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后续影响(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相只是注重混沌世界这边的发展,它真正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玄界那边,再加上混沌世界这边,接下来八年应该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境地。  

等水星世界那边的保护结束之后,或许将会出现一次巨大的动荡,水星世界的人在这一方世界比例可不小。  

虽然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已经加入到其他势力之中,可谁又能够保证这些人是真正的忠心于他们说归属的那些城市?  

那个时候将会是一场巨大的动乱,同时也将会掀起一场巨大的战争。  

那才是混沌世界混乱起来的根源,才是混沌世界大战的起点。  

八年之后,西凉大军应该已经平定周边其他势力。  

在李相心中一年必须要消除掉一个敌人,去年的敌人就是占据在他所统辖下凉州的三大家族,三大家族已经被灭。  

现在他的敌人则是在凉州边上的小草原两个种族,鲜卑族和羌族,这两个种族掳掠他手下的平民让他气愤不已。  

对方的屠杀更是激起他心中的杀戮欲望,他决定以牙还牙!  

所以今年的目标就是那两个种族将他们灭掉或者重创,那片草原将归属于西凉大军的统辖,毕竟那片草原连接的可是他们西北地区的荒山。  

或许他可以从荒山之中打开一条通道,直接进入到小草原那边,等这条通道打开之后,他们通往南边的道路将会又多上一条。  

而且将这一片草原夺取下来之后,他攻取并州,灵州等地,将会更加方便。  

他的目的就是要将处于凉州周边的几个州全部拿下来,让处于西北地区的各地区全部统辖于他的掌控之下。  

这样他就可以成为真正的西北王,也就是西凉王,这样就算皇帝那边想要对他动手,也得再三思考一番。  

毕竟那个时候再跟他动手的话,皇帝要是不将自己手中的底牌亮出来,根本无法靠近到西凉大军周边半步。  

大乾皇家水师确实很强大,可是西凉水师也不是吃干饭的,而且在内陆河上水师们真正的敌人不是水师,而是来自陆地上的士兵。  

因为陆地上的部队可以直接铁索横江,让你的船只无法在大江上继续行驶。  

一旦船只失去了机动能力,那么他们就会变成待宰的羔羊,任由在岸上的部队宰割。  

一开始李相就并不害怕大乾皇家水师,在他的心中,早就已经有对付这些水师大军的办法了。  

没有看到在九原郡的通天城那边已经建立起一座座庞大的炮塔吗那就是用来对付在通天河上行驶的大船,只要你在船只在通天河上行驶,都会处于这些大炮的攻击范围之下。  

心中有底气的李相又岂会害怕皇帝那边的威胁,他只是好奇皇帝那边为什么态度改变的那么快,之前他们双方之间虽然没有太多的话语,但是联盟却是一直存在。  

他们需要互相帮助,一起来对抗压制住他们的各方势力,西凉需要皇帝那边承认他在凉州大地上的统治。  

皇帝需要西凉在西北地区为他牵制住西北地区各方势力的压力。  

双方之间没有盟约,按道理来说他们的联盟应该比那些签订盟约的联盟还要坚固。  

可惜双方之间的联盟说破就破,皇帝那边单方面的开始针对西凉这边。  

他开始从经济方面来阻碍西凉的发展,不过,以他目前的能力来说,只能影响到西凉的小部分地区,根本无法影响到大环境。  

现在整个天下间唯一还算是和平的地区,也就只有九原郡,帝都那边的经济都还没有西凉这边繁华,毕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在帝都那边长久的居住,在加上帝都那边已经进入到军队管辖。  

只能白天做做生意,晚上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只能在家中待着,无法出门,这也就意味着在帝都那边的夜市已经消失。  

没有了夜市将会失去非常多的客源以及商队,商人。  

于是他们将目光放在虽然距离很远的西凉,西凉虽然远,可是有一条通达的航线,并且环境非常和平,商品货物量非常多,并且还拥有来自西方世界那边的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九原郡的通天城变成了玄界这边东方世界重要的一个经济城市,在通天城那边,你可以看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商人,也可以看到一些金发碧眼的西方人。  

李相已经允许那些西方人跟东方世界的商人之间互相沟通见面。  

以前他不让西方人跟东方世界的商人之间互相沟通,是因为他害怕商人自己去西方世界那边采购物资。  

可是现在整个鬼界的通行证就在自己手中,没有西凉的战旗以及通行证,没有人能够活着走出这片鬼蜮。  

就算有人能够走出这片鬼域,他也无法带出大量的物资,空间宝物之类宝物可不是谁都能够拥有。  

拥有空间保护的人基本上都不屑于做这些事情,而且他们的空间宝物,那的空间也是有限。  

去一趟西方世界那边最快的都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让一个顶级强者花半年的时间到西方世界那边去购买东西这是不是脑壳残。  

所以陈怀负没有了后顾之忧,也就放任这些人跟来自东方世界的商人们一起见面,也让这些人自行去采购一些可以带回西方世界的物资。  

反正那些来自西方世界的物资大部分都要落到他们手中,而那些运往西方世界的物资也绝大部分都是由西凉这边提供。  

什么东西可以卖,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