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铨选之日(1/2)
四月廿九,小满的最后几天,城内的节日气氛愈加浓重,街道两旁张灯挂彩,各家各户忙蒸粽子,为即将到来的端午做好准备。
巳正一刻,李全从客栈出发,到了六部外的御前街。
今日是铨选的日子,皇宫外到处都是禁军在维持秩序,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闪烁着寒光的武器,让人不敢有丝毫逾越。
这时候可高调不得,轻则取消铨选资格,重则牢狱之灾。
所以宜阳门外是格外的安静。
一个个的都在排队进入,李全来得有些晚了,只能排在最末。
到了门口,李全从怀里掏出一个铭牌递给门口的官员,上面写着他的籍贯和铨选的证明。
那官员接过之后,微微一惊:“你就是李全?”随即打量他几眼,眼中说不出的怪异,同情与可伶皆有。
“正是。”
李全只是平静的望着对方,眼中已明白他的意思,多半是上头有人传消息下来,说是要在考核的时候给自己一点花样尝尝。
这些官员知道了,这才对自己有些可怜。
那官员见李全不为所动,轻笑着摇摇头,将铭牌递还给他,一挥手便把他放了进去。
从宜阳门进去便是会同馆,会同馆就是以前的鸿胪寺,朝廷专门接待宾客的机构。
李全在远处望了望,会同馆门口防卫较严,瞧这架势,宋人使团多半都住在里面,只是不知道合约商议得怎么样。
正当他出神时,会同馆门口响起一阵吵闹之声,一个中年官员正指着守门的军卒叫骂着。
“为何不让本官出去?本官是使者,不是罪犯!”
而那些禁军便也不回话,只是将他拦着,意思很明显,想出门?门都没有......
不过那人身后站着的一青年男子,李全倒是认得,正是许久不见的陆元庭。
对方也看见了李全,脸上露出苦笑,远远一拱手,算是打个招呼。
‘身为使者却过得囚徒般的生活,看来这日子不太好过啊。’
李全轻笑一声,随意地挥挥手,作为回礼。不过他这怪异的动作,倒是引来一些人的注意。
毕竟是公共场合,有人看着,李全也不便久留,转身便跟着大部队,继续往前走。
过了会同馆,前面就是六部所在,雕梁画栋,碧瓦飞檐,气势恢宏。不少穿着红紫衣服的官员在进出,所以李全等人是没有资格进入的。
此次铨选吏部在六部之外,找了一个偏房作为考场,用来安置他们。
因为此次不但有推举官,还有荫萌官,文武官员都有,所以分地考试。
文官由左侍郎主考,武官由右侍郎主考。
而考核内容也各不相同。
根据泰和式的规定,武官考核分为上中下三等。
一考弓箭精度、二考弓箭射程、三考骑度、四考骑兵枪术、五考策略。然后根据其中的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分配不同的职务。
至于具体的情况,李全就不清楚了,他只知道文官的考核过程。
由于是举荐官,多是些已定的基层官职,所以大抵都只考文化,考试且只考三项:策问、筹算、律法。
共五道题,策问一道、筹算两道、律法两道,诗词歌赋之类的则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
举荐官的队伍转过一条小巷,便抵达了考场。
门口摆着一张桌子,桌后坐着一个年轻官员,眼神高傲,鼻孔朝天,正一个一个的核对这考生的身份。
相貌特诊无误者,就会发放一个签牌,上面有名字和座位的编号,好准考证差不多。
这些正试官对李全这类靠着萌荫、举荐来的官员十分不屑,但皇帝对此却十分看重,举荐制在世宗之时被废除,而章宗登基后,又被恢复如常。
以往章宗身体还不错的时候,还会接见考核合格的官员,询问地方事务和施行策略,也算作是一种了解地方的手段。
而如今皇帝身体已经不行,这两年来,已经没有再接见过李全这类的官员了。
程序虽然繁琐,但好在人数不多,没过多久,李全也拿到了签牌,一番搜身后,被放进了考院。
考院是一座四合院形制的大院,上下左右排列着数排考房,而中间的广场上也还摆着位置,作为露天考点。
这么大的太阳,晒上一天,人都要去半条命。
李全望着天空,又想到之前进门时那官员的反应,心中多了一丝不祥之感。
没过多久,一众铨选官全部到齐,整齐的排列在院中。
前方。
有一名小吏在唱名,被叫到的人依次被带入考场,按着签牌上的位置,陆续就坐。
随着一座座考场被人坐满,院子中的人便越来越少,直至剩下了李全等人。
“果然如此吗?”
李全脸色一沉,心道自己多半是被分配在露天考场。
如他所料,那小吏很快就喊道:“潍州李全何在?”
李全昂首阔步,朗声应道:“李全在此。”
响亮的声音将那小吏吓得一颤,循声望去,眼底闪过一丝嘲弄之色:你现在叫的欢,我看你晒了半天后还有没有这个力气!
