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一章 知见之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弟子拜见老爷,老爷圣寿…”刘樵作揖一礼。  

燃灯睁开眼,打量刘樵许久,淡淡道:“玉枢道友,现在作何想法?”  

作何想法?我现在想砍你两剑,然后拔腿跑去西方教你信不?  

心里面这么想,面上却一脸恭谨道:  

“弟子本世间愚钝之人,深受阐教师恩,愿为玉虚效死,甚感无上荣幸!”  

燃灯闻言,捋须长笑。  

似乎对刘樵如此恭顺,颇为满意,颔首道:“既如此,就坐下说话!”  

刘樵也不客套,大大咧咧扯个蒲团往当中一坐。  

“玉枢,你是想去西方教当佛爷爷(佛祖),还是想去东海当截教仙呐?”  

不过刚坐下,燃灯第一句话差点把刘樵吓个趔趄。  

果然,自己心里的小九九,跟本瞒不过这些老不死的。  

刘樵一瞬间脸色煞白,不过转瞬间,又平复下来。  

如果说当初,对于拜入阐教刘樵趋之若鹜,入门后又谨小慎微生怕被革除师门。  

但那一切都是建立在姜尚答应给自己大小封个神位的承诺的情况下。  

现在不仅想让自己祭阵,还连个神位都不给。  

连恩师姜尚现在都避自己远远的,一问及神位就左右言顾其它。  

这种情况下,就算被看破又如何?  

要这阐教身份,还有个毛用啊!  

“西方教也好,截教也罢,皆非弟子所愿,乃时势所逼也!”  

事到如今,既然话也说开了,刘樵也不用顾及了。  

“莫非我阐教有负于你?”燃灯问道。  

刘樵垂首道:“弟子在金室山有玉籽仙株,三百岁一结果,食一粒,延寿百十年,赠予师门。”  

“还有自悟小术《内景身神》能练筋骨脏腑,八万六千毫毛神,也留予师门。”  

刘樵一生。无愧与人,唯三有愧者,愧对姜尚入道之恩。  

愧对大圣生夷遗骨之恩。  

愧对道德真君指点、照拂之恩。  

若无姜尚,没有现在刘樵的一切,所以不管姜尚怎么对自己,都是刘樵恩师。  

生夷氏上古神魔,魔祖蚩尤之兄弟,战天斗地,天庭封为大圣,何等高傲。  

自己取他遗骨,却临阵逃避,没有应当初绝不辱祂遗骨之诺言,算是有愧。  

道德真君数次点拨自己于危难,当初一粒神砂,又因自己而破杀戒。  

虽然不管真君对自己有甚谋划,自己破门而出,都算愧对他期望。  

但就算破门而出,刘樵也唯独没有愧对师门,愧对阐教玉虚宫。  

忍让同门,礼敬师长,著《神仙业位图》矜矜业业,不曾遗漏半点。  

玉籽仙株常龙的,是刘樵一脉的宝物,以之还予阐教。  

自己的成道草创之法《黄庭道术》,送予阐教。  

燃灯听罢默然,眼神飘忽,心下不知作何感想。  

“不知这些够不够阐教师恩?”刘樵在下首淡淡道。  

见燃灯默然看着自己,刘樵又道:“若还不够,贫道散去三百年玉虚功行、废去五行道术、奇门遁甲。”  

燃灯哑然失笑道:“哈哈…若是如此,你无我玉虚法力,只怕去不了岛屿,到不得西土…”  

刘樵也但笑不语,虽然没有法力。五行遁术。  

但还有幽神金刚、赤索护身,不需法力,黄斑虎代步,日行数百里、不需腾云。  

这些、应该足够护持自己赶到西方了。  

见刘樵笑而不语,燃灯貌似规劝道:“而且西方教法,混乱不一,也不是好求的。”  

对于西方教法目前情形,刘樵也有所耳闻。  

现在互不统一属,有数百大小教门,修行法脉简直乱七八糟、不堪入目。  

什么合欢法、灌顶法、金身法、律法门、戒法门…  

光教主就有数十位,只是尊接引为大教主,类似于盟主。  

而接引门下大多还在重视苦行,通过折磨肉身,以求蜕出精神的法门。  

总之就是各种折磨自己,越痛苦,越变态,才算根性上乘。  

可能在中原道门根性好,去了西方,吃不得苦,不够变态,对自己不够狠。  

那就是废物,根性极差,看都没人看你一眼。  

反之,在中原三教、甚至连三十六洞旁门都看不上的人。  

只要对自己够狠,那就是西方各位教主抢着收的弟子。  

“我自有法,何须向他人求?”刘樵不答反问道。  

在刘樵看来,西方越是混乱,接引越需要人才。  

至于对自己狠,刘樵一直对自己挺狠的。  

自己有法,何须苦求?只要刘樵愿意,随时可以把黄庭变成《大觉大乘仙术》。  

把符咒风格一改,照样能借法摄法,黄庭之道,刘樵已得根本。  

只要接引给个练气法门就行了,身为西方唯一大觉教主,天庭上尊号混元一气太乙上方无极大觉金仙。  

当不至于找不出一本类似道门风格的练气法门。  

芦蓬中沉默无语,时间仿佛凝固,刘樵一直转头看外面天色。  

打算入夜后就走。  

燃灯看着一脸决绝的刘樵,沉默许久之后,叹道:“点你入阵,是因为贫道根本没想过要让你祭阵。”  

刘樵猛然抬头道:“十绝阵十死无生,风吼阵百死无生,这怎么说”  

“你要破门而出,贫道不拦你,我阐教也不会要你的道术灵根。”燃灯却收敛神色。  

转过话题道:“你要去西方,贫道还能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