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大臣马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劈被蒙飞和万全架回去的。  

沈初燕又照顾了一夜。  

李劈醒来。  

“你又坐了一夜,不用的,我死不了,以后不准再这样。”  

“夫君,智叟跟我说了。”  

“说什么?”  

沈初燕看了一眼门口。  

“那事,你抓紧吧,北方疆土,稍一闪失,容易失去,五月春暖花开,正是好时候,万物复苏之时,也是动兵之刻。”  

“我知道了,你收拾一下,让万全送你回棋城,回去呆几天。”  

“嗯,好,你照顾好自己。”  

沈初燕九点多就出城,回棋城了。  

李劈拎着剑,在少城的街上走了几个来回,就回府,进了查扶苏的房间。  

查扶苏在看书。  

李劈咳嗽一声,坐下,又站起来。  

“夫君,您有事吧?”  

“对,有事,青印人。”  

查扶苏的书掉到了地上,脸色苍白。  

“你说出那两个人来,我不杀你,保全你。”  

李劈想的是,找出另两个人,把查扶苏控制住,肃慎平定,她这青印人也没屁用了。  

“你看到了吗?”  

“对,青印三现。”  

“我认了,我不会讲出那两个人的,因为我们的族。”  

“你爹真是舍得你。”  

“为了我们的族,任何人都能做到这样,不过我想说的,我后来爱上你了,可惜…”  

“你真不应该爱上我,你为了你的族,牺牲了所有的一切。”  

“这是我应该做的。”  

李劈真是服气。  

他出来,找智叟,他在喝茶。  

“她认了。”  

“你打算怎么办?”  

“不知道,她不会说的,他会和她父亲一样。”  

“这就难办了,侯爷,这事我只能是办到这儿,别找我。”  

智叟起来,背着手走了。  

“老死头子。”  

李劈这是捧着刚出炉的烤地瓜,扔也不是,捧着也不是。  

如果是这样一切就都麻烦了,李劈让蒙飞带着两个人,把查扶苏看死。  

他现在是下不去手,也没有人敢下手。  

马都来了,带着几百人。  

马都进少城,李劈带着人,拎着剑,站在那儿看着。  

“大胆李劈,见本大臣还不跪?”  

“我跪你奶奶的老寒腿。”  

李劈胆子大,站在他身后的人,都冒冷汗。  

“给我拿下。”  

马都从京都带来了护卫,一百人,那可是顶尖的高手。  

智叟跑过去了。  

“马大臣,这北方侯是有点混,但是人不错,北方平定,没有他,可不行,而且,皇帝可是说过,他到京都汇报,可直接面报的。”  

马都什么不清楚?在京都就玩心眼了,他想唬住李劈,可是选错人了。  

“那总得给我点面子吧?”  

马都小声说。  

智叟回去,走到李劈的身边。  

“跪下。”  

智叟跪下,李劈跟着,师傅跪了,他就跪,全跪下了。  

“起来吧,进府。”  

李劈恨不得把这马都给掐死。  

进府,马都就问。  

“我住在什么地方?”  

“这是侯府,自然是我住,你呢,我已经给你找好地方了,北城。”  

“北城,最北的那个城,我不去,那肃慎是兵分八路,恐怕北城首当其冲的要倒霉。”  

“你是来督战的,你不在前线,在后面养大爷呀?”  

“李劈,你找死是不?我一句话,就把你杀了。”  

“马都,你只带来一千的护兵,我知道,每一个都是顶尖的高手,但是我可有几十万的兵,累也把他们累死。”  

“你想造反吗?”  

“造反我到是不敢,马都,当初你任我当北方侯,把我骗得落花流水,你其实是不敢来北方的,可是你犯了错,让你来,你不敢不来,你路上心里这鼓敲得挺响吧?”  

马都脸都青了,气得哆嗦了。  

“李劈,下去。”  

智叟瞪了李劈一眼,他出去了。  

万全跟着他。  

“现在你得把蒙飞带在身边。”  

“他看着查扶苏呢。”  

“把马都和查扶苏都送到北城去,查扶苏是青印人,那剑术也不会一般,只是没有露出来,让翁三管着,出事就找他算,翁三这小子剑术也不错,他接了你三招儿,并没有露出真本事来,隐藏着。”  

“也好,让马都再BB一会儿,你把一切准备好,到时候送走。”  

李劈去查扶苏的房间,她坐在那儿,没动。  

“查扶苏,我把你送到北城,我不杀你,但是你没有自由。”  

“随你吧。”  

马都,查扶苏,大队人马往北城去,远远的翁三就看到一队人马,立刻就毛起来,准备应战。  

可是近了,他看出来了,跑出来,迎接。  

“翁三,给你送礼来了,马都马大臣,还有查扶苏。”  

翁三腿一软,差点没跪到地上。  

“谢谢侯爷。”  

翁三还不得不说谢谢,他咬着牙,心想,这回给我弄来了一个爷爷,一个奶奶,这有罪受了。  

进府,翁三就把将军府给腾出来。  

李劈小声告诉翁三。  

“每天给马都吃窝头,大白菜,他如果问,就说北方青黄不接,饿死不少百姓了,要粮,懂不?不给就天天让他吃这些,还有就是查扶苏,人不能掉一根头发,一直到孩子生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