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留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柳先生,既然事情办完了,那咱们就回京吧。”  

洪峰招来马车说道。  

柳安停住脚,拒绝了洪峰的提议:  

“老夫既然已经接触了患上鼠疫的病人,说不定也沾染上了病菌,所以,这城是不能回的。”  

如果柳安真的携带病菌的话,那么与他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染病,到时候可不是一传一这么简单。  

毕竟他接触的人,都是像杨来洪峰这般的骨干,如果他们也染上了鼠疫,很容易就会让其他将士也感染。  

到时候连维护秩序的士兵都倒下了,谁还来把守城门呢?  

“您不回城?”  

洪峰一愣:  

“那您住在哪儿?”  

“就住这里。”  

柳安指了指脚下,说道:  

“马车留下,老夫今晚,就睡在马车里好了。”  

杨来洪峰对视一眼,叹了口气道:  

“我们二人也进入了隔离区,便在这里陪着柳先生吧。”  

“你们留下可以,不过你们没有直接接触患病的病人,所以染上鼠疫的可能性并不高。”  

杨来洪峰都带着简易口罩,虽然柳安并不能保证口罩的效果,但聊胜于无。  

况且他们只是进入了隔离区,跟其他患者没有过近距离接触,就算是飞沫传播的鼠疫,也要有媒介才行。  

“所以,你们二人单独住在隔离区外,不要靠近其他人,等这几天看一下,如果没有出现感染的症状,就说明无事了。”  

“是。”  

眼下也不是矫情的时候,既然柳安这么说,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杨来洪峰学着柳安,让人送来二辆马车,作为自己晚上的住处。  

难民们见柳安直接住了下来,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天下还有这种官吗?  

在他们的眼中,官就是官,像城中那些官员,平日里耀武扬威,遇上问题就躲起来叫正常。  

若是有个愿意出面,为民说话的官,那就算好官了。  

那就是再好的官,也不可能说不顾自身安危,直接进入隔离区的。  

柳安以身作则,虽然拒绝让他们离开隔离区,但自己也留了下来,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隔离区恢复了秩序,难民们不再要求离开隔离区,而是安安稳稳的生活了下来。  

朝廷给他们供应粮食,他们也饿不着,水也有人专门打来,生活做饭完全不成问题。  

柳安的马车好似一根定海神针,唯一让他们恐惧的鼠疫,此刻也没有那么害怕了。  

夜晚,月明星稀。  

柳安吃过难民们送来的稀粥,就坐在马车外赏月。  

杨来洪峰的马车离的并不远,只有一线之隔。  

他们拿着酒葫芦,自斟自饮,甚至还架起火堆,烤了一只鸡。  

“来来,柳先生吃个鸡腿。”  

杨来撕下半边腿,用木棍叉住,送了过来。  

柳安倒也不客气,他晚上就喝了点稀粥,果腹尚可,但要是说油水之类的...那是一丁点也没有。  

鸡腿烤得外焦里嫩,金黄流油,这都得益于杨来不知从哪儿搞来的蜂蜜,抹上之后小火烘烤,再撒上些细盐,可以说人间美味了。  

这些行军打仗的,别的可能不会,但这手上烧火做饭的功夫,都各领风骚。  

想那军中无聊,光啃肉干和糙米饭没有味道,自然就会有人外出打点野味尝尝。  

这一来而去,很多人也就学会了烧烤的手艺。  

咬下一口鸡腿,柳安抬头望天,有些无聊。  

“柳先生在看什么?”  

杨来跟洪峰分食着剩下的鸡肉,好奇的问道。  

“看天象。”  

柳安若有所思:  

“你们说,这从天象里,真能看出天下大势吗?”  

柳安说的,自然是徐鸿儒。  

徐鸿儒前几天说自己夜观天象,得知天下将要大兴,青霉素必然能够制成。  

柳安一开始没当回事,可过了几天,青霉素果然成功,这就让他不禁有些好奇,徐鸿儒是否真的能观天象。  

周易、推背图等流传下来的宝贝,柳安是看不懂,但很多人都说里面蕴藏天机,是无价的瑰宝。  

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柳安倒是能叫出几个名字,可要让他说能看出什么东西来...  

他只能感慨一句这星星真亮,真大。  

“柳先生这是说的什么话?”  

杨来吃的满嘴流油,闻言毫不在意的随口说道:  

“当初在江西南昌府外,可是柳先生您说自己是那天上星宿下凡,还破了劳什子鬼打墙。”  

杨来拍了拍腰上的葫芦,得意洋洋的瞥了眼洪峰:  

“老洪,我跟你说,这葫芦里装的,可是柳先生施了法的仙药!”  

洪峰正喝着酒,差点没呛着:  

“仙,仙药?”  

“是啊,我跟你说,当初我们为了一个煤矿,去了一趟南昌府,嘿!”  

杨来说的眉飞色舞:  

“你知道怎么着,去的时候一片安稳,回来的时候,忽然间南昌府外狂风大作,黄沙蔽天,四周鬼哭狼嚎,阴冷无比啊!”  

“就是咱们常说的鬼打墙!”  

洪峰听明白了:  

“鬼打墙啊,军里的法子就是用人头煞气冲开,或者用童子尿,当初你们用的什么法子?”  

“我们啥都没用!”  

杨来神秘一笑:  

“实话告诉你,当初我们一行人,荒郊野岭的,上哪儿找什么童子尿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