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天下走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初平元年七月,这可真是一个多事之秋。  

这四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北方,刘虞采取怀柔政策收拢了大批的乌孙、匈奴、东胡、乌恒和大宛的草原勇士,大量的牛羊让刘虞管辖的幽州、冀州北部一小部分,并州东部经济回暖,民力上涨。  

大批的草原部落效忠于刘虞,使得刘虞麾下野战机动能力大幅度提高,频频于袁绍爆发中、小规模发战役。  

而袁绍虽然能够和刘虞硬碰硬,但是还要提防一副积极备战的徐州牧李荨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荨昆的练兵方式和征兵的事情整个天下几乎都知道了。  

大家都知道,但是没人说,这是大家的游戏,所有人都在积蓄力量,谁有不是在抓紧一切的招兵买马呢?  

韩遂和马腾二人更是越走越远,让得到情报的李荨昆很懵逼。  

韩遂跟马腾二人居然一路从凉州打到了楼兰?大月氏臣服?西域诸国纳贡?卧槽?  

李荨昆感觉,历史貌似已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  

曹操得到了李荨昆的命令,直接派臧霸和各支部队采取逐个击破,合围绞杀的作战方式灭掉了张绣、张扬和张燕。  

此三人虽然麾下将士不少,也不乏精锐之士,奈何寡不敌众,终是落得败者寇的下场。  

虽然八路军队都有所伤亡,但是也不算太严重,这是必不可免的。  

当然了,这三个人的媳妇…咳咳,李荨昆表示,此三人都是一方豪强,假以时日也可成气候,让曹操帮忙抚养。  

曹操很高兴,把张绣和张扬的妹妹送给了李荨昆,李荨昆直接赏给了臧霸、徐盛当小妾。  

并且,曹操没有忘记李荨昆的计划,派臧霸攻下南阳,镇守于此,让刘表很难受。  

因为刘表现在正在和袁术硬刚,本来就很吃力,现在曹操又把一柄利剑放在刘表身后,啧啧啧。  

刘表最疑惑的就是,为什么袁术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而且还不需要提防占了九江、庐江和历阳的李荨昆。  

没错,历阳!吴郡的嘴唇!被许褚攻破和平占领。  

和平占领的意思就是不可以烧杀抢掠,肆意妄为,那么,自然免不了对将士们都奖赏。  

李荨昆亲自组织大型相亲,并且给军功高者多赐予了一些田地和田奴,这可是自掏腰包。  

军队积极性一下子上来了。  

不过这伤亡也是够大的,打了半个月,补满的三万人愣是锐减到了二万一。  

李荨昆也没有立刻给许褚补充人马,那可都是粮草消耗。  

历阳被攻占,孙策就很难受了,本来就没什么地盘,现在地盘又少了一块,会稽还被夏侯惇威胁着,啧啧啧。  

豫州、荆州的刘表和袁术一打起来,凉州的韩遂和马腾越打越远,益州可就乱了。(巴蜀)  

由于没有了外来威胁,本来强强联手的张鲁和刘焉二人割袍断义,为力争夺地盘和老大,二人刀剑相向,打的不可开交。  

有因为蜀地地势艰难,所以打的倒是难舍难分,给人一种世仇的样子。  

而在益州东北不远处,正在司隶长安屯兵屯粮的董卓更是没有理会,这就让益州更乱了。  

至于交州,则是和各地方的情况不太一样。  

士燮上报朝廷,发现在百越之南,有一个庞大的部落,未接受王化。  

董卓一看,卧槽?这是给老子开疆扩土的机会啊?  

董卓当时就下令让士燮派部队南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原本以为能够官升交州牧的士燮大败而回,元气大伤。  

董卓见那个庞大的南蛮部落虽然为接受王化,但是却没有任何北上的意思后,也就没有再多理会了。  

毕竟现在整个天下乱的很,那还有时间去管别的?  

李荨昆一一整理完情报后,又重新画了一遍地图,眉头越来越重。  

李荨昆盯着韩遂和马腾进攻的方向,又看看“特殊科技树”,喃喃自语道:“不会是…”  

典韦看李荨昆嘴巴有些干了,就端起糜贞送过来的茶水,递给李荨昆。  

李荨昆接过后轻轻的抿了一口,放在桌案上,陷入了思索。  

“该吃饭了。”  

李荨昆把头倒在肩膀上,压着那手,轻轻的说道:“快了。”  

“什么?”糜贞坐下来,坐在李荨昆身旁。  

“快要打仗了。”  

“又要打仗了?你又要走了?”糜贞有些不高兴。  

成天打打打,真没劲。  

李荨昆看向糜贞,摇摇头:“要打仗了,打仗是真的,但是我不一定要走啊。”  

“不走?每次打仗你不都是跟着上前线吗?我听百姓们都说你是放心不下将士安危,不放心战场变化的主公,天生就要上战场督战。”  

闻言,李荨昆笑了笑。  

“这都是谣言,你见谁家掌权者什么事情都自己做的?”  

“那你要干什么?难道躺床上等成果吗?”  

李荨昆扶起糜贞,走向院子:“这一次的战事我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等着所有人都打完了,我再去收场。  

至于成果…你就不要四处乱走了,还有七个月就要临盆了,你可别闹啊。”  

两个月前,糜贞出现了月经停止、孕吐的症状。  

一开始李荨昆也没当回事,毕竟月经失调很正常嘛,最多就晚几天,至于呕吐,李荨昆也没往糜贞怀有身孕那方面想。  

但是,到后来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