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他来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域就变成西凉斥候的地盘。  

羌族的那些斥候只能跑回营地,要是不跑回营地,他们很可能就会被那些西凉蛮子杀死。  

他们撤退也意味着这一片区域没有了这些斥候,西凉铁骑可以肆无忌惮的往前冲,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发现。  

不过还是有一些人隐藏在中,当他们看到一身黑色盔甲的西凉铁骑出现在草原上,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奔向营地的时候。  

躲藏在暗处的羌族斥候,他们只想把自己隐藏得更加结实,更加隐蔽一些,作为斥候,他们可以称得上是羌族中对西凉军队最了解的人。  

但他们看到那一支全身黑色盔甲的铁骑,以及那杆血色狼头大旗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是西凉本部铁骑,很有可能就是西凉王李相亲自率领的西凉铁骑。  

“他不是在北方吗?”斥候他们之间的消息时共同共享,所以当北边的斥候将消息传过来的时候,他们这些人也得到一些消息。  

北部的斥候发现,西凉王李相率领西凉铁骑正在北方肆虐,到处屠杀小部落,可是现在出现的这一支铁骑是什么鬼躲藏在暗处的这些羌族斥候们,只想着西凉大军快点离开,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这一条消息传给主营地那边。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抽红包!  

这条消息实在太关键了,很有可能关系到他们羌族大军在海带尔湖周边的战役,这一场战争关乎他们羌族命运,要是他们在这儿战败的话,他们将会失去在小草原上的立根之本。  

失去半数以上力量的羌族怎么可能跟鲜卑族比?  

到时候他们可能会被鲜卑族那边吞并或者灭掉,他们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不敢让自己子孙后辈失去自由。  

西凉大军将他们击败之后,他们会放过小草原吗?  

答案是肯定不会,到时候小草原上的这些草地会变成西凉那边的草地,他们只能够去跟鲜卑族争,可是已经失去半数力量的他们,怎么可能是鲜卑族的对手?  

所以这一场战争非常重要,一旦他们失败,后果将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了。  

西凉王李相出现在这边的消息必须要传回去,要让大单于他们做好准备。  

西凉本部将军手持横刀,披头散发,身上全是鲜红的血液,目光凶狠的瞪着就要举刀向他劈砍而来的羌族士兵。  

那羌族士兵看到西凉降临恶狠狠的目光,不知道为何身体僵硬动不了,西凉本部将军随手一挥,温热的鲜血撒在他身上,一颗头颅滚到地面。  

后边的士兵都在跟这些羌族勇士们短兵相接,双方之间是啥非常激烈,不过西凉本部士兵占据上,厚重的盔甲有时候会限制他们的行动,甚至加大他们的体力消耗。  

可是在现在这样的厮杀战场上,他们盔甲成为了救命物品,羌族勇士的刀兵很难砍刀被盔甲保护的西凉本部士兵。  

处于正常最中间,也处于双方交战最为激烈的地方,西凉本部士兵牢牢的保护好自己的阵地,不管来多少羌族勇士都被他们砍死在这边。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中间的方阵没有动摇,可是两侧的军队正在不断地后退,因为他们实在顶不住羌族勇士的进攻。  

西凉本部将军看到左右两侧军队不断地后退,她心中虽然很不满,这些非本部士兵的表现,可是左右两侧军队都已经向后撤退,他们要是不跟着撤退的话,就会被敌人包围。  

绝对不能让敌人将他与左右两侧的军队分割开,他不是害怕那些人包围住西凉本部军队,他是怕敌人先消灭跟在自己左右两侧的方阵。  

一旦左右两侧没有人,那么西凉本部士兵也会面临着被灭的风险,所以他们必须要保护好左右两侧的盟友。  

要是西凉本部军队数量再多一点的话,他根本就不需要这样担心,也不需要这样劳心劳力,只要带领手下的这5000人往前杀去。  

可惜跟在两侧的都是第八军团以及地方士兵,要是再给他一点第七军团士兵的话,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可惜没有如果!  

所以他只能在阵地上跟着两侧,慢慢的向后撤,大军撤退就意味着草原羌族大军往前推进。  

羌族大军爷看到正在后退的西凉大军,这是这么多天厮杀以来,他们第一次看到西凉本部士兵撤退,看到西凉本部士兵撤退,他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这个他们继续往前杀,这些西凉本部士兵就会溃败,到时候在这个营地中的各种物资都会归他们所有。  

西凉士兵后退让羌族勇士们士气大涨,所有枪族勇士都在高声大呼,仿佛他们已经获取了胜利一样。  

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胜利,因为他们击退了不可一世的西凉本部士兵,这是主战场那边人也没有能够完成的一件事。  

但是在这边他们却完成了,这说明他们的力量说明他们的作用,也说明了这一支军队中的西凉本部士兵有点支撑不下去了。  

他们在进攻的时候就已经将目标放在左右两侧的方阵方向,因为他们知道猛打这些西凉本部士兵没有什么结果。  

所以他们家目标放在西凉本部士兵的左右两侧,在左右两侧的那些士兵也是骁勇善战,可是跟西凉本部士兵比起来,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他们能够击退他们也能够杀溃他们。  

就在羌族大军奋勇向前,所有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