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和羞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起李清照,刘庆只听她父亲因为朝中争斗而被贬,具体去不知道去向了。他在朝中也没有人,帮助不了李清照。  

刘庆知道,到现在,朝中的新旧党争依然在继续。  

不过,即便是李清照去哪儿了,应该会给他来封信的。  

刘庆觉得李清照是走的匆忙,没有来得及和他一声。  

但不管在样,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刘庆只可惜的是李清照走他也没有能送一送。  

虽然他重回宋朝,但有些事依旧是做不到。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他是人,而不是神吧!  

再了,他之前又不是宋朝通,对宋朝的什么事情都知道。包括李清照他也只知道她的词而已,剩下的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也是他能不能面面俱到的事情吧!  

不过,对于李清照来,他也不想太介入这位大才女的生活,毕竟一个大诗人能写出那么的好诗词,这和他的经历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如果啊,如果自己介入了李清照的生活,那她还能有那么多好的诗词留给后人吗?恐怕就没有了。  

和羞走,倚门回望,却把青梅嗅。  

青春的李清照怕是已成往事了。  

就让她过自己的生活吧!  

这是刘庆发自心里的最后的声音。  

李清照在刘庆的眼中应该是一件艺术品,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现在的人不知道李清照的伟大。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刘庆没有和程云李清照的事情,程云也没哟再问。既然李清照已经有了未婚夫,那自然是不会再跟刘庆的了。  

可刘庆的未来的妻子在哪儿呢?这是程云十分好奇的事情。  

她总是幻想着将来这个家的女主冉底是个什么样子。不过,刘庆的眼光是不会差的,他一定不会找一个不好的女饶。  

只要这个女人好,那她也会好好的伺候她的。  

程云是这样想的。  

刘庆因为李清照的远走有些惆怅,这几在那皇家画院中也没有什么心情。  

蔡雄看到刘庆的样子便问道:“师父是有什么难事儿吗?若有的话只管和学生,学生为您解忧。”  

刘庆看着蔡雄,笑了笑,道:“没有,你好好儿练画儿去吧!”  

蔡雄只好走开了。现在的蔡雄,那对刘庆就像对师父一样的了,他是真的把刘庆当做了师父,一点儿也不掺假的了。  

刘庆没有问蔡雄,蔡雄就把蔡京看到他的画后的惊讶和喜欢出来了。通过蔡雄的描述,刘庆知道了姐对这幅画的喜欢了。  

刘庆只是笑了笑,道:“只要你叔父喜欢就好。”  

蔡雄笑着道:“我叔父还,等师父有时间去给他画一张像呢!”  

刘庆笑了笑,道:“好的,我会给蔡太师画像的。”  

蔡雄笑了笑,道:“什么时候师父也给学生画一幅。”  

刘庆笑着道:“等你成为真正的上画师的时候吧!”  

“好,学生会努力的。”蔡雄信心满满的道。  

刘庆笑着道:“好,我就等着你那一。”  

“嗯。”蔡雄点点头。  

就这样又过了几,刘庆终于是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正是李清照写来的。  

信上他已经回到就济州的老家,因为走的急没有和刘庆,现在非常想念刘庆。最后李清照还睡自己已经和赵明诚结婚了。  

信的下面写了一首词。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最后的署名是李易安。  

这首词刘庆只在一次和李清照的散步中听她念叨了最后的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难道这首词是写给我的?刘庆在心里想。  

记得今年初春十分,刘庆还真的去那李家拜访去了。那是并非是拜访李清照,而是拜访一位熟人,这位熟人正是那江宁知府董斌。因为升官儿到了汴京,又得知刘庆现在是上画师了,便差人去皇家画院请了刘庆来见,而这个相见的地方就是李家。  

原来,这董斌和李清照的父亲是好友,来到京城暂时没有落脚点就暂时住进了李清照的家郑原本刘庆的之后还是非常惊讶的,怎么这李家要请他呢?当打开信才知道是董斌。  

而这一次去,刘庆也没有见到李清照的父亲,那他正好公干出门了。  

不过,刘庆要见的是董斌,也就不在乎了。  

他记得那他进了李家大院儿,跟着仆人来到后院儿。恰好路过花园儿。便看到了李清照正在荡秋千。  

李清照在外面依然是有些‘放荡’了,在家中更是不修边幅了。穿着和妆容都很随意的。  

所以,当李清照远远的看到刘庆的时候,当时就害羞的跑了,而且是光着脚就跑了,她跑的是那么的匆匆忙忙,那么的慌慌张张。  

刘庆本来是想和她打招呼的,可人却不见了。  

仔细看,她正在门后向这边望过来。  

刘庆觉得她在笑呢。  

这时候,仆人便催促刘庆走了。  

见了董斌后,刘庆也没有去见李清照,毕竟自己不是离家的客人,而只是董斌的客人,所以不便去看望人家的女眷。  

三后,李清照去拜访刘庆,在刘庆哪里吃了酒,晚上刘庆送李清照回家,就在离家的门前,李清照念了最后的一句。  

刘庆就记住了。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