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白眼和无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居京师大不易。  

无论在哪个时代,一国都城所在,皆是最为繁华,其中的生态也十分复杂,不是李全这类外乡人所能理解的。  

此次上京的目的是为了拜官,是来求人的,主次关系不一样,吏部自然也不会给他们安排住处。  

李全依旧是住在上次的那个客栈里,虽然他不差钱,但房钱却也不便宜,是潍州的几倍不止。  

而态度却是恶劣不少,你愿意住就住,觉得贵,就自己搬出去,咋们客栈也不缺入住的人。  

这个客栈是这个态度,那么其他的也差不了多少,李全被宰过一次,便也想当然的觉得都是如此。  

在这片金朝最繁华的地方,钱多钱少却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在街边小贩眼中也只是个暴发户罢了,该怎么欺负你就怎么欺负你。  

不过若是有背景却是不一样,走到哪里都能受到尊重,至少那些小贩也会低头跟你说话。  

前些天,从潍州一齐上京的同僚前来拜会他,只是腰上挂上某个官员府邸的腰牌,楼下打扫卫生的店小二态度登时就上几个台阶。  

爷、爷的叫着,而对李全的态度还是一样,不屑一顾。  

其他几位同僚也多有不忿,说他既然是辛刺史的关系,不妨去拜访拜访辛大人的岳父,好歹也是谏台,牌面上却是不差的。  

李全只是摇头笑笑,他对此不太在意,跟一番同僚交流交流经验,学习考核的程序。不过交流久了以后,客栈的小二也知道楼上住的是有身份的人,态度也渐渐改善起来。  

至于考核的程序。  

大体就是到京后先去吏部报道登记,然后等人大致到齐后,吏部统一进行考核,然后审官东、西院、流内铨、三班院等等。  

李全等人品级较低,由吏部左侍郎主管,不过具体的时间却没说,只是让他候着。  

然而好几天过去,依旧没什么信,连带着一些同僚也不再来见他了,有传言说,他李全得罪了上头的大官,此次考核多半悬了。  

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传言,居然如此针对一个外地人,李全开始是不信的。  

但后来几个同僚也不再来客栈的时候,他才明白,之前除掉宋志行的恶果开始在中都呈现,毕竟是断了某些人的财路,虽然没说要怎么对付他,但一点风声就能让他难受的。  

至于某些人是谁,反正大概都是李全惹不起的人。  

他性子平和,对此倒也没有过多的害怕,少了人打扰,他也乐得清净,一个人出门欣赏风景倒也有别样的滋味。  

如此又过了两天,潍州的信也送了过来,辛刺史将大致的情况说了一下,然后嘱咐他小心些。  

当然。  

粮仓被烧,自己无奈求和,交了很多东西出去,才换得那些富户答应,帮他重新收购新粮等等,自然不会说出来。  

至于钱,肯定还是要刺史衙门付的。  

这些李全都不知道,但大致也猜到辛刺史肯定没有听自己的建议......听不听是他决定的,但给自己惹来麻烦却是他的不该。  

心中骂了几句后,才稍稍舒坦起来,想了想后,李全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有些犹豫。  

那李老头应该是不会害自己的。  

他介绍的人,自己去拜访一下,倒也没什问题。  

迎难而上是勇敢,有船不坐是迂腐。李全不是迂腐的人,能找关系的他也不会拒绝,规则就是如此,他也没什么办法。  

如此想着,便出了客栈。  

楼下那个势利眼的店小二,果然没给自己打招呼,李全轻笑两声,直接迈出门去,走到街上,却找不到方向。  

毕竟第一次来中都,对地形还不熟悉。  

随便在街上扯来两个,将地址拿给对方一看,对方都有些震惊,打量李全几眼后,便给他指明方向,然后再笑嘻嘻的告别。  

这让李全明白,肯定不是因为自己长的帅的原因,而是这封信的问题,想必自己去拜访的那人身份不凡。  

如此想来,倒也不奇怪。  

正三品按察使的朋友,自然不会是凡人。这种东西便叫做圈子,只要你能融入这个圈子,那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显然的是,李全离这个圈子很远,他还在找路呢。  

自龙津桥往北是皇宫,地方不对,那就只能往东,他现在在的地方是常青坊,往东走就是开阳西坊。  

正是他要去的地方,至于为什么叫开阳西坊,估计是在开阳门的西边吧。  

名字虽然取的简单,但里面住的可都是中都的大佬,来来往往的都是坐着轿子,外饰豪华,一眼就能察觉到那些人的身份。  

找到了大致的地方,接下来也就简单了,拉着人问一问,地方直接被人指出来。  

“呐,就是那座。”  

李全随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前面有一座府邸,门前挂着“任府”的檀木匾额,左右两威武石狮子。  

最让他觉得神奇的是,门前排着的长队,这和他本以为的‘门前冷落鞍马稀’大相径庭,看来挺受欢迎的。  

李全整理衣冠,掸了掸身上的泥土,挺起胸膛直接往门口走去。  

如此奇异的举动,队伍里登时议论纷纷。  

“这二愣子是谁啊?怎么不排队?”  

“想必是乡下来的,你看他那穿着,土包子一样,不知道何大人府上的规矩......”  

“不过他年纪不大,难道也是过来求官的?”  

最后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