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一章 狗头军师(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师金鞭龙摆尾,邓忠阔斧似车轮,辛环肉翅世间稀,张节枪传天下少。  

这才是雷部众圣施勐烈,西岐众将各逃生,弃鼓丢锣抛满地,尸横马倒不堪题。  

场上数万商军,如潮水徐徐退去太太师与四将得胜回营。  

升了帐,吉立等留守众将皆来贺:“太师头阵之功,挫动西岐锋锐,破此城,只在指日矣!”  

想起刘樵、杨戬二人的手段,闻太师摇头,默然不答,心下思绪翻涌。  

西岐相府,又是愁云惨澹,哀嚎遍地的一天。  

李家三兄弟,除了金吒躲过一劫,哪吒、木吒都带伤。  

韩毒龙、薛恶虎众人,包括姜尚,都挨了一鞭。  

可以说人人带伤,好在有薛恶虎身上一葫芦灵药,给众人擦上,都免去性命之忧。  

但饶是如此,也是个个脸色发白,或坐或趟,愁云惨澹。  

可以说,老太师这次,算是把西岐众仙、将领,都抽了一顿狠的。  

姜尚擦了灵药,这会儿已经能坐着理事,见刘樵等人回来,忙问道:“你们没事就好,大军可收回来了”  

武吉走进来道:“放心吧师父,十万大军,带伤的不少,死了有三五千,剩下的都回来了。”  

黄天化脸色苍白,靠在榻上问道:“武师弟,我爹呢?”  

“武成王无碍,还阵斩了敌军几员小校呢,这会儿安顿兵马去了。”武吉给黄天化吃个定心丸道。  

少顷,众将、仙家又齐聚相府,姜尚坐首位,忧愁道:“今日着伤诸将,李氏兄弟,韩毒龙等人,尽被那闻太师鞭打了。”  

杨戬在一旁道:“丞相且歇息一二日,再去会战,定胜闻仲,若得胜时,趁势劫营,后面势如破竹,闻仲可擒矣。”  

姜尚摇头苦笑,哪有这么简单就能擒住闻仲,知道杨戬是安慰他,便颔首道:“甚好,那就如此。”  

忽而,姜尚又转过头,看向一直默然不语的刘樵,问道:“吾徒稳坐台下,神情莫测,有何妙计教吾”  

“不敢,弟子能有甚妙计,丞相决定便是…”刘樵忙摇头道。  

参演军机,议事之时,刘樵等众人都称姜尚为丞相,以显正式。  

黄飞虎、南宫适等人却躬身道:“军师定有妙计,且讲来吧!”  

哪吒等人道:“刘师兄,都是自己人,你有甚计策,无虚遮掩,直说!”  

姜尚见刘樵满脸自信,走下台问道:“吾徒有何计议,直说无妨!”  

刘樵确实有些计策,只是碍于姜尚等人军略都在自己之上,不好讲来。  

此时见众人都问,刘樵便道:“闻太师携大军三十万而来,破其兵马,他自然退去。”  

“哦如何破其兵马”  

“今日我等面上打个平手,实际已是兵败,我想,或可择精兵,趁夜袭营,太师等人,胜而骄狂,定不防备…”  

刘樵将前世看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情,挑一点儿讲出来道。  

这个计策,算是对杨戬计策的补充版。  

众将一听,纷纷颔首,都在思考袭营可性性。  

黄飞虎早已是刘樵的“脑残粉”,闻言抚掌大笑道:“妙啊,军师此计,妙不可言!”  

其声如雷,响彻大殿内外,然而就是说不出此计妙在何处,殿中一片寂静。  

见无人响应自己,黄飞虎有些尴尬,瞪了儿子天化一眼,臭小子,竟然不附和老爹和刘道长。  

好在他的死党南宫适此时也站出来,附和道:“武成王说的不错,军师此计甚妙,闻太师等人胜了一场,绝料不到我军新败,却趁夜袭营。”  

“是啊…换位而处,今夜被袭营,我也难料到。”  

“不错,不愧是军师,此计大好!”  

南宫适可谓是西岐众武人之首,他一开口,底下武夫不管对不对,纷纷想着法儿的附和赞叹。  

太颠、辛甲,周纪等人,皆是吹捧附和,彷佛刘樵之计,天上难得,地上难有,妙算神鬼之机。  

哪吒等仙家,听不太懂这些军谋,见众人都说好,便真以为此计甚妙,也纷纷颔首赞同。  

一时间,满殿吵吵嚷嚷,入耳处,尽是称赞之声,弄得刘樵都有些“羞涩”了,直呼:“诸位缪赞,都是老师教的。”  

姜尚也有些懵,但见众将仙家都说此计好,他也不说对错,颔首道:“既然如此,就依吾徒所言,传令!”  

“武吉简练精骑六千,大军一更造饭,二更随我袭营。”  

“尊令!”众将纷纷应诺。  

刘樵劝谏道:“师父受了伤,在府中休养便是,且稳坐中军帅帐,待我等破敌好消息…”  

话音未落,姜尚摆手道:“有薛师侄灵药,老夫已无大碍,可以上骑挥鞭,勿虚多言。”  

实际上在姜尚看来,刘樵的袭营之计,漏洞百出,但他并未当众驳回此策,反而依言纳谏。  

目的,就是培养刘樵的韬略军谋,给弟子自信,给弟子兜底。  

但姜尚并不放心,所以坚持也要一起去,可谓一片苦心了。  

不觉已经入夜,太师与麾下众将聚于帐中。  

闻仲抬头看向帐外,忽见一缕风过,探手一捏,默然不语。  

四将参谒道:“太师为何神色不宁”  

“这西岐左道术士甚多,极难应付,征讨不得方略,着实国事艰难,多事之秋。”太师叹气道。  

张节笑道:“我见那西岐一众妖党,也没什么厉害的,还不是畏了太师金鞭,只落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