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众方齐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呵呵,看来,本小姐倒是没有错过一场好戏,周春,看来这王都,不止本小姐敢揍你。”  

那名身着红色劲装的身影,目光中露出一抹饶有兴趣的神色,清透的声音也是传了开来。  

周春回过头,看向那领头女子时,眼中深处明显闪过一丝惧意。  

“是镇北王,武家的人。”  

“为首的是武家魔女。”  

“你不要命了,敢这么称呼武玥大小姐。“  

“武家后面,萧相府的人也来了。”  

听到那道声音,众多目光都是望了过去。  

只见在十来身着赤色甲胄的侍卫跟随下,一名身材高挑的女子,进入了拍卖会场。  

那名女子拥有着一头火红色的长发,双腿笔直修长,一张脸蛋清媚,还有几分飒爽干练之色。  

此女,正是王都有武家魔女之称的武玥。  

“秦宗主,久仰大名了。”  

武玥走上前来,微微一笑,对着秦飞扬拱了一下手。  

“武玥统领。”  

秦飞扬看了武玥一眼,说道。  

来到王都后,他也听说过此女的名讳。  

武玥此女,在军营之中出生,传说其出生时,有将星落地,天生喜欢拳脚,是一名火系与体修兼修的修士,跟随其父,一直在北境,是金阳王朝三大军队之一炎甲军的统领。  

当初,周春不知深浅,调戏了其一句,被她从王都北街一直打到南街,数月不得下床,“魔女”之名传递开来。  

王都的王侯子嗣,豪门大族子弟,没有一个人敢在其面前嚣张。  

“秦宗主,年纪轻轻,便能统领一宗,想来实力非凡。”  

“若是有空,可来我武府做客,小女子想找个同龄人切磋,一直都没机会。”  

武玥目光灼灼,盯着秦飞扬,笑着道。  

“有空,本宗可以去看看。”  

秦飞扬眉间微挑,旋即,有些好笑道。  

这女子,一上来就想找人打架的,倒也不多见,倒也不负其“魔女”之名。  

在武家之后。  

一名身着整洁白袍的男子领头。  

那名男子面容儒雅随和,透露出一抹温和之气。  

“萧相国府的萧小公爷。”  

“三大家族的人都齐了。”  

拍卖席上,一道道声音都响了起来。  

“诸位好。”  

萧逸晨对着众人拱手,一派儒雅温和之气,谁也不得罪。  

“萧小公爷好。”  

拍卖席上,各大家族纷纷拱手道。  

“走吧。”  

见到武家和萧家的人到来后,周敬天看了灵木宗、武家等人一眼后,说道。  

周春咬了咬牙,恨恨地盯了灵木宗人一眼。  

武家魔女打他,他认了,毕竟武家的势力并不弱于周家。  

在他心中,“一王一阁,三族四宗”,那四宗没一个在王都的,都坐落在四方郡城的偏僻之地。  

武家、萧家也都走到凉亭之中落座。  

秦飞扬目光扫向对面三个凉亭。  

武家,周家,萧相府。  

这便是金阳王朝的三大家族!  

武家的家主,被封为镇北王,常年驻守在大乾王朝和金阳王朝的边境,是金阳王朝境内,唯一的异性王。  

武家,统领之下,有火骑卫和炎甲军,是金阳王朝的三大军队之一。  

另外,武家有女,在王宫为妃,武家可谓是如日中天。  

周家的家主,被封为“定国侯”,替金阳王朝驻守在西北边境,防备着西蛮王朝。  

周家,统领之下,有黑骑卫和黑甲军,同样是金阳王朝的三大军队之一。  

这两家都是崛起于军旅,掌握着的权利,不容小觑。  

萧家,当今的家主,为金阳王朝的相国,被封为“护国公”。  

萧家是文职世家,不过,其掌握的权利和能量,也不容小觑。  

相对周家和武家而言,更加低调一些,手段、权谋之术炉火纯青,将王都上上下下打理得颇好,深受王室信任。  

三大家族、三大宗门,已然尽数落座!  

这六大势力之上,便就是“一王一阁”的王室和万宝阁。  

万宝阁以经商为主,产业遍布十多王朝,一般不参与纷争,但是其实力和底蕴不容小觑。  

再然后,就是王室。  

拍卖席座位最前方,有着三道金色的座椅,这便是给王室之人留的。  

“大殿下驾到!”  

“大王子到了。”  

一道身着华贵金袍的男子,在两名黑衣老者的护卫下,走了进来。  

那金袍男子,面容带着几分高贵和睥睨,胸口前,绣着一只霸气的金狮图纹。  

此人,正是金阳王朝的大王子,赵元。  

一处阁楼内,一道身着赤色衣袍的青年,望着拍卖会上的场景,嘴角挑起一抹弧度。  

“有意思,这灵木宗既然和周家不对付,倒是有几分可能为我所用。”  

那名赤袍青年露出一抹笑容,笑着道。  

“走吧,赵元那家伙到了,我们也该下去了。”  

赤袍青年说道。  

“是,二殿下。”  

两名赤袍老者恭声应道。  

“二王子殿下也到了。”  

赤袍青年进入拍卖场后,一道道目光都是望了过去。  

秦飞扬目光也看了一眼。  

那二王子身着一袭赤红衣袍,面容带着几分不羁,看了武家方向一眼。  

“宗主,大王子背后是周家,二王子的背后,便是有武家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