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雪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吴淳夫有些愕然的望着面前的三人。  

宋应星、杨文才、林新。  

他们三个一大早找上自己,说什么要改良炮弹,做出符合膛线的东西来,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因为他们说的想法,昨天吴淳夫就看过了。  

但不是他们送来的。  

而是柳安。  

吴淳夫笑着摇了摇头,从桌上的卷宗里拿出最顶上的一本,递了过去:“你们看看这个。”  

杨文才一头雾水的接过,打开一看,顿时瞠目结舌。  

“这,这是谁画的?”  

“竟然如此精细?”  

“炮弹还能这么做?”  

杨文才彻底震惊了,他的想法被人抢先一步,非但没有愤怒,反而有些惊喜,因为这张图纸的出现,意味着他们的想法是可行的,也就是说,他们摸索的路线没有问题。  

这是个好消息,并且图纸给了他们极大的启发。  

一颗炮弹,内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啊!  

自己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不光是他,宋应星和林新二人也是相同的神色,相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不敢置信。  

根据他们的眼光,自然不难看出,这张图纸的出现会使得大明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这是改良火器的秘方。  

“吴...吴尚书,下官斗胆问一句,这是哪位大家的作品?”  

宋应星下意识的用上了大家这个词,因为在他眼中,能画出这张图纸的人跟开宗立派的大家没有区别,都是先驱,值得尊敬。  

吴淳夫笑了笑,说道:“此人你们都认识,或者说熟悉的很,正是柳太师。”  

三人顿时恍然大悟,怪不得。  

如果是柳安的话一切就都说的通了。  

甚至不需要任何解释,只报出柳安的名字,三人就完全打消了疑惑。  

原因很简单,柳安做的每一件事,在他们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不管有多少人质疑,最后事实都证明,柳安做的才是正确的。  

这就让他们形成了一种依赖感和信任,下意识的认为,只要是柳安做的,就是对的。  

“想不到,柳先生竟然还会画图......”  

杨文才拿着图纸,开玩笑似的说道。  

这是他第一次见柳安画图,不得不说,还挺工整的。  

吴淳夫端着茶杯,有一搭没一搭的喝着,忽然身体一震,想起了一件事。  

既然杨文才几人想法与柳安想同,那自己是不是可以将图纸交给他们去做?  

毕竟这东西有些棘手,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爆炸。  

吴淳夫可不想惹麻烦。  

“咳咳,扬郎中,宋侍郎,既然二位对着炮弹一事如此上心,不若此事便交予二位去做,虽然柳太师拜托的是工部,但二位也算是工部的一员,何况你们也看到了,工部造个火炮还行,造炮弹....这是王恭厂的专长啊。”  

宋应星略作踌躇,便答应了下来,就算吴淳夫不说,这件事他也会主动接下,毕竟是柳安的吩咐,其次嘛.....他对此真的很有兴趣。  

于是乎,宋应星三人便带着图纸离开了工部。  

雪丝毫没有停息的念头,街上的积雪已经没到了小腿,这让柳安不免有些担忧。  

如果再大的话,就不是瑞雪了,而是雪灾。  

雪灾对大明的威胁程度丝毫不下于干旱,一场重雪灾,轻则导致农畜冻死,重则威胁到房屋、百姓的性命。  

地上的雪好除,房顶的雪呢?  

要知道大部分百姓的家都是用木头垒成的,如果年久失修,再遭逢雪灾的话,很容易便会坍塌,而一旦房屋坍塌,下面居住的人......  

去岁也下了雪,但还敢不上今年的一般。  

眼看年关在即,如果就这么持续下去,恐怕会发生大灾。  

就在柳安思考对策的时候,宫里来人了。  

“柳太师,陛下请您进宫议事。”  

“哦?什么事?”  

“各地州府都传来了消息....”传命的内监先请柳安上了马车,朝着皇宫驶去的时候说道:“目前遭了雪灾的地方共计三十二府,横贯东西南北,有不少驿卒因为大雪都被困在了路上,实际数量可能要远远超出朝廷收到的奏报。”  

柳安顿时皱紧了眉头,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么看来,京师只是雪灾发生的地点之一,如果这次雪灾真的是全国性的,那可就麻烦了。  

如果真的遭了这么严重的雪灾,那么官道是肯定用不了了,被大雪阻碍的道路,人畜徒步都行的极为困难,运粮赈灾的马车又怎么能通过呢?  

如果赈灾的马车过不去,各州府就收不到朝廷的支援,只能看各州府应对的措施了。  

马车很快就到了皇宫,柳安下车徒步,发现皇宫内倒是看不到太多的积雪,为了防止贵人们摔倒,积雪早就被内监们清扫干净,就是现在,肉眼可见之处也有十几名内监拿着扫把在将刚落下的积雪清除,保证道路整洁。  

来到乾清宫,这里已经有不少大臣裹着棉袄等待了。  

内阁三位阁老,吏部、户部尚书,大理寺卿,顺天府尹,还有魏忠贤都在。  

众人围成一团,坐在火盆旁烤着火,见到柳安风尘仆仆的进来,众人便问候了一句。  

朱由校独享一方火盆,这倒不是他矫情,而是天气太寒冷了,不刮风还好,一刮风,冷气就呼呼顺着缝隙往殿里灌,要是没有火盆,再年轻的身体也扛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