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集火秒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军事训练场出发,一路向南,抵达安全区边缘时,刚好就在训练基地下方,派南的东北位置那条Y字路口处。  

萨诺地图上,但凡是这种交叉路口处都会有一片不大不小的房区,方乐和许清如已经提前观察过了,这片房屋里貌似没有敌人活动。  

等到近点一看,发现房屋的门都是开着的,很明显了,这里已经被人搜过,并且遗弃了。  

“在这里等一下,看看圈怎么收再走吧。”许清如提议道。  

“可以。”  

方乐先进屋子,确认自己这个房间没有敌人后,在走到角落里,给自己喝了一瓶能量饮料。随后便端着M4站在了朝向西北的窗口,检查附近的情况。  

这一看,还真就看到了两个身影。  

“哎,许清如,有人。”  

“哪儿?”  

“我这个位置的西北方向,看见我标记的点了吗?坡上,正在往我们这里跑来。”方乐说道。  

“哦,看到了,好像还有点儿距离,要不要放近一点再打?”  

从自闭城出来,许清如身上有了装备,说话也显得自信了不少,身上有那种专属于老玩家的经验感。  

“没事,我有倍镜,这距离也就两百米,能打。”  

方乐怎么知道距离的?  

很简单,第一,瞄准镜对准目标后F3标记,屏幕的左边中间位置会飘起一行小字,会显示出标准的距离。或者标记之后,打开大地图,也能分辨出大概的距离。  

众所周知,大地图上,一个黑色大格子就是一千米,这一点不管是大图还是小图都一样。  

而黑色大格子里面,每一格还被灰色不明显线条划分成了10个小格子,每一格代表100米。  

标记目标之后,打开地图,放大以后简单数一下小格子就知道距离了。  

这游戏早期的时候,并没有快捷标记显示距离的程序,大部分玩家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测算距离的。  

当然,现在目标正在移动,这个距离随时都在变化,想要得知精确距离的话,就需要另外一个东西——4倍镜了。  

绝地求生的4倍镜是非常标准的现代化光学瞄准镜,镜筒内的刻度,并不是标记出来看着炫酷的,而是用来测算目标距离的刻度。  

四倍镜的准星在正中间,从准星位置开始往下,会有三条横线,并且梯次变短。  

100米内,准星宽度基本等于目标头部的宽度。  

200-300米左右,准星宽度约等于目标肩膀的宽度。  

再远一些,比如超过400米,则是准星下第一根短线约等于目标的肩膀宽度,以此类推,500米、600米,目标肩膀宽度对应的准星刻度线越来越短,依次递减。  

为什么一定要知道距离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这款游戏的物理引擎比较真实,子弹射出之后,根据枪械的不同,会有不同程度的下坠,也会在射击的时候有后坐力影响等等。  

如果你不能大概知道目标距离的话,中远距离的射击上,很难做到第一枪就准确命中敌人。  

靠着后续通过弹着点来修正枪口准星不是不可以,但很可能会因此错失击杀敌人的机会,敌人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站在原地给你一枪又一枪的慢慢修正弹着点的机会?  

越是高水平的对局,越是讲究高效杀敌。  

就算你愿意一枪一枪的慢慢修正,等敌人通过枪声锁定你的位置后,还会给你机会慢慢修正吗?  

方乐将SLR的四倍镜准星套在了目标头部,告诉许清如道:  

“第一个,我们集火,先秒掉一个!”  

军训的期间,方乐抽空看了不少PCL的比赛录像。  

他发现职业队员在打比赛时,有相当一部分战队在发现中距离的敌人之后,都不会第一时间开枪。  

他们会把队友叫过来,起码两到三个人集火,在瞬间形成秒杀,除非失误,不然不会给对手任何反应闪躲的机会。  

听到方乐的话,许清如表示可以,她身上也有倍镜的,只是她身上拿着的不是连狙,而是绝地求生的经典代表,Kar98K。  

不过,集火的话,只要能打中,这样也够了。  

如果双人集火,还要一起开上四五枪才能打倒目标的话,集火还有什么意义呢?  

“3、2、1,打!”  

“砰!”  

“咚、咚…”  

98K与消音SLR的声音一起响起,180米左右的距离,基本可以忽略子弹的下坠量。  

第一个目标被瞬间放倒,紧接着,方乐枪口挪动,准星落在了第二个目标身上。  

对方在队友被突然击倒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再傻乎乎地往前跑了,而是转身就朝着最近的一颗树跑了过去。  

凭借着经验,方乐将枪口微微朝着目标移动的方向前移了大概三毫米左右的提前量,然后扣动了扳机。  

带着消音器的SLR虽然枪口后坐力依然明显,可在节奏性十足的点射下,子弹就那么一发一发的落在对方身上。  

一枪,绿色的血雾迸发,目标的身体猛地晃动了一下。  

再一枪,又是一团血雾炸出!  

第三枪落下,屏幕上跳出了猩红的击杀提示:“9击杀!”  

方乐眼角微挑,9个?  

自闭城出来的时候他不是8个击杀么?  

这么算起来的话,那刚才第一个人就不是他击倒的了?  

再扫了一眼屏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