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比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安家族地大殿内。  

安江海、安江河上首而坐,安正浩、安正南陪坐,安正虎、安正阳、安正弘等安家中坚力量悉数在场。  

“正南这次外出历练,虽仅四年之余,但效果不凡啊!”  

安江海对着安正南满意的夸奖。  

他一眼便看出安正南修为有了不小地进步,整个人也变的更加稳重起来。  

以前的安正南像一柄珠光宝剑,每个人都被他的光芒吸引。  

现在的安正南像一柄古朴重剑,平日里虽然看不到他的珠光宝气,但只要逢敌亮剑,必会震惊四座。  

安江海自从上次随赵家修士东荒寻宝重伤后,便一直待在家族养伤。  

他本来就年老,如今更是老态龙钟,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  

他的道途已经走到了尽头,现在他更注重后辈的培养,希望余生能够把自己更多的经验留给家族后辈。  

“老祖过奖了”  

安正南微微一笑谦虚道。  

他这次历练,无论是炼丹术,还是修为都有所进步。  

如果不是家族用秘术传召外出历练的弟子立刻回归,他还会继续历练下去。  

等回到家族了解情况之后,他也对家族这次的遭遇十分忧心。  

这一次竟然连老祖都重伤了,可以说卫家选择的入侵时机真是直中安家要害。  

此时正是安家最为虚弱的时刻。  

“既然大家都到齐了,那便由正浩先说明下情况,然后由大家讨论下如何破解家族困境!”  

安江海见人数已经到齐,便开口说道。  

只是最后带有轻微地咳嗽声提醒殿内众人,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像他表现的那样乐观。  

安正浩站起身来,先是对着两位金丹老祖拱拱手,便面对着殿内众人:  

“目前家族处于风雨缥缈中,可以说内忧外患一起爆发,此乃家族危急存亡之时也。”  

安正浩一句话便让在场众人听得面色凝重,眉头紧皱。  

他这是对那些到现在还一味乐观的族人狠狠地敲警钟,想让族人意识到家族正在面临危难时刻。  

“我先说下家族的内忧外患,然后由大家集思广益商量可行之策。  

外患主要就是卫家,我们两家是老对手了,家族与卫家千余年来小斗无数,大斗也有十余次,两家也是各有胜负。  

但这次明显不一样!  

这几年卫家趁着江海老祖意外重伤,对家族历练修士进行劫杀,家族产业更是连番打击,多亏江河老祖进阶金丹中期,才能勉强稳住局面。  

虽然浮于表面的外患只有卫家,但我敢肯定,卫家的背后一定得到了其他家族的支援。  

一旦等到卫家咬破家族防线,便会有其他想不到的敌人跳出来充当先锋瓜分家族。  

别的不说,许家那只老狐狸就肯定有参与。  

他可是巴不得我们两家两败俱伤,由他们许家坐收渔翁之利。  

我们与卫家的斗争,只能抱着必死之心,没有任何的余地,除非我们愿意离开家族经营千年的根基之地!”  

安正浩说完之后扫视殿内众人。  

面露坚毅抱着必死之心者、面色凝重眉心皱的像个疙瘩内心纠结者、低头沉思心怀鬼胎者比比皆是。  

“内忧主要是江海老祖重伤,家族顶级战力顿失一半,再者就是有个别家族之人,心存二意,受着家族大恩,却不思为家族效力,甘当蛀虫。”  

安正浩说道此处时,明显多看了几眼下方的数名族人。  

很显然,安正浩在告诫众人。  

“好了,正浩,正值家族用人之际,我受伤之事已然发生多说无益,且赵家也同意派一金丹修士为家族撑场面。  

至于首尾两端之人,老夫在此承诺,只要在此紧要关头能与家族共存亡,以前的事一笔勾销,如若不然,定叫他家族酷刑品尝一遍,保证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安江海先是安慰一下众人,又萝卜加大棒地承诺一番稳住众人。  

殿内众人听到江海老祖的话后都是一个激灵,显然家族酷刑他们都清楚地很。  

“正浩,告诉大家此事最终的解决之法!”  

安江海看到该说的话都说了,便让安正浩说些正事。  

“经过赵家在中协调,本次冲突的解决之法已有。  

安、卫两家家族子弟需分境界作两场比斗:  

第一场,修为限制在炼气期,安、卫两家各出修士三十名进入玄级秘境,以两家获取资源的多少为依据,决出胜负;  

第二场,修为限制在筑基期,安、卫两家各出修士三十名,在擂台上进行一对一生死斗,最后以家族修士的存活率为依据,决出胜负;”  

众人听完之后讨论之声骤起,相对来说这第二场也太过血腥!  

对于金丹家族来说筑基期修士就是家族骨干,安家总共才四十余人,就算胜利也会损失十余人。  

这明明就是绝户计,两败俱伤之法!  

卫家能有这么蠢?  

还是他们有必胜的绝招?。  

“敢问族长,这两场比斗都有什么限制?”殿内一人开口问道。  

“当然有,并且还很有猫腻,先说一下炼气期比斗。  

首先,那处玄级秘境是赵、丁、洪三家共同提供的,并且还未开发,危险系数极大,炼气期修士在里面的存活率不足一半;  

再者,进入玄级秘境的炼气期,并非只安、卫两家,而是琅琊国东南三郡内所有金丹家族以上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