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盖胜的安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场苏漫和徐三刀之间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苏漫笑得非常惬意,大笑着喝酒。  

他很少笑得那么开心了,比前些年在外面惩奸除恶还要开心。  

他对赢风冕轻声说了句谢谢。  

赢风冕也笑得很开心。  

然后跟着路遥之也笑了。  

然后整个神道军都在发笑了。  

徐三刀和黑风铁骑的脸色很难看,就像是一群园子里被参观的玩物一般。  

路遥之能理解苏漫的开心。  

苏漫进入尘心崖学习剑道,本想的就是成为大陆超一流剑客,结果在外门就受阻,被尘心剑意耽搁了七八年的大好时光。  

境界不前,一直停在初境,曾经作为村子里最有天赋的孩子被送到尘心崖,结果却没混出一点人样。  

进入魏国后还遭受了徐三刀的百般凌辱。  

是赢风冕当时出手救了他。  

也是赢风冕指点他的剑道,就是那幡然醒悟,让他没几日就破镜进入天感境。  

所以他今天很高兴,因为他彻底拿徐三刀的失败证明了自己。  

过了半个时辰,队伍再次开始行进。  

徐三刀已经是手下败将,自然不好意思再开口阻止进入锦元城。  

他隐约觉得越靠近锦元城,就越觉得忐忑不安。  

路上他的伤口有再次裂开,路遥之又帮他包扎上,渐渐得他对这个孱弱的年轻人产生了好感。  

徐三刀三十六岁了,算是这般队伍里最年长的了,他虽然脾气火爆,心思却极重,非常擅长看人。  

当年云沉还不是魏国大将军的时候,魏国有七大名将各自把持着黑风铁骑的七大部分,而徐三刀只是见过云沉一面,便知道他将会是魏国改天的人,所以便很早就追随云沉。  

正是因为他是云沉的老将,虽然战功和实力都平平,云沉都将他列入了账下十二战将,而且视为亲信。  

像留在魏国观测朝廷变化这样的重任都交给了他。  

不知道为什么他看着路遥之,总觉得非常的喜欢。  

虽然他也看不透路遥之的心思,甚至路遥之可能会是一颗火种,但他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止不住的喜欢这个少年。  

快行进行到锦云城的门口,赢风冕和苏漫相约竞马,一溜烟就跑没人了。  

徐三刀走到路遥之身旁,踌躇了一会。  

似乎有话要说。  

但是半天又憋不出一个字。  

最后还是路遥之开口问,他才吞吞吐吐说道:“你肯不肯跟着我们大将军,我保你荣华富贵。”  

他以为这句话对于路遥之这样的平凡人家会有作用,起码让他稍有心动。  

路遥之置之一笑,“我有一问,将军看起来也不像个坏人,当初为何要故意找苏漫的麻烦。”  

徐三刀看他故意换了话题,就知道他是想给自己台阶下。  

拉拢看起来没那么容易,真不知道赢风冕是怎么招揽到这样的人物的。  

徐三刀干燥的嘴唇颤动起来,有一丝恼怒地说道:“苏漫动手打伤了大将军在西洲城府邸的家奴,我作为将军的下属,自然有责任帮他照顾云府的人。”  

路遥之说道:“原来如此,可苏漫一向侠义闻名于各国,将军有相过会是那家奴平日里欺压邻里百姓,被出手教训了吗?”  

徐三刀淡淡一笑,“是或者不是从来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作为大将军的下属,我必须站出来!”  

路遥之说道:“什么是必须?大将军是大将军,你是你,从来没有什么是必须的。”  

徐三刀反问道:“若是我杀了扶风王殿下,你会以死相拼吗?”  

路遥之说道:“自然不会,我会逃的比谁都快。”  

徐三刀大笑道:“你原来是这样贪生怕死的人啊。”  

路遥之风轻云淡地说道:“总需要留下一个人收尸的。”  

最终是赢风冕先跑进了锦元城。  

他纵马踏入城池,早有探子来报有魏国皇城的队伍路过,所以城门的守卫都不敢阻挡。  

锦元城的路非常宽,而人口却不多,所以他和苏漫奔跑在市集上没有一点感觉。  

也不害怕撞伤人。  

“这里可真有点荒凉啊,离西洲城这么近,怎么会是这样的景象?”赢风冕跳下马,将沁州马系在了路旁的大树上。  

苏漫感慨说道:“锦元城每年招募壮丁严重,都被送到了边境,没了男人的城池自然会冷清许多。”  

他也跟着跳下了马,将马栓在粗壮的雪松下。  

雪松巨大无比,正好遮住了雪。  

不一会,徐三刀和路遥之带着队伍也都赶上集合。  

然后盖胜闻询已经派兵来接赢风冕了,说收到公主的指示,为他们接风洗尘。  

盖胜是五十多岁的半百老人,头发半数皆白,看起来和陈公公的年纪相仿。  

当他神采奕奕地从士兵里走出时,徐三刀很恭敬地朝他行了礼。  

盖胜就是当年的魏国七名将之一,只可惜已经老了。  

当初徐三刀有幸见过盖胜,知道他是囚炎皇帝的亲信,不敢不敬。  

而且盖胜还有个身份,那就是陈公公地拜把子兄弟,关是这一点在魏国也没几个人敢轻易开罪他。  

锦元城还要五万大军,他虽然不像宇文家族那样割据一方,却也不差了,只是差个名头。  

赢风冕也很恭敬地行礼。  

盖胜很吃这一套,年纪大了就喜欢别人吹捧他,特别是魏国的贵胄。  

就比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