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思考(2/3)
不断的时候唯一能够让双方放下仇恨一致对外的前提,便是又重新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外来势力,并且还是必然会干扰到益州内部原本平衡的存在故而内斗便会就此而终结。
刘禅很清楚自己老师诸葛亮背后代表的荆楚士人集团,他们便是眼下益州本土士人跟东州一脉所共同面临的竞争者。
这要是双方还处在敌对的状态,自然就不可能是简简单单一个竞争者就可以解释的,怕不是你死我活还差不多。
但现在大家既然都在一个主公帐下效命,说起来都算是同僚了,互相之间的利益纠葛自然也不可能搞得那么腥风血雨。
小小的纷争更多是以良性竞争为主。
但这也并非是绝对,只要稍稍过分了一些,涉及到了某一方的底线乃至安身立命的本钱,那就别谈什么竞争不竞争的了。
怕是唯有你死我活才能够彻底了解…
刘禅无意打破现有的平衡,这也是老爹刘备目前所维持的局面。
从刘禅找来的蒋琬等人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他本人并非要在修路筑道这件事上给益州内部的两方势力上眼药。
若刘禅真有什么想法的话,他何至于如此这般做法,直接找些荆州随同入蜀的人不就得了,完全没必要跟老爹去要什么人的。
而现在刘禅选的四人当中,除了蒋琬可以算作是正儿八经的荆州一脉,其他的三人实际上都是半带着的益州内部自己人了。
虽然他们三人的原本出身,其实也都是于荆州,但如果真是较真的划分一下,出身南郡的邓芝,董允和江夏的费祎三人,实际上应该算作是东州士人一系。
甚至于邓芝这个原本不被人所待见,表现的跟个小透明一样的南阳邓氏子弟,被划做事中立一系也完全没什么问题!
由此可见刘禅在择人事事上并非是完全的胡乱为之只看能力,长远的考虑却还是很必要的。
否则的话他自是完全不必用一个毫不起眼的邓芝,跟两个现在只是少有薄名还没真正进入到官场当中展现锋芒的两个新人…
维系世家门阀的平衡,又要一面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刘禅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亦是不少,这一点老爹刘备做的是更加出色,故而身为人子的刘禅又怎么可能稀里糊涂的毫不在意。
虽然自己手底下没什么智囊才干之士,但自家老师可是卧龙诸葛,工具人就这么明晃晃的摆在眼前那是不用白不用啊。
再说了,老爹手底下的能人志士实际上不就是自己的手下吗,这其中的差别也仅仅只是在于‘将来’‘现在’这四个字之上罢了,实际上在刘禅看来这其实也没什么必要。
但不合规矩就是不合规矩,哪怕是少主刘禅也不能任意妄为。
小心的处理好一切,不落他人以话柄,方才是他这个少主应尽之事。
而益州内部现在的局面多少是被人所促成的,其意义自然是为了保证益州内部的安稳平和,不出现什么动乱波折,而后将益州内的全部力量都投入到发展建设之上。
也正是只有这般做,才有可能让益州腾飞而起,让刘备有机会追赶上手握天下爱半壁的曹操。
若是在仅有一个益州和少许凉州兼部分荆州的情况下,本土势力上仍然是暗流涌动风波不休,那刘备又谈何以复兴大汉,谈何以跟曹魏正面相抗!
怕是到时候连江东所谓的盟友在背后的一些算计,都有可能没有办法处理的干干净净吧…
刘禅怀里抱着小团子,一个人静静的躺在摇椅上。
背后这个物件实际上并不符合当下世代人的习惯,所以刘禅只是让马浦老头造了几个放在自家府上自用,完全没有大肆流传出去的意思。
当然,若是有人眼见左将军府上都用着此等躺椅,心下羡慕之余找人仿制最后找到了马浦老头的身上,那刘禅也不介意给自己多挣一份零花钱的。
所谓潮流,不都是先在少数人身上得到了肯定,然后才会推广到普罗大众之间吗。
而这一部分少数人,却恰恰也是掌握着世间权力的那一小撮人。
亦如一县之地的主官县令,一郡之守一州之牧,乃至于天下共主!
其实有时候刘禅自己也想过,这些经商的法子在自己换个身份之后还有没有这等效果。
自己能够赚了那么多的零花钱,还能分出一部分来充入老爹的私库里面让老爹对自己这点小买卖充耳不闻,实际上却必然是少不了身份使然。
这年头背后若是没点势力没点影响力,怕是根本闹不出来多大的动静就会被有心人抓住机会直接一股脑的收入囊中了。
贫寒出身家无余粮,就算是有万千的发家致富想法,恐怕也很难会有机会付诸于现实。
听起来是多少有些无情了一些,可这恰恰就是当世时代的大体基调,能够做出改变的人却是少数中的少数,另类中的另类,万中取一可能都是有点说多了…
想明白这一点的刘禅心里一时是有些气馁,但很快他就想明白了。
有背景有势力,那是自己投胎的本事好,不用白不用啊!
虽然这一趟来的有些突然跟莫名其妙,但既然身份已经是如此了,那他为什么要强行的拒绝呢?
