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玄德之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下官耒阳县令庞统,拜见左将军!”  

作为荆南之主的刘备亲临,庞统自当亲身相迎。  

不过他称呼刘备为左将军,却不是主公二字,这其中所代表的含义就值得深思了。  

哪怕庞统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可太直截了当的奉其为主,那庞统还费力折腾这些乱七八糟的做什么,早早表露身份拿出诸葛亮跟鲁肃两人的举荐信,现在不说跟诸葛亮平起平坐,那也不至于仅为一小小县令。  

君择臣而臣亦择君,选择刘备是必然,但这位主公到底是只能让庞统投效,还是能让他庞统不惜己身卖命于此,就要看接下来的表现了…  

庞统话里有话,刘备又怎么可能听不出来。  

哪怕是身为治下县令,却仍不愿称自己为主公,很明显这火候还差点,凤雏尚未彻底收心嘛。  

礼贤下士收拢人才,这是刘备的专长。  

既然凤雏仍然高悬枝头,那刘备就主动一点,让这只神鸟落在他的肩膀上…  

“备冒然来访,只因听闻吾三弟所言庞县令半日署事的惊人之举,那时被才知自己竟让凤雏这等天下大才明珠蒙尘,故深感自责,乃至今日诚心前来,恳请先生不计前嫌为备助力,一同匡扶汉室天下!”  

刘备知道庞统眼下需要重视。  

甚至他心里都猜出了八分,自个那个整日里不着调的三弟能如此巧合的经历这件事,里面未必就没有凤雏庞统的几分算计…  

然而这些都非必要,庞统既然主动献身,必是有所求者。  

地位名声,官禄秩俸,刘备哪个都能给他,但眼下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则是庞统庞士元脸上的面子…  

平平无奇庞士元,放在一群人当中任谁也看不出他智谋过人,就好似跟普通百姓一样。  

完全不似二弟三弟,乃至孔明等人的亮眼。  

哪怕是和万人站在一起,刘备也敢打赌他们几个必定是最先引人瞩目同样是最耀眼的那几位…  

可庞统就不一样了,人长的虽然不能算是丑,可没有任何的特点,这就是最大的丑化。  

不能第一眼吸引人们的目光就是失败。  

大汉王朝四百年少有这等相貌还能举孝廉跻身官场的。  

但人的长相面貌乃父母所赐,不能改不可换,天生如此一辈子便是如此。  

庞统就因为自己长得不帅又毫无特点,一直都很在意别人的看法,首先最关注的的就是面子…  

要说家资,好歹也是荆州豪强,虽然比不上蔡蒯等势力,但也都互为姻亲底蕴不俗。  

再说名声,庞统叔父是荆州名士庞德公,结交的都是司马徽这等高洁之士,最不缺少的就是名了。  

所以刘备手上掌握的庞统基本都不需要,那也就只剩下面子这个庞统最在乎也最关键的一点,是刘备能够亲自给予的…  

上来便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无形之中就把庞统给抬高了。  

再辅以自责和遗憾的神情,诚意满满的道歉。  

最后晓以大义情分,恭恭敬敬的拜请庞统为自己臂助。  

这套操作下来一气贯通混若天成,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佩服再佩服啊…  

刘禅在一旁看的那个认真。  

老爹刘备那弯腰的角度,揖首的姿态,双手摆放的位置,站立的方位…  

眉宇间的细微变化,嘴角脸颊上肌肉的动感,眼神内在所蕴含的表情等等等等…  

这些都是刘禅要学习要关注的地方。  

哪怕现在他还小领会不到其中的精髓,但总在刘备身边,时间久了,先会其形再钻研其神,到时候形神合一还怕学不会老爹这份本事吗…  

虽不明,但觉厉,其他人怎么想的刘禅不管,反正他是一脸的崇拜。  

你要不信,看对面庞统脸上激动的神情不就清楚了,这恨不得马上纳头便拜口称主公的样子,哪还有方才半点自持的骄傲…  

直接了当一击必杀,老爹出马一个顶俩,完全击中了庞统的要害和软肋,一招制敌瞬间拿下…  

“统…”  

被刘备这一套连招搞得心神错乱,无关庞统智谋高绝与否,只能说刘备对于人心的把握太到位了。  

一时间庞统原本准备的东西全都排不上用场,因为他所设想的场景一个都没有发生。  

什么故作姿态啊,什么循循善诱啊,甚至连刘备看不上自己长相这种最坏的结果庞统都想到了。  

却独独没有料到刘备会这般低姿态,言语轻和内蕴诚恳,确确凿凿毋庸置疑。  

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演戏作假的能力庞统还是有的。  

因为自身的缘故,这些年庞统别的没琢磨,人心揣摩表情变化上那可谓是精益求精的深入研究过。  

这要是放在一千八百多年后,庞统去考个心理医生资格证是没跑的…  

也正是因为庞统有把握有自信,知道刘备所表露出来的这一切都是他内心真真实实的表现,所以他自己才这般激动,情绪一时间有些控制不住。  

事实便是如此,刘禅看自己老爹好似是在作秀,在发挥自己擅长的能力。  

可谁都不是刘备自己,又有谁能够真正的知道刘备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谁又能说刘备不是真心实意的感到自责,诚诚恳恳的想要邀请庞统相助呢…  

眼下什么考量试探都不重要了。  

刘备既已如此,他庞统庞士元再端着岂不是太做作了…  

庞统平复内心的情绪,整理一番衣摆,面色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