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九章 雷檀众神(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传,仙术皆未入门,仅一谋生而已,如何认识三山五岳高人闻言很干脆摇头道:“这就要老师自己想了,其实就算高人在闭关,但总归同门,既然舍下脸面,不如哭诉一番…或可有用…”  

闻仲寻思许久,咬牙道:“好,你和余庆好生守好军营,勿令诸位天君出阵迎敌,待我回来!”  

“是!”  

闻仲说罢,急忙去与十天君知会一声,便趁夜色,骑玉麒麟悄然出营,往东而去。  

西岐这边,自收兵之后,诸仙各归芦蓬,三代弟子也与师父形影不离,皆在城外修行。  

姜尚要在相府处理西岐二百镇军机要务,所以刘樵也随师父住在城中。  

在闻仲悄然驾麒麟出营那一刹,独坐芦蓬,似睡非睡的燃灯却忽而抬头,掐指一算,眼中精光闪烁。  

意味深长的轻笑一声,旋即再次垂首阖眼,好似睡着一般。  

相府一座僻静庭院中,万籁俱寂。  

明亮月光下,刘樵也对月独坐,双目似闭非闭,正在修行。  

吐气有声,音如雷震,似如蟾蜍鸣。  

少顷睁眼,垂首摇头,叹道:“可惜,要是十天君皆上榜,加上邓、张、辛、陶四将,就够我修成一整部雷坛法术。”  

与其它神圣不同,闻仲目前惹来这一波人,基本都是雷部神圣。  

目前已上榜六位,刘樵依之前方法记述功绩于天书。  

加上被斩首祭旗的赵江、董全二天君,又修成六尊身神。  

包括秦完、赵江、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  

上榜之后,真灵元神才是本相,皆是蓝脸朱发、獠牙上下,打扮各异的六尊神圣。  

不过这六尊身神,却一门道术都没生出。  

刘樵估计,整个雷部,应该是组成一系法门,成为一个神通。  

所以颇为可惜,有有些期待,只待雷部众神上榜,自己也有机会接触接触雷法了。  

雷法至刚至阳,极为难得,目前只有道门三教才独有,而且还是真传才能得授。  

哪怕仅仅是掌心雷,除了太上教主爱指点散人,泄露出去几次,让少数几个西昆仑散人学去外。  

阐教三代弟子里,就刘樵目前所知的,也只有杨戬才会掌心雷。  

此时雷法于后世也大不相同,后世讲究步罡踏斗,开雷檀行书号令。  

说白了,就是靠关系,烧封书信上去,上面霹雳童子、布雾郎君等神仙敲法鼓,刮风卷云,响个霹雳而已。  

前古时的雷法,讲究内炼玄功,不是后来神霄派炼神的幻术雷法。  

也不是正一威盟坛号令天神,借天宫雷神法力施展的雷法。  

而是全凭自身功力施展,采身内、身外气,炼就的雷法声势不大,但命中率极高,且杨手即发。  

是真正属于内炼雷法,非常适合于炼气士使用,不管是杀人夺宝,击雷震鬼,操作法阵,都是必备良品。  

不过随着前古炼气士的衰落,这种雷法也渐渐失传,后世所流行的,就只有神霄和正一雷法了。  

不过姜尚恰好就会这个法门。  

却一直没有传授刘樵,每次问及,只推说封神事未竟全功,不可擅自轻传云云。  

仅此推测,恐怕目前除了教主老爷,就只有师父姜尚才会这个雷法了。  

刘樵好奇雷法,也不是其它原因,追求什么雷法斩邪帅气云云,而是成仙灾劫中有雷劫。  

刘樵想弄门雷法,研究看有没有可能借雷法避雷灾而已。  

“唉…任重而道远啊,好在雷门神通虽然没成,但又弄出来几道符!”刘樵心下宽慰自己道。  

没有雷法,有雷符也行,虽然于神仙斗法不起作用,但对自己的“拼兮兮”成道之术,又进一步。  

“呱…咕咕…呱…”月色下,院中树荫、花坛中蟾蜍声阵阵。  

树梢花草上,还有蝉鸣声不断响起,弄得本该寂静的夜中,热闹不已。  

“不觉又是盛夏,试试新得的符也好!”  

这般蝉、蟾合鸣,加上蚊虫叮咬,刘樵也无法入静修行,索性试试新得的符咒。  

想罢,从房中取黄纸,用酒调合朱砂,铺在石桉上。  

一手捻天罡指决,阖目微沉,存思心中身神。  

少顷,刘樵突然睁眼,急颂秘祝“靐靐芔”译(雷声震山泽,电光似飞虬)  

冥冥之中,恍忽有一尊神圣浮现,赤发金睛,蓝脸獠牙,头戴碧玉冠。  

金盔金甲,外罩红霞,手托宝剑,坐下五雷车,背插五雷旗,各书神符,脚下云霞灿灿,隐无穷兵马。  

“董公助吾,神兵火急如律令!”秘祝请神,刘樵又口颂咒语。  

手上笔走龙蛇,在黄纸上勾勒朱砂法印,写罢,将笔倒转,以笔头叩符三匝。  

旋即一切异象消失不见,刘樵深吸口气,看着桉上黄符,神色莫名。  

其实刘樵如果真要用董天君法力,大可不必这么麻烦,直接画符,或召出董天君都可以。  

不过既然要试验符法,自然得按凡人不用法力,不用修行就能用的操作试验。  

秘祝真箓,神人便有感应,这个类似于所谓神灵真名,每个神的真箓都不同。  

请神降下之后,又借法力,书罢符咒,净水,瓜果,香火或三牲不等,用来送神。  

这就是刘樵研究符法应该有的全部步骤。  

如果神圣轻易来了,又挥之即退,刘樵还怕后代传人没事乱把神请来戏耍。  

约以三牲香火送神,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