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结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凉刺史进入到自己的府邸郑南城门李相将围上的来的最后十多个士兵杀死之后,城墙上能挡住他的部队已然不见,其他地方已经被西凉军士兵占据住,此时战斗蔓延到下边的楼道。  

看到那些楼道,李相想起以前的巷子战,西凉军可是在巷子战中吃过亏,看到那些守军跑到那些房子中,他双目中带着寒色。  

他不知道现在西凉一方损失多少人马,可他不想因为城中战损失更多,那就只能让城中的人和守军自相残杀!  

马藤怎么也没有想到不是被李相击退,而是被李相左右两个护卫杀穿了城道,大军无奈撤退!回到城中没有多久,他就遇到前来支援的八千大军。  

“城主!”负责带领后备军的统领步跑到马藤边上,轻声对马藤道:“城主,西城门已经被西凉军打下来,北城门之前就派人来求援,现在可能也已经被被打破!”  

统领不敢大声的,这个消息要是让普通士兵听到的话,对本士气就不是很高的军队来,很容易造成军心溃散,最后这些士兵将身上军服脱掉,混迹到城中百姓家中!  

马藤听到这消息,脸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心中暗暗道,自己还是不行,不能为马锦报仇。  

要是李相那么好打,西凉军那么好挡,马锦会惨死在战场上吗现在梦醒了,也该为手下这些想想了!  

“你带着剩下部队从东城门杀出,跑到大河那边,然后渡河到另一边,到了那边你们就安了!”  

后备军统领和副将听到马藤的话,两个人显得非常的震惊。  

副将立马道:“城主,您走我才走,您要是不走的话那卑职便陪着您!”  

副将着将头上头盔拿下,露出一张有些衰老的面孔,后备军统领没有话。  

他听得出城中话语中的决死之意,城主已经决定要与张掖郡城共存亡,他们可没有这个想法,他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花花世界带着他们。  

马藤好像知道后备军统领的想法,道:“他要留下,那就让他留下陪着我,你带着大军快点走吧!要是再晚一点,可能就冲不出去了!”  

后备军统领对马藤行一个礼:“还请城主,将大军指挥权交与我!”  

马藤点点头,然后对后边的士兵和赶来的后备军士兵道:“众将士听令,尔等速与后备军统领钱志,从东城门杀出去,直接撤退王恨县城!”  

“去吧!”马藤对钱志道,钱志再次行一个礼,然后对将士们道:“随我走!”  

这些士兵听到跟着钱志杀出重围,本来有点低迷的士气变得高涨起来,只要跑出张掖郡城,他们就还有活命的机会。  

马藤和副将看着那些士兵远去,马藤对副将道:“我们会城主府!”  

“是!”副将边上还跟着三十多还亲卫,这些亲卫可以称得上是死士。  

一行与要撤退出去的士兵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时空微微亮起来,马藤仔细观看张掖郡城中的一切,这一座城市在他父亲那一辈才刚刚拿下来,当时他还是一个孩子,他爷爷是马家家主,带着马家大军从另一个家族手中,将张掖郡城以及周边城市拿到手。  

从哪以后,张掖郡城就变成他们马家的地盘,等到他父亲当家的时候,韩家和羌族联合,将张掖郡城北边的两座县城以及县城下边的城市夺取去。  

父亲更是在他是二十五岁的时候就战死刹沙场,他三十岁成为马家族长,同年妻子生下马锦。  

从那以后马家就进入到他的统治时代,同时整个大乾也开始走下坡路,马锦逐渐成长成为马家最遥远的那一颗星星。  

他仿佛看到,马家将会在马锦带领下,走向更为辉煌的时代。  

可惜遇到了西凉刺史李相,或许这就是命吧!  

回到城主府中,马藤如往日一般,做在书房中,副将将张掖郡城各地方的资料放到火中烧掉。  

这些东西不能落到西凉军手中!  

城墙上“主公,马家大军从东城门突围,现在向着大河那边奔跑而去,想要渡河过去!”一个传令兵跑着到李相边上。  

李相喝一口兽血酒:“命令爱搜吧aisou8  

即可找到本书.  

骑兵杀过去,能杀多少杀多少,要是对方的进入到大河之中,那就看能不能将河面给打碎,对了让后边轻骑兵带一批黑水过去,黑水对付冰块还是有点用!”  

“是!”  

传令兵马上跑到城下,程巨树一身血迹跑到李相边上:“主公,这一战实在太爽了,我一路从城墙上杀到城墙下,那些马家军士兵看到我就好像看到您一般,那是望风而逃!”  

西凉军中要谁最能让马家军队感到害怕,那就非李相不可,李相在马家士兵眼中,那就是杀神一般的存在。  

“这一次表现的不错!”李相认可程巨树这一次的功劳,他被对方精锐部队挡住,无法参与到大军的厮杀中,这一次能打开城门,靠的就是程巨树不断的冲杀。  

“城中情况怎么样?”李相问:“那些士兵可是跑城房子中”  

撤退出去的部队是马家的大部队,还剩下一部分士兵跑到那些房子郑程巨树就是回来禀报这一件事:“主公您的那一个计策太好用了,只要一声,那个房子中藏有守军士兵,一旦被发现,周边十户都会被连坐之后,那些逃兵就被房子中的那些平民绑出来。  

对了,张掖郡城城主好像还在城主府中,还有守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