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四章 元神初成(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个意思…”刘樵感叹道。  

意思就是跟着感觉往前走,就不会错。  

不过道德真君提前告诉自己,难道经预判了自己现在会修成元神么?  

刘樵刚冒出这个想法,冥冥中的元神感应却告诉自己,这个猜测没错。  

摇摇头,甩开这些纷杂念头,欣喜道:“修炼十馀载,今日始脱俗流,一些事情,掐指一算就知端的。”  

未成元神,始终只是蜉蝣、蝼蚁,跟神通道法无关。  

修成元神,哪怕只是低层次的阴神,至少许多东西,大能的布局,能略微知道。  

至少,死也知道为啥死。  

这才算是脱俗登真,由末流左道,跻身旁门。  

“后续的阴神修行,不能着急,先出关,修行道术。”  

阴神凝聚,只是初步,后续得经出壳、神游等步骤,才算真的小成稳固。  

出壳简单,但阴神初生,太过脆弱,受风刮如刀割,雨打如锤凿。  

必须得经过锻炼,才能神游四极八荒。  

先经夜晚、晨昏出去游荡,这个叫水炼。  

水炼过后,阴神稳固一些,又过渡到正午出去,这个叫火炼。  

经过水火烧炼,直到白日出行,不惧风雷,隐幻莫测,那阴神就算真修成了。  

至于阳神,跟这些则完全无关,还不是刘樵这个层次所能揣测的。  

时间倏忽,岁月流转,不觉又是两年过去,已经到了帝辛二十一年。  

这几年,刘樵师徒隐于金室山中,再未出去过。  

或深山采药,或师徒弈棋,或炼法术。  

倒也不觉孤独,每日都很充实,每日也都在进步。  

常龙异类修行,与人不同,虽有近千年道行,但始终不能修成阴神。  

刘樵多次指点关窍,他也只是略有所悟,但真要练出阴神,还得时间积累。  

其武艺倒是愈发高深莫测,一开始,他让着刘樵,二人还能过个几百招。  

后来不用他让,就只能斗十余招,就打落刘樵手中剑。  

持续的实战,刘樵本身天资高绝,才情一流,武艺自然也在提升。  

但始终没有常龙武艺提升得更快,到现在,常龙十八班器械,门门精熟。  

哪怕用一根拇指粗的软竹条,刘樵使双锏这种重武器,也攻不破他轻飘飘的竹条。  

而且常龙全程不还手,只被动抵挡,可见武艺之高,刘樵早难以望其项背。  

对于徒弟武艺的进步,刘樵不仅不嫉,反越发欣慰。  

炼气士寿数悠长,基本不会老死,教徒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师父不需要比徒弟强,最好每个徒弟都有自己擅长的,都比自己强。  

当然,刘樵武艺上的天赋,比不上常龙,但也能算中上。  

最主要的,还是修行以及道术神通上的天赋。  

短短两年时间过去,阴神已经水火炼度,可白日出游数百里,离体七天。  

而且还是硬生生水火炼度,整个过程,没用半点丹砂,灵药辅助。  

按黄角大仙所说,一般人阴神初成,到水火炼度完毕,须得十数年。  

还得要伏火法炼砂洗练,灵丸养气,仙露养魂,以免受到损伤,进步缓慢。  

所以刘樵炼法这个天赋,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五行遁术进步也很大,虽还没达到炼就神通,念动即遁的地步。  

刘樵曾经想过,五行道术有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窥门径,只能说能用处来,时灵时不灵,并不稳当,或一受惊吓,慌乱时就掐错决,施展不出。  

第二层次,炉火纯青,已经非常熟练,捻沙一洒,便能遁走,不会受心态,外界危险的影响,挥如臂使。  

第三层次,彻底练成,虽然需掐诀捻咒,还是需要法力,但已经勉强可以借物而遁,不需要再繁杂的念咒掐诀,还要洒沙,巽水。  

第四层次,炼成神通,生成五行符节于元神,念动之间,即可施展,无须法力,沾物即走,水火五行,皆不能伤身。  

原先的刘樵,处于第二层次,炉火纯青的阶段,可以熟练施展。  

现在经过两年修行,愈发信手捻来,光练习遁术,就空费去了十余年法力。  

终于在前几天,达到第三层次,心中默念咒语,掐个诀就能遁走,不用再洒沙,巽水。  

离练就五遁神通,只差一步之遥。  

但五行道术属于越练越难,易学难精的道术,博大精深,虽然只差一点,却犹如天堑。  

无数高人千年、万年,都卡在第三个阶段,始终无法练成神通。  

纵然刘樵如此天赋才情,也没信心能在短时间内将之练成神通。  

这一日,烟霞观庭院中,仙株烨烨生辉,洒下无穷氤氲雾气。  

“嘿…哈!”常龙赤缚舞两杆各重数十斤的百炼锤,双臂似担鸿毛,纵跳如飞。  

刘樵一身杏黄道衣,大袖飘飘,发髻用一字青巾束起,站在一旁观看,时不时颔首称赞,笑意隐隐。  

仙风道骨好似神仙高人,哦不!就是神仙中人。  

炼就元神,已然算是真正的仙家之辈。  

少顷,常龙停下演练,收拢手上合重二百斤,斗来大的一双百炼锤,已经舞了半个时辰,浑身未出半滴汗水。  

显然其武艺高深莫测,神威不曾泄,气力充沛。  

刘樵见他停下,捋须笑道:“怎么,还是不趁手”  

常龙摇摇头道:“倒不是不趁手,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