心中不停嘲讽,嘴上却未起风浪:“你们剩下的人考场就在此地,自己找位置去吧。”
小吏说完便也懒得念了,直接甩手离去。
李全脸上闪过一丝戾气,转眼又平息了下来。
在这可不是潍州城,
巳正一刻,李全从客栈出发,到了六部外的御前街。
今日是铨选的日子,皇宫外到处都是禁军在维持秩序,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闪烁着寒光的武器,让人不敢有丝毫逾越。
这时候可高调不得,轻则取消铨选资格,重则牢狱之灾。
所以宜阳门外是格外的安静。
一个个的都在排队进入,李全来得有些晚了,只能排在最末。
到了门口,李全从怀里掏出一个铭牌递给门口的官员,上面写着他的籍贯和铨选的证明。
那官员接过之后,微微一惊:“你就是李全?”随即打量他几眼,眼中说不出的怪异,同情与可伶皆有。
“正是。”
李全只是平静的望着对方,眼中已明白他的意思,多半是上头有人传消息下来,说是要在考核的时候给自己一点花样尝尝。
这些官员知道了,这才对自己有些可怜。
那官员见李全不为所动,轻笑着摇摇头,将铭牌递还给他,一挥手便把他放了进去。
从宜阳门进去便是会同馆,会同馆就是以前的鸿胪寺,朝廷专门接待宾客的机构。
李全在远处望了望,会同馆门口防卫较严,瞧这架势,宋人使团多半都住在里面,只是不知道合约商议得怎么样。
正当他出神时,会同馆门口响起一阵吵闹之声,一个中年官员正指着守门的军卒叫骂着。
“为何不让本官出去?本官是使者,不是罪犯!”
而那些禁军便也不回话,只是将他拦着,意思很明显,想出门?门都没有......
不过那人身后站着的一青年男子,李全倒是认得,正是许久不见的陆元庭。
对方也看见了李全,脸上露出苦笑,远远一拱手,算是打个招呼。
‘身为使者却过得囚徒般的生活,看来这日子不太好过啊。’
李全轻笑一声,随意地挥挥手,作为回礼。不过他这怪异的动作,倒是引来一些人的注意。
毕竟是公共场合,有人看着,李全也不便久留,转身便跟着大部队,继续往前走。
过了会同馆,前面就是六部所在,雕梁画栋,碧瓦飞檐,气势恢宏。不少穿着红紫衣服的官员在进出,所以李全等人是没有资格进入的。
此次铨选吏部在六部之外,找了一个偏房作为考场,用来安置他们。
因为此次不但有推举官,还有荫萌官,文武官员都有,所以分地考试。
文官由左侍郎主考,武官由右侍郎主考。
而考核内容也各不相同。
根据泰和式的规定,武官考核分为上中下三等。
一考弓箭精度、二考弓箭射程、三考骑度、四考骑兵枪术、五考策略。然后根据其中的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分配不同的职务。
至于具体的情况,李全就不清楚了,他只知道文官的考核过程。
由于是举荐官,多是些已定的基层官职,所以大抵都只考文化,考试且只考三项:策问、筹算、律法。
共五道题,策问一道、筹算两道、律法两道,诗词歌赋之类的则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
举荐官的队伍转过一条小巷,便抵达了考场。
门口摆着一张桌子,桌后坐着一个年轻官员,眼神高傲,鼻孔朝天,正一个一个的核对这考生的身份。
相貌特诊无误者,就会发放一个签牌,上面有名字和座位的编号,好准考证差不多。
这些正试官对李全这类靠着萌荫、举荐来的官员十分不屑,但皇帝对此却十分看重,举荐制在世宗之时被废除,而章宗登基后,又被恢复如常。
以往章宗身体还不错的时候,还会接见考核合格的官员,询问地方事务和施行策略,也算作是一种了解地方的手段。
而如今皇帝身体已经不行,这两年来,已经没有再接见过李全这类的官员了。
程序虽然繁琐,但好在人数不多,没过多久,李全也拿到了签牌,一番搜身后,被放进了考院。
考院是一座四合院形制的大院,上下左右排列着数排考房,而中间的广场上也还摆着位置,作为露天考点。
这么大的太阳,晒上一天,人都要去半条命。
李全望着天空,又想到之前进门时那官员的反应,心中多了一丝不祥之感。
没过多久,一众铨选官全部到齐,整齐的排列在院中。
前方。
有一名小吏在唱名,被叫到的人依次被带入考场,按着签牌上的位置,陆续就坐。
随着一座座考场被人坐满,院子中的人便越来越少,直至剩下了李全等人。
“果然如此吗?”
李全脸色一沉,心道自己多半是被分配在露天考场。
如他所料,那小吏很快就喊道:“潍州李全何在?”
李全昂首阔步,朗声应道:“李全在此。”
响亮的声音将那小吏吓得一颤,循声望去,眼底闪过一丝嘲弄之色:你现在叫的欢,我看你晒了半天后还有没有这个力气!
心中不停嘲讽,嘴上却未起风浪:“你们剩下的人考场就在此地,自己找位置去吧。”
小吏说完便也懒得念了,直接甩手离去。
李全脸上闪过一丝戾气,转眼又平息了下来。
在这可不是潍州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