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九色莲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国事至此,无须多言,孤当与卿家,唯尽力死战耳!”  

战甲染血的秦王,脸上浮现出悲壮的神色。  

他是小皇帝的二兄,自小聪明伶俐,勇武过人,如果不是母家出身过于低微的话,东夏皇帝的宝座,未必是小皇帝的。  

“殿下!”  

粗豪汉子,一双含煞的虎目中,闪过了一丝感动。  

得主如此,他岂能不以死效力。  

“吼!”  

他腾空跃起暴喝一声,手中一双镔铁戟,炫动如风,转换若雷。  

一只染血暴猿,也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粗豪汉子的身后。  

“铛,砰!”  

镔铁戟在他手上转动如飞,数十孙策麾下猛士,被他当空砸成肉泥。  

他的漆黑色墨铠之上,此时已经染上了一层浓浓的血色。  

此时的他就犹如,一只困在囚笼里的凶兽一样,虽然被限制住了身体,但是一身摄人凶威却半点不减,这让无数孙策麾下将士,畏首畏尾,不敢靠近与他。  

“来啊!”  

他杀的兴起,不由得暴喝出声,凛冽的赫赫凶威,盘绕与他的周身之外。  

“咕噜!”  

围绕着他的孙策将士,双目之中闪过畏惧之色。  

众人只敢围着这,粗豪汉子打转,却无一人敢率先出手。  

“此人倒是,颇有几分勇力!”  

一身银光震世,恰若天庭神将的孙策,看向粗豪汉子的目光中,闪现过了一丝赞赏之色。  

“兀那汉子,可敢接我一戟!”  

孙策面目含笑,清喝出声,手中的银龙戟,微微发出嗡鸣。  

“有何不敢!”  

粗豪汉子心中凝重,但是面容之上,却依旧是豪迈无比。  

“好!”  

孙策长啸出声,单手发力,手中银龙戟,向粗壮汉子横压而去。  

境界早已臻至超凡的孙策,自然不可能全力出手,他单手挥戟,全身气力,只动用了不到三成。  

即使孙策只用了三成,但银龙戟挥出去之时,却依然气势磅礴,就犹如瀑布倒挂,石山崩裂。  

“砰!”  

短兵相接之时,便见一股浩大的气浪,自二人周身之外,散发而出。  

粗豪汉子面色通红,全身紧绷,一滴滴冷汗,自眉头不断滴落。  

虽然岌岌可危,但还是犹如坚韧的稻草一般,牢牢的抵抗住了,来势汹汹的银龙画戟。  

“有些意思!”  

孙策如玉的面容之上,闪过了一丝诧异,随之他手上的劲力,也不由加重了一分。  

“噗!”  

粗豪汉子的面色,陡然之间就变得苍白无比,一股殷红的鲜血,自他的口中喷涌而出。  

“啊啊啊!”  

就算是到了这种地步,粗豪汉子依旧不肯放弃,他就犹如一头倔牛一般,抵死支撑着向他压迫下来的银龙戟。  

“嗡!”  

银龙画戟微微振动,一股无穷巨力,骤然喷涌而出。  

“啊!”  

粗豪汉子虽然抵死抵挡,但到底力量悬殊,孙策微微加了一分气力,他就再也抵挡不住。  

惨叫一声,倒飞出去数十丈之远,然后脑袋一歪,不省人事了。  

“临柯!”  

身上已经挂了几道伤口的秦王,看到粗豪汉子不省人事之后,不由得大喝出声。  

可是他这稍微一失神,便有数道冰冷的长枪,贯穿了他的胸膛。  

秦王刀凿斧刻的脸庞上,浮现出了一抹追忆之色,然后便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叮铛!”  

一道清脆的兵器跌落声后,秦王那高大的身躯,便重重的扑倒在了雪地之上。  

一名机灵的军士,则趁机用手中的朴刀,割下了秦王的头颅,然后那着秦王的头颅,高声大喊。  

“秦王已死,投降不杀!”  

他这一喊,顿时让苦苦支撑的秦王府军士,再也没有了一丝战意。  

他们成群结队的丢弃兵械,然后面色惶恐的跪地乞降。  

“将降兵全部就地解散,然后将秦王府夷为平地。”  

孙策立于银龙之上,面色冰冷的开口吩咐着。  

………  

星夜兼程的夏侯渊,终于在离开羽阳两天后,来到了雄壮巍峨的白莲城下。  

“将军,要动手吗?”  

一名独臂副将面色冰冷的开口询问道。  

“子时进攻!”  

夏侯渊面无表情的挥了挥手,然后便让蟠龙卫们,就地隐匿了起来。  

月色依稀,星辰闪烁。  

白莲城里的深邃宫殿里,此时静静的坐着两个人。  

一个是凶名在外,的白莲门门主严正清,一个是精神矍铄的黑袍老者。  

“没想到,以前在九色莲宗之中,威名赫赫的白莲一脉,竟然落魄到了这种程度。”  

矍铄老者放下茶杯,面露讥讽的开口说道。  

他口中的九色莲宗,全称叫“九色法莲净土真宗。”  

是一个在一百多年前,凶威赫赫的盖世魔宗,其宗主更是被人尊称为,九莲佛主。  

不过悲剧的是,他被有着“亘古一人”之称的天尽头,给盯上了,然后九色莲宗就没有然后了。  

具说当时天尽头,只是摘取了他自己身上的一枚符印,轻轻的说了一句“镇”之后,整个九色莲宗连同九莲佛主,一起化为了乌有。  

只有当时因为有事,不在山门的九色莲宗弟子,侥幸捡回了一条命。  

也就是幸存的这一批人,在风声过去之后,又偷偷的建立了,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