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雄心破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色黑下来后,战况一如既往。  

闯军攻城部队。  

远距离被红夷大炮狂轰。  

近距离被汽油燃火烧烤。  

打了一个小时,就伤亡了2万兵马,其中包括了4000老营精锐。  

李闯王这个时候才清醒了过来,赶紧鸣金收兵。  

“闯王,北京固若金汤,强攻的代价实在是太大。我有一计。我们可以挖掘地道,把大量的火药埋设到北京的城门下,炸开城门,一举破敌!”  

第二天,宋献策想出了一个办法。  

“我看此计可行!”  

李过、田见秀、高一功等闯军大将纷纷交头接耳,表示赞同。  

两次攻城战后,此时北京城下已经遍地都是闯军的尸体,残破的兵器铠甲,攻城器械的残骸到处都是。  

闯军的损失十分巨大。  

原本一战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也在残酷的伤亡面前迅速衰竭。  

就连将领们,都对攻打北京城萌生了惧意。  

弹如雨下的红夷大炮。  

哪怕是用水也扑不灭的汽油火焰。  

面对明军的两大杀招,闯军无解。  

填再多的人命进去,也不过只是白白送死罢了。  

就在将领们无计可施的时候,军师提出来的计策可谓是及时雨。  

“挖掘地道,费时费力,但我等得起。”李自成大喜,拍板同意了。  

地道开挖后,他已经开始想象,当十几天过去,地道完成,北京被火药炸开城门,自己带兵冲进皇宫,狗皇帝和蒋锋跪在地上,向自己乞求饶命的美妙场景。  

不过李闯王的好心情也就保持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晴转阴云。  

“报!闯王,我军的辎重部队在20里外遭到明军骑兵的伏击,已被敌人击溃,所有的粮草都被敌人掠走了!”  

传令兵如丧考妣,跪在李闯王跟前,奉上了又一个噩耗。  

李自成脸色铁青。  

将领们无不大惊失色。  

宋献策也是心中咯噔一声,脸色和在座的诸位同样难看。  

他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粮草被劫,意味着百万闯军要断粮了!  

百万大军虽然威势惊人,但一天消耗的粮食也是天文数字。  

本来就战事不利,困顿于坚城之下,已经犯了兵家大忌。  

现在粮道又出问题了。  

一旦被敌人切断了粮道,百万大军就处于了不战自溃的危险境地。  

“把运粮官推出去斩了!”李闯王气得不行,要先出一口恶气再说。  

“闯王,运粮官奋战到了最后,已被敌军阵斩。”  

“那就把你砍了!”  

“闯王饶命啊!”  

也活该这个传令兵倒霉。  

每一次噩耗,都是他进来禀报的。  

李闯王对这个传令兵的印象,早就恶劣到无以复加。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忍他很久了。  

这一回实在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传令兵被两个卫兵拖出去斩首了。  

在座的大人物们神情如常,没有一个人为传令兵求饶。  

不过就是一个小兵。  

如果能让闯王消消火。  

那么杀了也就杀了。  

也算是死得其所。  

“闯王,请听我一言。我军目前已经处在了最危急的关头,请赶紧下定决心,速速撤退,返回西安后再从长计议。”  

宋献策眼中闪过一抹无奈,不甘心的对李自成建议道。  

李自成固执己见,断然拒绝了宋献策的提议。  

开玩笑。  

浩浩荡荡出动百万大军南征,结果因为被一支明军骑兵抢走了粮草,就要灰溜溜的缩回根据地。  

在天下群雄面前,他李自成还要不要脸了?  

不就是辎重部队被袭击,损失了今天应该运过来的粮草而已。  

下一回加强护送兵力,加倍运来就是。  

多大点事儿啊。  

就要撤兵?  

乱弹琴!  

“地道给我继续挖,不要停。命令后方抓紧时间,重新把粮草供应过来。  

老高你委屈一下,带领5万大军亲自护送下一批次的辎重部队。  

我就不信了,有5万人马护卫,那股明军还有胆子再来劫老子的粮草!”  

李闯王一脸不信邪的表情。  

宋献策也觉得有道理,就没有继续规劝老板,要观望一下,再做决定。  

说到底百万大军无功而返,是极为打击己方民心士气的一件事。  

能够避免,也是再好不过。  

“遵令,闯王!”  

脾气火爆的高一功,欣然接受了原本他不屑一顾的押运粮草的任务。  

毕竟那股明军骑兵,战斗力异常凶悍。  

就连李岩和红娘子都兵败被俘。  

派出去围剿他们的一万闯军精锐骑兵更是死光光。  

这样的敌人,值得他高一功亲自出马对付。  

“不过,我需要带领10万兵马,这样对付那股明军,我更有把握。”  

高一功是知道李岩和红娘子这一对组合的厉害,对于能够消灭他们的敌人,一点都不敢托大。  

“准了。我再把2000鸟铳兵调给你。”  

“多谢闯王!”  

由于粮食没有运到位,为了节约粮食,百万闯军过上了饥一餐饱一餐的日子。  

除了高级将领,也就负责挖掘地道的闯军士兵,能够敞开了吃。  

全军上下望眼欲穿,都在等着高一功带领的10万大军,把粮草押运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