就如同现在的益州,前景是非常的可观,局势也是相当的明朗。
益北诸郡内维系的平衡,南中诸郡各部蛮夷也都老
刘禅很清楚自己老师诸葛亮背后代表的荆楚士人集团,他们便是眼下益州本土士人跟东州一脉所共同面临的竞争者。
这要是双方还处在敌对的状态,自然就不可能是简简单单一个竞争者就可以解释的,怕不是你死我活还差不多。
但现在大家既然都在一个主公帐下效命,说起来都算是同僚了,互相之间的利益纠葛自然也不可能搞得那么腥风血雨。
小小的纷争更多是以良性竞争为主。
但这也并非是绝对,只要稍稍过分了一些,涉及到了某一方的底线乃至安身立命的本钱,那就别谈什么竞争不竞争的了。
怕是唯有你死我活才能够彻底了解…
刘禅无意打破现有的平衡,这也是老爹刘备目前所维持的局面。
从刘禅找来的蒋琬等人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他本人并非要在修路筑道这件事上给益州内部的两方势力上眼药。
若刘禅真有什么想法的话,他何至于如此这般做法,直接找些荆州随同入蜀的人不就得了,完全没必要跟老爹去要什么人的。
而现在刘禅选的四人当中,除了蒋琬可以算作是正儿八经的荆州一脉,其他的三人实际上都是半带着的益州内部自己人了。
虽然他们三人的原本出身,其实也都是于荆州,但如果真是较真的划分一下,出身南郡的邓芝,董允和江夏的费祎三人,实际上应该算作是东州士人一系。
甚至于邓芝这个原本不被人所待见,表现的跟个小透明一样的南阳邓氏子弟,被划做事中立一系也完全没什么问题!
由此可见刘禅在择人事事上并非是完全的胡乱为之只看能力,长远的考虑却还是很必要的。
否则的话他自是完全不必用一个毫不起眼的邓芝,跟两个现在只是少有薄名还没真正进入到官场当中展现锋芒的两个新人…
维系世家门阀的平衡,又要一面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刘禅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亦是不少,这一点老爹刘备做的是更加出色,故而身为人子的刘禅又怎么可能稀里糊涂的毫不在意。
虽然自己手底下没什么智囊才干之士,但自家老师可是卧龙诸葛,工具人就这么明晃晃的摆在眼前那是不用白不用啊。
再说了,老爹手底下的能人志士实际上不就是自己的手下吗,这其中的差别也仅仅只是在于‘将来’‘现在’这四个字之上罢了,实际上在刘禅看来这其实也没什么必要。
但不合规矩就是不合规矩,哪怕是少主刘禅也不能任意妄为。
小心的处理好一切,不落他人以话柄,方才是他这个少主应尽之事。
而益州内部现在的局面多少是被人所促成的,其意义自然是为了保证益州内部的安稳平和,不出现什么动乱波折,而后将益州内的全部力量都投入到发展建设之上。
也正是只有这般做,才有可能让益州腾飞而起,让刘备有机会追赶上手握天下爱半壁的曹操。
若是在仅有一个益州和少许凉州兼部分荆州的情况下,本土势力上仍然是暗流涌动风波不休,那刘备又谈何以复兴大汉,谈何以跟曹魏正面相抗!
怕是到时候连江东所谓的盟友在背后的一些算计,都有可能没有办法处理的干干净净吧…
刘禅怀里抱着小团子,一个人静静的躺在摇椅上。
背后这个物件实际上并不符合当下世代人的习惯,所以刘禅只是让马浦老头造了几个放在自家府上自用,完全没有大肆流传出去的意思。
当然,若是有人眼见左将军府上都用着此等躺椅,心下羡慕之余找人仿制最后找到了马浦老头的身上,那刘禅也不介意给自己多挣一份零花钱的。
所谓潮流,不都是先在少数人身上得到了肯定,然后才会推广到普罗大众之间吗。
而这一部分少数人,却恰恰也是掌握着世间权力的那一小撮人。
亦如一县之地的主官县令,一郡之守一州之牧,乃至于天下共主!
其实有时候刘禅自己也想过,这些经商的法子在自己换个身份之后还有没有这等效果。
自己能够赚了那么多的零花钱,还能分出一部分来充入老爹的私库里面让老爹对自己这点小买卖充耳不闻,实际上却必然是少不了身份使然。
这年头背后若是没点势力没点影响力,怕是根本闹不出来多大的动静就会被有心人抓住机会直接一股脑的收入囊中了。
贫寒出身家无余粮,就算是有万千的发家致富想法,恐怕也很难会有机会付诸于现实。
听起来是多少有些无情了一些,可这恰恰就是当世时代的大体基调,能够做出改变的人却是少数中的少数,另类中的另类,万中取一可能都是有点说多了…
想明白这一点的刘禅心里一时是有些气馁,但很快他就想明白了。
有背景有势力,那是自己投胎的本事好,不用白不用啊!
虽然这一趟来的有些突然跟莫名其妙,但既然身份已经是如此了,那他为什么要强行的拒绝呢?
就如同现在的益州,前景是非常的可观,局势也是相当的明朗。
益北诸郡内维系的平衡,南中诸郡各部蛮夷也都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