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风雨许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地,那要说还没有坚定的决心改变现状的话,刘协也就用不着如此焦虑担心了。  

关键是刘协心中仍然坚信自己是大汉正统,他并不像放弃天子的身份,也不想丢了刘氏先辈们的脸面。  

昔年高帝,武帝还有光武帝等等列祖列宗的丰功伟绩刘协都曾经拜读过也曾心驰神往,也想过自己能够效仿光武先祖一般,将大汉的危局扭转过来重现辉煌。  

甚至有的时候刘协在自己幻想之时,都已经开始构思自己死后的谥号到底该用哪个字才能够形容自己在世之时的功绩了。  

可现实就像是一把无情冰冷的链锤,狠狠地敲打在了刘协的脸上将他给砸醒。  

所谓幻想终究会破灭,而迫在眉睫的威胁却已经要抵达眼前,曹丕可不是曹操,更加不可能跟自己讲什么君君臣臣的道理。  

刘协都猜得出来曹丕此番来者不善,那跟遑论曹丕自身意欲何为,总不会真的是没事闲的到此一游散散心吧,也别说什么承继王位之后来耀武扬威,因为那根本就没必要。  

这许县上上下下所有的戍卒尽在曹氏的掌控之中,就连戍卫宫城的天子禁军也都是曹操的亲兵。  

乍一看好似他这个天子的待遇不错,毕竟曹操的亲兵可都是百战的精锐,用以护卫宫闱那简直是相当的安全可靠。  

但问题在于,刘协根本指挥不动的禁军那算什么天子亲军,主将是曹氏亲族而这些禁军所听号令也只从曹氏之人,说是护卫宫廷保护他这个天子,但实际上跟圈禁又有什么分别?  

这等层层包围的困局,好似四面八方都是曹氏一族的影子,刘协束手束脚不说更仿佛根本看不到什么生路。  

然而他身为刘氏皇帝天下共主,自然不可能就此放弃任人宰割,更加不会大汉天下就这般拱手的让出去任他曹丕予取予求!  

开心没多久的刘协,很快便是下定了决心,纵使是拼死一搏他也不可能就此放弃。  

不是还有三五日呢吗,虽然时间仓促了一些可并非没有什么希望,哪怕只是一线也好,也足以让刘协什么都不在乎了…  

堂堂天子竟然还要鬼鬼祟祟的在自己的皇宫之中谋划外臣,这说出去都丢了刘氏皇族的脸面。  

可现实就是如此,刘协手中可用之人是少之又少,前后两次的举事失败,导致现在满朝文武中那些还算忠于汉室的臣子也早就掩面低首不敢吭声。  

真正的硬骨头早就被曹操给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一些软皮囊自然不成气候,刘协心中也明白这些人好似茅草一遍风吹两边倒,可眼下他不靠着这些人又能指望谁呢!  

曾几何时,刘协也将希望放在了外面的皇叔刘备刘玄德身上,可天下局势如何他也不是不清楚。  

自己那位皇叔虽然说是手握益州荆州等地,可要说跟曹操相比那就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了。  

刘协是希望能够有忠臣志士来将自己救出脱离苦海,可他也没有彻底迷了神志。  

而眼下既然益州的皇叔帮不上忙了,事情又到了避无可避的最后关头,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是靠自己来应对,那除了硬着头皮顶上去,刘协也想不到什么其他的办法了。  

他可以弯下腰弯下膝盖,这样求着曹丕给自己留下最后的颜面,可以求得一生不死甚至后半辈子荣华富贵都不是什么难事。  

可若真的那样,他刘协还有什么资格称作称为大汉帝胄,还有什么脸面自称刘氏子孙,怕是就连刘协二字中的刘姓也没有那个资格去承担了吧…  

黄河畔颖水边,铁骑开路虎豹随行,魏王行驾闲人退避!  

曹丕这魏王爵号虽然没有得到刘协的承认,可事实上刘协一人认不认的又有何妨。  

天子玺印都不在刘协手里了,他那个汉天子早就是有名无实,而且怕是用不了多久之后,连名可能都保不住的!  

作为大魏之王,这天下三分诸侯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方,曹丕自然有资格藐视天下人,更别说一个连自己居住的皇宫都没有办法彻底掌握的废人刘协了。  

至于九锡之礼行王辇驾什么的,他既然都已经从父王手中接过了魏王爵位,那这点规制礼仪上的东西还有什么是自己不能用的?  

不仅要用,而且还是用的大大方方一点都不需要避讳什么,旁人有没有异议对于他曹丕而言有什么关系,更别说根本就不会有人敢站出来反对自己,哪怕是所谓的天子,到现在也不是一样没敢吭声!  

坐在车辇上,曹丕翻阅着手中的竹简,其上是这些日许县发生的一些大大小小事情。  

他这一路从邺城渡河至此,按照原本的速度他应该是在今日便抵达许县正式面见刘协,但因为半路转道去了鄢陵县将曹彰安置妥当,这才因此耽误了一些时日,却也是让曹丕多出了一些准备。  

现在他距离许县还有两日的路程,不过看着手里这份今晨从许县送来的急信,曹丕倒还就不急着抵达许县了!  

无他,只因为这竹简上的内容极大的引起了他的兴趣。  

那个他以为胆小如鼠废人一个什么也做不到的傀儡皇帝,居然在得知自己率众赶赴许县的时候,秘密召集了一些所谓的汉室忠臣,想要在他入城之际进行伏杀!  

这消息是真的让曹丕感觉到惊讶,甚至一度有种难以相信的感觉。  

然而在惊讶之余,却又是好笑有趣的感觉更多一些。  

曹丕是真的没想到哪个自己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