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小赌一阵(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意停了停,趁机观察一下老爹的神情。  

在发现老爹没什么特殊表情变化的时候,刘禅心下一松知道自己接下来就不用避讳什么了,显然就算是老爹本人也对当初赤壁大战时孙刘双方谁占主导的问题没什么意见。  

而就连刘禅都看得出来当初赤壁联军中己方七成的功劳都在江东一边,那就更不用说是曹操本人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当初曹操在恢复元气弥补赤壁损失的几年过后,没有选择从凉州南下汉中,反而是直接率兵从合肥准备跟孙权一决高下。  

这其中自是有当初凉州局面不稳,大军开拔入侵汉中等地很容易后方出现纰漏的原因。  

可归根结底,曹操选择合肥而不是汉中,更多的因素却还是他想要报当初赤壁的火攻之仇啊!  

端起水碗抿了一口,刘禅继续刚才的话说道“有因必有果,因为想要报仇,所以才会有后面我等熟知的合肥血战,那一次差点没让江东彻底退出诸侯舞台的战争!”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可是从各方了解的消息中,刘禅依然能够清楚的得知当时曹孙两家在合肥在长江以北打的那叫一个惨烈。  

这场战役从一开始江东天大优势直接飞龙骑脸过江而战,就差那么一丁丁点便要把合肥给打下来,到最后曹操坐镇中军张文远一生高光闪亮,八百骑死士冲阵是直接差点没把三分天下的大结局给冲出来!  

要知道当时江东都已经溃败成什么样子了,除了长江水师留守的一部分外,剩下的步卒和一部分被调上岸的水师师被杀的七零八落根本不成建制。  

死伤惨烈的程度比官渡之战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正因为渡江之难才更加剧了这场战役的血腥程度…  

“不错,合肥一战确实是有够惨烈,曹贼也的确是带着报复想法去打的这一战,而且还差点就把江东给灭掉了,甚至当初就算我等有心驰援,襄阳方面也不可能让我水师那般称心如意,江东的局势必不会好过。”  

刘备也一同回忆起了当初合肥血战的内容,而且他们作为旁观者没有亲身参与其中的感官,实际上也并不比亲身经历的人差到哪里去。  

要知道当时的孙刘联盟还是真的唇亡齿寒,跟现在这种表面盟友完全就是两码事,孙权要是没抗住曹操的那一波江东尽归曹魏之手,那现在他们父子二人别说在这书房里面议事了,怕是早就曹贼的刀下亡魂了,刘备可不相信曹操会仁慈到放自己一马的程度…  

“然合肥血战成也曹操是败也曹操,若非曹操坐镇中军调度指挥,放心大胆的任用张辽,孙权说不定都已经抢占豫州尽得情徐州等地了。可偏偏天不逢时曹操头风发作,致使曹军的大好前程尽毁,值得暂且休兵保住现有战果。也正是打那以后,天下三方势力才有默契的进入到了平衡发展的阶段。  

毕竟曹操需要休养,孙权更甚之,而我等则是谋求发展壮大,下意识的三方目标便是不谋而合了!”  

话说到这是没错,可刘备依旧没有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内容,不由得出言问道“我儿说到赤壁,说到合肥,可这些种种归根结底跟当下曹仁的调兵又有什么关系呢?”  

“父亲莫急,因果一道岂是那么简单,这因才说罢自是要开始讲述当下的果!”刘禅擦了擦嘴边的水渍接着道“前后两次,曹操在江东都是吃了败仗,而且是一次比一次的惨烈,哪怕合肥之战后来大胜得归可却半途而废,这事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怕是都会成为执念,哪怕是曹孟德他也一样不会有任何例外!  

而作为曹操之子的曹丕,其人必是会继承其父的爵位,那自然而然也会继承其父之遗志,江东跟曹魏之间必有一战,而且就会发生在不久之后!”  

这番话刘禅说的是相当肯定,根本就没有半点余地,反而好似他已经预见到了曹孙之战再次开启的情景一般。  

然而若只是说话语气坚定就能让人信服,那刘备现在也就不用坐在这里跟刘禅商量事情了,直接了当的准备好怎么北伐不就完事了。  

“禅儿你的意思为父我听明白了,可有一点你却要知道,曹操是曹操,而曹丕是曹丕,二者虽为父子可终究不是同一个人,遗志这种东西没有个实际要说曹丕真的会对江东抱有仇视,那为父相信。  

可要说曹丕会因为其父的遗志抱憾而就偏偏要对江东下手,直接轻启战端,那为父却是有些怀疑了!”  

刘备自是将心中疑惑说出,因为刘禅的道理在他眼中并无全信的理由,也完全没有彻底能够站住脚的部分。  

合理的怀疑也完全是在正常的范畴,毕竟但靠着曹操一代的仇恨就想让曹丕也一样对江东过分敌视乃至直接侵攻,这在刘备看来是极其不智的行为,更别说是套在一方诸侯的身上了。  

听到老爹的质疑,刘禅不慌不忙的答道“父亲您有所不知,曹丕此人初等魏王宝座,正是需要确立自己威势之时,而完成先王的遗志这可谓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一来是震慑四方以示他曹丕并不好惹,二来也能够借此让那些曹操麾下的老臣诚心拜服,更兼之天下太平已久而曹丕野心却未熄,这一点不仅是曹丕怕是父亲乃至孙权都有同样的想法!”  

“我儿之言确实在理,然而你又怎么确保他曹丕一定会引兵针对江东,而不是于我荆州动手呢!”  

虽然刘禅的解释没什么问题,可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