鬻女,然后再卖自己。
对此,朝廷可以做些人文关怀的事情,大致便是官府出钱帮助百姓赎身,使卖身者与家人团聚、或是回归故里,以稳定民心和社会秩序。
而这类的人不会很多,官府也不会花多大的价钱,就能在百姓里赢得很好的名声;而卖身的百姓也能重归自由;至于放人的贵族也会赢得世人的赞誉。
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不会有一个人吃亏,这便是赎身法。
至于募兵法也很好理解,流民一旦汇聚太多之后,便可以将他们招募为军,让他们作为建设兵团,且耕且战,为当地的基建和社会秩序做出正向的事情。
花费自然不会大的,反倒是平白多了一大批免费的劳役,这也是多赢的政策。
李革和左兴国一边翻看着,一边小声讨论,手中的其他事情都被放下了。
这时有书办路过,疑惑地忘了里面几眼,但也不敢进去打扰。
等将前面的防疫条例看完,后面便是大半册的赈灾建议,没错后面的用词便十分谨慎了,只说是建议。
因为这年头的赈灾章程已经十分完善,减租、放粮、朝廷借贷、异地就食一气呵成,至于剩下的就只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反正朝廷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让老百姓们自己解决吧,毕竟几千年来都是这么过来的。
步骤基本上都是公式化的。
大灾一旦发生,朝廷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大方面上给地方减免租税。
先是总体上减免具体的赋税,比如田税、市租等皆会减半,如果灾情太过严重的,夏秋两税全免也有过。
接下来便是具体到每家每户,按人头进行减免。一户人家死三人则减免一年赋税;死两人另伤一人,同样如此;贫民死则给钱三千作为安葬费用。
政策是好的,考虑的也十分周全,李全也不会对这些做什么更改,那样反倒是令人笑话。
但这其中依然是有问题的,那就是在施行过程中,地方官员欺上瞒下。
往上面虚报受灾人数,往下跟百姓虚报减免的税收数目,甚至有不说的。
由于夏秋两税的运输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各地州府都是提前向百姓征收的两税。等灾情发生的时候,该收的税都已经收齐,所谓的减免自然是无从谈起了。
而多出的钱粮则全部跑到了地方官员的口袋里,这基本上是地方的潜规则,李全也是清楚一二的。
所以在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便需要改变下减免的形式了。
“首先便是沿海置仓,为海运做准备的同时,渐渐取缔一下亏空较大的常平仓。同时由转运司负责管理,按擦司负责监督,地方负责征收。
......总之是要将各方的权利都分割开来,互相制衡的同时,将应有的效率提升上来......至于得罪很多人是肯定的,因此还望您老不要说出我的名字。”
李全就在这里提了一句,表明自己低调的意图,然后继续在后面写道:
“等要减免的时候,先将原本该征收的全部都征收上来,然后让百姓自行到转运司领取应有的退额......或许会麻烦一点,
但钻空子的人应该不会有那么多了,即使有一些,在三方的监管下,秋后算账也是一件极为容易的事情。”
“李判官可真是敢说啊......”
左兴国一张嘴惊讶地都闭不上了,一脸复杂地望着李革,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李革也不看他,因为所有的目光都被这小册子给吸引了过去,他看着这有些潦草的字迹,脸上也渐渐沉了下去。
“我这小友倒是没有说错啊!朝廷就是被这些蛀虫给祸害了......但此事说着简单,做起来却十分的困难,毕竟涉及太多人的利益了,
就算是我,也有些力有不逮啊。”
李革摇了摇头,沉沉一叹:“将这条隐去,等过几年再拿出去吧。”
他说完又看着左兴国,“吏治已腐败如斯,我却拿他们没什么办法,真是讽刺啊!”
“大人,此话却不能这么说的。”左兴国想了想,“世上重要的事情,不止这一件,大人还要留着有用之躯,为百姓多做些好事。”
“你这马屁拍的。”
李革笑了笑,然后颇有些自嘲的问道:“多半也是如此,李全那小子,才不愿意亲自拿着这东西去做官吧。”
“属下也有些看不明白他了......做那么多的事,却也只是为了一个九品判官。”
他稍稍犹豫,又有些疑惑道:“可要说他是个官迷,拿着此册却不愿意扬名,世上居然有如此矛盾之人,真是怪哉。”
“其实不算什么矛盾的,他只是想做些实事而已。”
李革摇摇头,扬了扬手中的册子,“至于这个,不过是承我之前的情罢了。”
“那倒也是。”左兴国笑了起来,“哈哈,大人你这人情可值大了。”
李革同样笑了起来,不过却是苦笑,他摇摇头,继续看着手上的东西。
至于接下来的大致都是这些了,大多是对现有赈灾条例的补充,不过也有少数的例外。
比如赎身法、募兵法两种。
意思从字面上就能理解。自然灾害发生后,灾民们无家可归,卖儿鬻女,然后再卖自己。
对此,朝廷可以做些人文关怀的事情,大致便是官府出钱帮助百姓赎身,使卖身者与家人团聚、或是回归故里,以稳定民心和社会秩序。
而这类的人不会很多,官府也不会花多大的价钱,就能在百姓里赢得很好的名声;而卖身的百姓也能重归自由;至于放人的贵族也会赢得世人的赞誉。
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不会有一个人吃亏,这便是赎身法。
至于募兵法也很好理解,流民一旦汇聚太多之后,便可以将他们招募为军,让他们作为建设兵团,且耕且战,为当地的基建和社会秩序做出正向的事情。
花费自然不会大的,反倒是平白多了一大批免费的劳役,这也是多赢的政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