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贾穆请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贾穆的一句请战,着实让堂上众人皆是愣神了许久。  

作为李式新近带回的将领,他急于立功的心情,众人都能理解。  

可是眼下的情况,明眼人都能瞧出来,李式是想让手握一千部曲的胡封出战的。  

“哦?伯肃初入关内,便敢于请战,当真是勇气可嘉!”  

微笑的回应着贾穆,李式面色如常。其实他让贾穆过来,就是想寻个机会敲打一下的。  

只是出关后,胡封追击流寇的行为,他全然不知。心下着实不悦,所以才想警告一下他的。  

悄然挪动一下右脚,掩盖方才因为失措而产生的细微抖动。胡封悄然看了眼李式的表情,见其瞥了眼自己,便又瞧向贾穆。  

见众人目光都看将过来,贾穆也不怯懦,拱手立于堂中,面色肃重。  

向上首位的李式朗声道:“关内诸校尉乃各部主将,皆不可轻举妄动。承蒙中郎将提携擢拔贾穆为军司马。为报赏拔之恩,贾穆愿自请为先锋!”  

贾穆的话滴水不漏,将众人都捧了一番后,方才主动请缨。  

当下李式闻听贾穆感恩的话语,竟不由对自己的个人魅力产生了自信。定是自己途中,那傲视群雄的一番话激励了他!  

“好!贾司马勇气可嘉!”豁然起身,时下李式自然也要笼络一番:“先赠贾穆宝刀十柄,强弓五十张。”说着缓步来到贾穆身前,轻扶手臂,激励道:“若伯肃此番能有所斩获,本将重重有赏!”  

“多谢将军!”再次拱手,贾穆面露喜悦回应着。  

李式原想削弱胡封,安插人手进他部曲的。此刻,却忽然有些欣赏起贾穆来了。侧首看向胡封道:“胡校尉,你与贼寇交过手,不如与贾司马说说情况如何?”  

面上闪过一丝犹豫,胡封强自镇定,起身展颜勉强笑道:“流寇鼠辈,只知逃窜。又岂有几许战力?贾司马只需小心用兵,定可将其击溃!”  

“多谢胡校尉指点!”礼节回应。而后诸将也纷纷提点几句,便放他回营整军了。  

看着贾穆离去的背影,胡封的心瞬间忐忑了起来。方才他之所以心慌,就是因为贾穆的出现,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  

计划中胡封会请战,而后在城外败于贼寇之手。这样李式肯定会出战逞强,而后战败。  

李式的本事,胡封门清。彼时必然又会使自己领兵去战,如此兵力此消彼长,胡封便能超越李式了。  

至于王方的花言巧语,胡封当然不会相信他们。只不过互相利用罢了。  

然而这件还没影的事,却因为贾穆的请战,被搅和了。更有甚者,若是被撞破的话...  

返回军营后,贾逵众人已经在等待贾穆了。  

“伯道,迅速清点人马,准备出发!”扭头看向贾逵,“梁道,领弟兄往衙署府库取装备,中郎将允的。”  

“喏!”二人闻言,旋即转身去办了。  

最后看向孙资,贾穆道:“彦龙,让人即刻准备吃食。大家伙饱餐一顿后,我们就出发。”  

闻言,孙资当即拱手,便要去办。  

“还有。”再次喊住孙资,贾穆顿了顿,“再多准备三日的干粮,随身携带以备万一!”  

慎重的看了眼贾穆,孙资点了点头,便转身去办了。  

悄然走到刀架前,拿起战刀,有些亢奋的比划了几下。严格上来说,这即将是贾穆第一次领兵作战,幸好对方只是流寇。  

然而贾穆却没有弄清楚,流寇并非流民,他们的凶残程度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兵卒。  

然而面对三国战场,贾穆满脑子都是热血与激情。既然知道自己迟早有一战,而此时又需要用此战来正名。索性贾穆就主动申请剿灭流寇到来的痛快些。  

半个时辰后,在李式叮嘱下,贾穆率领麾下四百兵卒,缓缓出了关口。  

瞧见渐渐远去的队伍,李式也不由心生感慨,看向胡封道:“依你之见,这贾伯肃此番可否功成?”  

“难说!”皱了皱眉头,胡封道:“我与流寇虽不曾交手,但凭借其对阒乡附近地势的熟悉,贾穆怕是不易击败他们。”  

斜眼撇向胡封,李式忽然爽朗一笑:“幸亏我有阿封助我,否则还真说不定能否击败战胜流寇呢!”说完,拍了拍胡封的肩膀,李式不置可否的便转身离开了。  

深深的看着远处离去的贾穆,胡封出神片刻方才转身回城。  

四百人的兵马分为两部,分别由贾逵和郝昭统领。贾穆将李式赠送的五十张强弓也带了出来,挑选出五十名善于骑射的骑卒,分发了下去。西凉人自幼便学习骑马,至于骑射虽然不多,但也有修习的。四百人中,勉强也还能凑出五十个。  

“伯道率领百名斥候,先行查探地形,摸清流寇的活动区域。”贾穆说完,郝昭便领着人四散开了。  

而此时孙资也缓缓凑了上来,低声道:“方才我瞧那李式与胡封,恐怕两人早有龌龊!”  

“是的!”点点头,贾穆边环顾周边动静,边回道:“胡封当初斩杀了樊稠,李傕招降他的兵马后,恐怕非但没有给胡封多少利益,还让他辅佐了李式。这样的落差,纵使李式面上对他称赞有加,但两人之间还是有很深的利益矛盾的。”  

“胡封想要扩大手中的权力;而李式想要证明自己比他强。”孙资是聪明人,贾穆说道这里,他也反应了过来。  

点头示意,贾穆方才断言道:“因此想要在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