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黑甲骑显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熊廷弼率领的黑甲军处于大军的中段,他们是精锐的将士,乘坐着大明最健壮的马匹,穿着最坚硬的甲胄,同时也是熊廷弼帐下最大的底牌。  

眼见熊廷弼率黑甲骑疾驰,莽古尔泰更加快了几分速度。  

无他,黑甲骑虽然精锐,但其速度却远不比他们,只要他们速度够快,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冲破明军后营,拦腰截断,然后逃之夭夭。  

围绕在后军的将士摆出了阵仗,搭弓射箭,暂且拖延了一下他们的脚步。  

但莽古尔泰率领的正黄旗士兵,悍不畏死,嗷嗷怪叫着朝后军杀来,身旁倒下的人,反而刺激了他们嗜血的天性。  

堂堂四十万大军,如果被这么一支骑兵给整的无可奈何,那熊廷弼就太庸碌了。  

只听一声唿哨,后军之中涌出三千火铳手,前排盾兵蹲下,三眼火铳搭于其肩上,瞬间弹丸齐发。  

嗖嗖嗖!  

火铳的精准度不高,但胜在数量多,只一轮齐发,莽古尔泰率领的一万人就损伤数百,而三眼火铳的优势便是连发。  

三轮齐射,硝烟弥漫中,莽古尔泰捂住下腹,身后将士有些慌乱。  

后金的骑兵就像是直接撞上去了一样,马匹嘶鸣,将士哀嚎,不知多少人中弹跌落。  

莽古尔泰眼睛赤红,戾气更盛,挥舞着弯刀杀至阵前,一刀劈开条豁口,正黄旗的将士紧随其后。  

也就在这时,熊廷弼率兵赶到了。  

莽古尔泰想要将后金骑兵化作一柄尖刀,直插明军后营,熊廷弼也是这么想的。  

黑甲骑速度不快,却坚硬如磐石,硬生生的将后金骑兵队伍截断,混战了起来。  

没有几下交手,鞑子们就变了脸色,知道黑甲骑强悍的后金骑兵已经被全歼,这是他们第一次遇上黑甲。  

那漆黑的恶鬼面具,全身如墨色般的黑甲,锋利的弯刀都不能砍破,甚至劈不几下,弯刀就卷了刃。  

莽古尔泰见状大惊,这是什么情况?  

为何砍不动?明军身上的盔甲是什么东西?  

这天下竟有如此坚硬的盔甲?  

莽古尔泰一时间有些慌了神,急忙勒马,打算回救被截断的骑兵。  

八旗士兵在草原上所向披靡,见者无不闻风丧胆,不用交手就丧失了战意。  

然而明军这支队伍,竟然毫不畏惧他们,甚至不惜用身躯硬抗弯刀,也要斩杀面前的敌人。  

一名黑甲骑将长枪送进敌人的胸膛,身后传来叮叮作响的声音,他淡定的抽出长枪,转过身来,背后的几名鞑子握着卷了刃的弯刀顿时惊恐的后退。  

不死不灭?  

这一刻,明军脸上戴着的恶鬼面具,深深的印在了鞑子的心中,他们无战不胜,无往不利的信心,在这一刻动摇了。  

他们手中的兵器,连对方身上的盔甲都砍不动,对方仅损失了寥寥几人,自己这边却成片成片的倒下。  

就像是一场屠杀。  

孱弱的孩童用手中的木枝敲打着虎背熊腰的壮汉,当壮汉转过身来时,就是他们的死期。  

莽古尔泰也陷入了重围,不过他很幸运,没有正面遇上黑甲骑,只是被一群普通士兵围攻,他手中的弯刀尚能破防。  

不过身后传来耳熟的惨叫,让他在浴血中频频回首,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明军杀人如割草切菜,正黄旗的精锐根本不是对手,继续这么下去,恐怕一万人就所剩无几了。  

“撤!快撤!”  

“明军有古怪!”  

“他们施展了妖术!”  

莽古尔泰想起了三国演义中孔明借东风,那诸葛孔明就会妖术,明军中也有人会妖术?  

战意尽失,莽古尔泰大喊着开始了突围,他也很顺利的带领将士杀出了一条血路,可那些被截断的骑兵就没如此好运了。  

丢下了近四千具尸体,莽古尔泰领着剩下的六千人仓皇逃窜,头也不敢回的逃走了。  

熊廷弼环视战场,当最后一名敌人倒下,他举起了手中的长刀。  

“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一战,士气大盛,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神话也被打破了。  

将士们士气高涨,对着莽古尔泰等人的背影发出了嘲笑。  

而在另一边,看到这一幕的朵颜卫和喀尔喀等部的将士,纷纷瞪大了眼,露出见了鬼的表情。  

这是什么情况?  

明军什么时候训练了这样一支骑兵?  

将女真人杀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这还是那个以人数和火器作战的明军吗?  

图玛图赶忙打马来到熊廷弼身边,望着身旁收兵归队的黑甲骑咽了口唾沫,目光火热的问道:“熊将军,你们这支骑兵....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哦?图玛图阁下也想打造一支?”  

“不敢不敢....”图玛图急忙摇头:“我只是好奇罢了...你们这支骑兵身上穿的甲胄似乎跟其他将士不太一样....”  

熊廷弼斜睨了他一眼,笑着说道:“不错,这是由工部制作出的新式盔甲,名字就叫黑甲,在泼入墨色的夜晚中,他们是如同天上的繁星,会将敌人的灵魂送进九泉。”  

“不过,黑甲现在又得到了改良,我们用上了精钢,下一批黑甲,不论是弓箭、火铳、刀枪,都不能刺穿。”  

自从柳安打造出了转炉,钢铁的制作变得简单了许多,这使得杨文才对盔甲的设想更上一层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