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请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天时间转瞬即过,羊,已经宰杀了三万头,病人,也治愈了五千多位。  

虽然每天依旧有人染病,但至少现在已经找到了治疗的方法,没有百姓再害怕鼠疫了。  

柳安之名,再次响彻世间。  

一辆围着红缦的马车来到了城外帐篷。  

一名内监从马车上走下,笑眯眯的看着柳安,说道:  

“柳太师,咱家在这儿给您贺喜了。”  

“老夫何喜之有?”  

柳安皱眉。  

内监笑了笑,说道:“柳太师研制新药成功,救助天下苍生的消息,陛下已经听说了。”  

“陛下特地遣咱家来,让柳太师进宫呢。”  

“这次进宫,不说封王拜相,一个国公的位子,那可是稳稳的。”  

“自成祖以来,天下只闻革爵,何曾有过封侯之事?”  

“柳太师可是二百年来,第一个受封国公的人呐。”  

“请吧。”  

内监让开位置,毕恭毕敬的弯腰。  

柳安在心中叹了口气。  

该来的总会来的。  

这次进宫,是不是受封国公还两说着呢。  

说不定,是鸿门宴,陛下见他功高震主,要找个借口砍了他呢。  

杨来洪峰即刻上前,低声说道:  

“柳先生,不能去!”  

“这一去,您可就回不来了!”  

“让末将砍了他,咱们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一鼓作气杀进宫中!”  

杨来握紧刀柄,杀机凛然。  

“住口。”  

柳安摘下头上的鼎冠,说道:  

“眼下大明刚刚平稳,岂能再乱?”  

“如真要反,老夫早就反了,何须等到今日?”  

“这太平盛世,难得一见。”  

“如老夫受刑下牢,你们切记,绝不可做大逆不道之事!”  

“洪峰,你持老夫令牌,若有人轻举妄动,图谋不轨,就地格杀!”  

洪峰有些不解:  

“柳先生,您这是何苦呢!”  

“现在您才是众望所归,百姓们无不爱戴您,将士无不敬仰您,只要您一声令下,改天换月,唾手可得!”  

“洪峰,怎么连你也说这种话?”  

柳安不悦的望着他,呵斥道:  

“你二人可还记得当初咱们在杭州府时说过的话吗?”  

“咱们入京,不是为了改朝换代,而是为了百姓之福。”  

“现大明正值鼎盛,有盛世之资,雄踞中原,睥睨四海!”  

“若现在造反,只会引起天下大乱,势必会有无数枭雄揭竿起义,生灵涂炭,这是你们想看到的吗?”  

“好了,洪峰,老夫入宫后,你便拿着令牌交给徐鸿儒,他会明白老夫的意思的。”  

说完,柳安就跟着内监上了马车,徐徐向着京师而去。  

洪峰杨来对视一眼,转身直奔寒门学府。  

这一次入宫,跟以往不同,皇宫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至极。  

柳安拿着鼎冠,大步走进乾清宫。  

朱由校坐在上首,魏忠贤从旁站立,二人面带微笑,看着进来的柳安。  

“先生!”  

朱由校起身:  

“您做到了!”  

柳安笑了笑,将鼎冠放到地上,对朱由校拱手:  

“陛下,老夫请辞回乡。”  

朱由校一愣:  

“先生这是在说什么胡话?”  

“您年轻力壮,何故要辞官?”  

“莫非是朕哪里做的不对?”  

柳安摇头:  

“陛下,如今鼠疫已经找到了治愈的法子,天下承平,陛下只需等到明年年初,再派大军出关,平定蒙古,发兵北上,攻俄国,下安南,大明水师则东进曰本,夺下此三地,大明可保三百年无忧。”  

“届时,陛下休养生息,屯兵备战,五年后大军齐出,角逐天下,只要平定四海,可创万世基业。”  

朱由校点了点头:  

“先生说的这些,朕都明白,可先生为何要请辞?”  

“这些事情,如果没有先生辅佐,朕一人是断断完不成的。”  

“陛下!”  

柳安抬头,看着朱由校的眼睛:  

“这些事,只能陛下来做,而非臣子!”  

“如陛下想成明君,便不能再依靠老夫!”  

“否则就连老夫也管不住手下兵将,陛下可知道吗?!”  

“老夫只想辞官故里,带着夫人孙女做个富家翁。”  

“请陛下成全。”  

朱由校身体颤了颤,听懂了柳安话中的深意。  

原来如此....  

“先生执意要走?”  

“必须走。”  

朱由校脸色有些苍白,似乎经受不住这么大的打击,跌跌撞撞坐回龙椅,有气无力的说道:  

“好...”  

“朕准先生辞官回乡。”  

“不过,还请先生彻底扫除鼠疫之后,再回去不迟。”  

“臣正有此意。”  

柳安点头:  

“启禀陛下,臣打算带新药亲自前往陕西,支援大军。”  

“那二十五万大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虽然臣不知道他们现在是什么状况,但只要还有一线生机,朝廷就不应该放弃。”  

“准。”朱由校点头。  

柳安犹豫了一下,说道:  

“如成功抑制住了疫情,臣...就不打算回京了。”  

“到时候臣会直接南下,请陛下恩准。”  

“先生何必这么急呢?”  

朱由校长叹一声:  

“朕都准你辞官回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